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财总裁顾晨炜:互联网金融需要“内外兼修”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挖财总裁顾晨炜:互联网金融需要“内外兼修”

在过去的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最火热的话题之一: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业发展;11月,“余额宝”规模接近2000亿元; 12月《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章程》以及《互联网金融自律公约》颁布。作为国内最早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个人财务管理应用的挖财,在2013年也倍受资本市场青睐:9月份IDG资本投资千万美元,10月鼎辉创投投资300万美元。

仔细回顾这一年发生的事件,我们发现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似乎只要是互联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或是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服务,都会被划归为互联网金融,研究学者和企业家对互联网金融或多或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百花齐放的理解,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事实:互联网金融像是一位在迷宫入口的勇士,面前有很多条叉路,而和他一样曾经穿过这些叉路走出迷宫的勇士名字中有云计算、微博和电商……

我理解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由总入分”再“由分入总”的过程。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绝世武功,它分外功内功,而内外兼修才能习得绝世功夫。互联网金融也分“外功”互联网和“内功”金融,只有“内外兼修”融合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思维,才能成就真正互联网金融。

“外功”,即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两点是“流量”和“入口”。“流量”强调用户是最宝贵的资源,而“入口”更进一步要求企业通过开放的用户触点增加用户粘度。在这里,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有三种主要的形式。

(1)“根”:自带入口和流量的大平台。这些有庞大用户量的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和数据的优势切入金融服务,譬如“巨无霸”BAT、京东和苏宁。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在这一块摸索,去年8月底问世的民生电商便是其中之一。 

(2)“茎”:集中流量买卖的优势,做某一垂直领域的“搜索”或者“市场” 。这一类公司还在成长阶段,不过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贷款服务的“去哪儿”,理财产品的“携程”和各种“网上保险超市”等等。

(3)“叶”: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展开金融产品服务。众多的P2P网贷公司,还有在“淘宝理财”上开设网店的各类基金、保险和理财产品属于这一范畴。

“内功”,即金融本身

真正的金融业务,不可能只停留在渠道的层面,必须深入到产品结构的内层,特别是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例如美国P2P网贷平台Lending Club的用户评级系统和信用评估公司ZestFinance的信贷风险指数。这些公司和核心竞争力,是对金融特别是金融风险的理解。反观中国,互联网的“野蛮人”也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开始练习内功,总结起来,也有三种模式。

(1)“水上漂”:这种模式强调互联网的渠道优势。互联网公司通过比拼流量,扎实根基。在金融服务的市场化的驱动下,渠道成本优势凸显出来,这种情况下,银行和金融机构会在流量需求的驱使下,把业务转到“水上漂”的通道。

(2)“铁布衫”:这种模式的玩家主要是那些支付通道和电商平台。除了天然的渠道优势,他们把握资金流,能及时知道和钱相关的信息(业务流水周转)。这些是银行难以比拟的优势,只要辅以合适的风控技术,他们有可能在相关的供应链融资、消费信贷、货币市场基金等方面发展。

(3)“散打”:这种模式鱼龙混杂。许多P2P网贷平台便属于这一类。这种模式以结果为导向,做成生意即可,渠道和风控并不拘泥于互联网,可以由线上向线下延伸。采取这种模式的公司中有招式练得非常扎实的,比如陆金所、有利网这种风控 + 担保模式,也有不少不伦不类完全依靠局部资源的。一些金融界资深人士对这种模式持观望态度,有人甚至诟病其为“野蛮人”的模式。

顾晨炜认为挖财专注做一个普通用户日常都能用到的工具,从“外功”来说,敲无声息地在做"根"上的生意。(注:虽然 顾晨炜没有说从“内功”来说,挖财是属于什么模式,但从上面的表述,应该是“水上漂”了,做的是渠道,当然这也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本文由 全云峰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27022/1.html
向作者提问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