“90后”进军家政市场:更年轻更专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瞭望东方周刊 (ID:lwdflwdf) ,作者:丁睿,编辑:覃柳笛 ,原文标题:《
“90后”?男生?是的,他们来帮你做家政了……》,题 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3月始,包括北京市朝阳区、四川省成都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在内的多个城市 (区) ,陆续发布了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
这意味着,2019年开始实施的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专项行动,在城市层面已正式“开跑”。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家政服务业正在发生着新变化——专业化、知识型从业者不断涌现,高学历的年轻面孔开始进入行业……
新一代家政从业者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高学历保姆”“保姆月薪赶超大学生”等频现媒体的标签词条,并不足以反映行业全貌,变化发生在更深层次:适应新需求的专业技能、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作为劳动者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
提升自我
2020年,罗亚丽决定离开生活了40年的辽宁本溪,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
此前的10年里,从师范学校大专毕业的罗亚丽开过小学辅导班、做过当地画室的国画教师。疫情影响下,画室经营出现困难,一位朋友对她说:“可以去北京做家政。”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家政服务内容已不止于传统的家务劳动,而是呈现出更多元化的需求场景——母婴护理、育儿早教、整理收纳、居家养老……
跟孩子和家长打了十年交道的罗亚丽,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具有知识技能的住家育儿嫂或早教老师。在家政公司经历过上岗培训后,她成了一名家政人。
“这份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从雇主家庭里也可以学到不少新事物。”罗亚丽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接受采访不久前,罗亚丽刚接下一个新订单,雇主是一位国画画家。因为想在工作之余学习更多的国画技巧,她放弃了另一个薪资更高的订单邀请,而决定在这位画家家中做育儿嫂。
根据互联网家政平台“阿姨来了”发布的《2021年家政阿姨年鉴》,有60.2%的从业者为了学习更多技能、提升个人素质而进入行业,58.2%的从业者考虑到家政服务社会需求大,有发展前景。
32岁的河南家可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母婴部经理马欢欢就是抱着这样的意愿成为家政人的。
2016年,生育完第二个孩子后,马欢欢过得疲惫而焦虑。孩子得了黄疸,自己也生了病,家中的父母没有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这让她感到育儿和产后护理都是需要系统学习的“技术活”。
偶然看到家政公司免费培训母婴护理的消息后,马欢欢报了名,在课堂上,她是唯一抱着孩子来上课的学员。晚上回到家,她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实操练习,母子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这让她坚定了成为月嫂的决心。
正式上岗后,马欢欢成为家政公司里最受欢迎的月嫂之一。新生儿得了黄疸需要光照,为了不让孩子着凉,她用双臂托着孩子在车内通过天窗晒太阳,一举就是近1个小时;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她每天用简笔画下孩子的笑脸,记录成长情况,帮产妇纾解焦虑……
除了月嫂的专业技能之外,马欢欢还学习了日常保洁、养老护理、电器清洗、整理收纳,并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在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联合新华网开展的“蓄力向上:致敬新时代最美家政人”故事征集活动中,她入选“100名新时代最美家政人”名单。
从业五年多以来,马欢欢把每次解决问题的经验记录下来,一共写下十几本的工作笔记。她说:“家政服务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事业。”
专业就是底气
“近年来,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从业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有所增强。”中国老教授协会家政学与家政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张先民发现,即使在疫情影响线下学习的情况下,从业者也会积极参与线上培训。
这与社会上家政需求的变化有关。《世界家庭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一书指出,“专家智慧型、知识技能型、简单家务劳动型”由上至下构成了这一行业的金字塔结构,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前两者的需求会逐步扩大。
为应对这种需求,近10年来,我国家政行业的专业化与规范化逐步加快,岗前技能培训和在职培训得到重视。
商务部于2013年发布《关于加强家政服务培训工作的通知》,2015年发布《家政行业标准:家政服务员培训规范》;2015年,国家标准委、民政部、商务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家政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人社部、全国妇联发布《巾帼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实施方案》;此后,多部门联合推进“百城万村”家政扶贫工作,要求以强化家政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增加就业上岗为目的稳步推进家政扶贫。
在政策支持下,家政服务业市场总规模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劳动者加入到家政人的行列之中。
2015年,34岁的李艳玉在同乡的介绍下,从老家来到天津一家月子中心接受培训并上岗。“我在月子中心工作了三年,那里有非常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能学到的技能很多,老师的指导也更加细致。”李艳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月嫂需要掌握育婴知识、产后护理、小儿推拿、催乳和月子餐制作,还需要具备新生儿急救与急症处理、产后抑郁心理疏导等专业技能,是典型的知识技能型职业。
从月子中心离开后,李艳玉开始作为住家月嫂接受派单。她发现,在指导育婴时,也会遇到客户疑惑:“因为客户会从网络上了解一些育婴知识,但理论比较泛泛,在具体情况下有时不太适用,需要我非常细心地沟通。”
李艳玉曾经照料过一名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由于是剖腹产,产妇在产后进食很少,又出现了低血压症状,身体非常虚弱。“有一天,产妇在家中忽然昏厥,呼唤几次都没有醒。由于在月子中心接受过专业的急救培训,也在产科医生指导下处理过类似情况,我没有特别惊慌,做了相应急救处理,她逐渐恢复过来。”李艳玉说。
在李艳玉看来,雇主的信任与自己的职业自信,都来自专业技能。有时,李艳玉从雇主家结束服务后,接替的育儿嫂遇到难题,她也会使用电话帮助指导。
在精湛技能和丰富经验的加持下,李艳玉的薪资稳步增长,目前每单已可以拿到1.5万元左右的报酬。她接下来还想在烹饪和烘焙上再精专一些,做出更多样的月子餐:“技多不压身,这是个人爱好,也是为了职业发展。”
“90后”来了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家政服务业进入了以提质扩容为方向的全新发展阶段。
也是在这一年,生于1990年的郭双成了“家政人”。
在郑州一家保洁公司的中层管理岗工作一段时间后,郭双发现,城市白领、青年双职工家庭对保洁的市场需求很大,而且需求场景也更多元,诸如搬家前后的打扫、日常杂物与衣柜的有效整理、细致的厨卫清洁等。
然而,传统保洁服务质量缺乏标准、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一次性消费留客率低、员工权益保障和职业认同感弱,这制约了行业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
郭双于是决定回乡创业,“尝试打造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服务东三省的城市家庭”。
在郭双的老家黑龙江,愿意选择返乡工作的年轻人是少数,这和当地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年轻人就业岗位有限有关。“我有一些朋友是退伍军人,他们受部队教育,有非常好的整理收纳和清洁习惯,所以我就请他们加入团队,一方面解决就业,另一方面发挥专长。”郭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目前,郭双所带领的团队“诚耀管家”已经入驻齐齐哈尔市家庭服务业产业园,有员工45人,全部是“90后”,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六成。
在齐齐哈尔市家庭服务业产业园市场部经理王路遥看来,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是典型的新家政人,“精神面貌、团队运营理念都与过去不同”。
在员工管理方面,郭双团队采取的是“员工制”,即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二者是劳务关系。
在《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的“家政36条”中,便包括鼓励家政企业推进员工制改革。与中介制之下企业、劳动者和雇主三方各自为政不同,员工制企业对劳动者和雇主负责,劳动者是“单位人”,其职业身份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更强。
郭双表示,团队员工到客户家工作时,乘坐公司专车,着统一服装和工牌,配备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清洁工具包。在自媒体运营上,团队会定期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上门服务的内容,并强调这是一支专业的整理收纳师、家庭卫生管理师队伍。
2021年1月,人社部公示了一批新职业,其中“家政服务员”职业下新增了“整理收纳师”工种。人社部数据显示,超四成整理收纳师年收入超10万元,其未来两年的职业岗位需求近2万人。
“社会对家政行业仍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我希望我们这样的年轻团队可以展现出家政人新的精神面貌,让大家转变对家政人的认知。”郭双说。
呼唤尊重
“职业院校和部分高校的青年学生开始进入高端家政服务领域,这是一个可喜现象。”张先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不过,张先民也认为,目前家政行业中高薪、高学历的从业者是塔尖上的少数,从业者主要构成仍是为了脱贫增收而背井离乡的劳动女性,而这类劳动者提供的服务,解决的正是最广大城市家庭“一老一小”的刚性需求。
根据商务部数据,目前家政服务业从业者已超3000万,90%来自乡村。张先民认为,如果以1983年我国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成立为标志,近40年来,到底有多少来自农村的劳动者成为为城市家庭服务的家政工,这个数字无法确切统计。
家政服务业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扁担”。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小保姆进城’,是改革开放后农民敲开城市大门的先声。家政业为转移农村劳动力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城镇化进程里起着扩大就业、促进农村人口增收和解决城市家庭痛点的作用。”张先民说。
从新型城镇化角度而言,这些连接城乡的家政人不仅通过劳动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也通过职业教育和城市就业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形成了更科学的育儿和教育理念,且树立起自我主体意识、家庭地位显著提升。
“家政从业者的收入有一大部分用于子女教育,这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比增收本身更加深远。”张先民说。
2021年10月,为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7项22条工作举措,助力进一步巩固家政扶贫成果,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动乡村振兴。
“家政行业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应发挥更大作用。政策正在鼓励从业者从城市带回知识和技术进行创业、反哺乡村,让他们成为家乡致富的带头人。”张先民说。
从当前实际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业供给还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四个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家政服务员均位列前十。有多项数据显示,家政服务人员供需缺口约为2000万人。
“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够以及职业尊严感较低,已成为阻碍行业提质扩容的痛点。”山西省家政服务协会专家智库讲师梁光宇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这导致年轻劳动力不愿进入行业——尽管家政学专业已走入职业学校和高校之中,但这些“科班出身”的年轻人在行业中的留存率并不高。
目前,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保护家政从业者权益上仍存在功能缺位,除了少数从业者可以通过员工制得到劳动法保护,大部分家政工由于所处劳动关系模糊,发生职业伤害时,只能勉强适用侵权责任法。
“近年来,家政从业者的权利意识正在提升,在需大于求的情况下,也开始选择雇主和服务项目,争取主动权。但由于大多数从业者都是自发进城、没有组织背景、文化偏低,真正发生侵权事件时,维权成本太高、难度太大。”张先民说。
张先民认为,维护从业者合法权益,必须有依据、有渠道,建议出台相关的行业管理暂行办法,在其中明确权益保护的依据和保护人。同时,他也呼吁从社会层面看到家政从业者在新型城镇化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家政人眼中,理想的行业未来是什么样?“当我们用付出的劳动获得高薪被广为接受,当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出自己的职业时,这就是未来理想的样子。”李艳玉如此回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瞭望东方周刊 (ID:lwdflwdf) ,作者:丁睿,编辑:覃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