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聚合之外,阅读追寻社会化价值再造
所有内容为所有用户服务的模式走到头了。新浪联席总裁兼coo杜红对外宣称新浪网此次改版,是继1998年成立至今15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变革,完全基于满足和贴近用户不断涌现出的在个性化、社交化、本地化和移动化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改版能够打通新浪网与新浪微博两大平台,使两者之间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扩展新浪网的门户边界。” 新浪门户变脸,与微博系统进一步整合与其说是顺势而为,不如说临危受命,在大一统的门户战略中急刹车。 社会化媒体平台最重要的承载能力已经不只是信息,而是过滤、筛选、挖掘信息的人。从这点来看,微博平台与新浪门户之间的整合还是夹生饭,所以有用户觉得新浪门户新版的“推荐关注”“猜你喜欢”等功能无非是穿了个性化的马甲,贩卖的新浪库存尾货。 个性化的阅读平台,是人的个性化,也是在内容媒体生态上的个性化。传统门户广播式的新闻推送机制像雨夜中的一把伞,用户穿梭在雨中,他获取的信息是点对点,内容对受众。而社会化阅读平台更像以用户为中心的树状结构,开枝散叶,通过社会化属性聚合兴趣内容,筛选、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个性内容的精准传播和接收。 好内容并不缺,而是淹没在信息洪流中,社会化阅读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内容为中心,在这其中个性化阅读所起的作用,是信息降噪,是价值再发现,内容再创造(优质媒体不必担心,这恰恰是一种优势互补)。 传统意义上,商业媒体具有自循环的商业体系,“内容-品牌-受众-广告,媒体通过发行网络建立品牌、获取精准目标用户,进而获得广告主认可。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平衡被逐渐打破。传统媒体不可能依赖微博等纯粹社会化媒体平台获得直接回报,也不可能依靠自建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生根发芽。社会化阅读平台具备规模性用户优势以后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在用户行为分析、媒体后台能力支撑、广告体系对接等方面实现双赢。 社会化阅读平台所凭借的其实就在于通过完整、开放的应用体验环境,“端对端”的解决用户价值过滤和生产什么内容的难题:传统媒体原来通过产品价格和品牌定位来进行用户价值的单项过滤,而社会化阅读平台通过用户本身的社群关系、兴趣偏好等数据挖掘能力来过滤用户价值,并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来判断目标用户是否精准、内容商应该生产什么内容。在这一基础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都与zaker这种社会化阅读平台比以往任何门户和新闻媒体的合作会更加紧密。 说回到以大v们为代表的自媒体,这类自媒体本质上是一个寄生商业系统,它需要不间断的通过融入社会化媒体平台和渠道获得小规模但高质量受众,,无论是依附于博客、微博、还是微信公共平台,很脆弱,也很难获得利益出口,它即要和传统媒体博弈,做传统媒体看不上眼,或者机制上没法跟进的事,也要和社会化媒体平台抢用户关注度。自媒体平台兼顾内容生产、内容推广、还要顾及用户阅读体验等本可以不该由它分担的事情,换而言之,zaker社会化阅读平台契合了自媒体的寄生需求,这是一个新的媒体-读者关系网络,社会化阅读平台解决了体验问题、解决了规模性用户导入的问题、也能够帮助自媒体平台通过内容扩散用户,吸引受众并获得商业利益。 要实现这些,目前的社会化阅读平台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机制上还不够,一个新的内容媒体生态网络,不只是聚焦于订阅+体验、精准推送,而更大的意义在于社会化系统是否有秩序、有效率、有用处。以zaker为主导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和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关系是开放、融合,而不是竞争。zaker所建立的sns系统,更垂直,更扁平化,它定位介于微博的完全开放式和微信的双向关注的封闭式中间,它的意义在于让用户处于一个更少信息噪音的环境中让用户享受阅读、分享信息、评价内容。 zaker3.0版本的发布,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同一篇文章,在zaker只会看到一条记录,在其他平台都有可能不断重复,像山谷中的回音。在微博,热门文章可能有几百上千的评论数,但是大部分跟用户自己没什么关系,在zaker的用户分享系统中,用户只看到他关注的人的评论和互动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信息的噪音、提升了用户参与的欲望、降低了用户参与的门槛、提高阅读的效率。 内容聚合之外,社会化阅读系统给予媒体一个更纯净的延展空间。媒体不用担心内容被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更大范围的碎片化和肢解,在保证信息完整性的同时,社会化阅读系统通过朋友推荐的机制,维护拓宽媒体信息影响力,通过互动与评论机制,也加强了媒体内容的分发能力。借助用户分享和参与互动的信息,媒体也能够掌握用户的口味变化和阅读趋势。 社会化阅读平台的未来,归于用户规模化的增长,归于媒体价值的释放,更归于社会化系统让信息流重构,还原移动阅读该有的环境和乐趣。 (本文作者为屈辰晨,zaker 副总裁、数字出版在线发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