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度与Uber合作看李彦宏最近想什么
12月17日,百度在京宣布与Uber战略合作,李彦宏和Uber CEO卡兰尼克联袂出席发布会。双方宣布达成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中国O2O服务三个方面。
此前有媒体称“消息人士透露这是纯财务投资。”这显然是误传,李彦宏一开场就说,这次合作不是单纯的投资行为,双方会从战略和商业层面来合作,这开创了中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新模式,是一次里程碑事件。
凡合作必各取所需,百度将Uber视为全球化的直通车,Uber则把百度视为本地化的桥头堡,类似这样的分析肯定不会少。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李彦宏本人究竟如何看待这次合作?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出席百度与投资有关的发布会,并亲自现场签约,可算是首开先例。
合作/投资对象的选择
从2011年收购日本手机输入法开发团队,到今年9月向芬兰室内导航公司IndoorAtlas投资1000万美元,再到最近(12月8日)向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公司Pixellot投资300万美(注:这家公司开发的无人摄像机系统能够覆盖进行体育比赛的整个运动场馆,并为专业广播公司和业余爱好者自动制作视频),百度的海外投资标的都是“小而美”的项目,资金量对百度来说称不上大投入。以投资规模而论,在百度以往所有投资标的中,只有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3.7亿美元收购PPS能与参股Uber相提并论(发布会并没有宣布具体投资金额,据外界估计最高可达6亿美元)。
横向看,联想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3亿美元收购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吉利1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还有再早些时候TCL对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的收购,尽管手笔很大,但“捡便宜之心”昭然若揭,收的都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项目(当然,联想整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2009年才刚刚成立的Uber,没有任何“实打实的优质资产”,估值竟然高达400亿美元。百度参股这样一家新潮、前卫的创新公司(而且还存在争议),其心态与这些传统行业的前辈们(从成立时间来看)大相径庭。
理念升级、模式创新
外界都想知道百度投了多少钱、占多少股。然后,不少人就会开始算账:三、五年后Uber估值几何,百度赔或赚的可能性……但李彦宏不想谈这些,他一上来就说:“大家的着眼点在于investment的部分,而真正让我感到比较兴奋的是strategic Cooperation!” 甚至在回答媒体提问时也明确说,“不公布投资金额是希望把大家的关注吸引到真正的战略合作上面。”
李彦宏提出“投资本身不是战略、它是为战略服务的,真正的战略是你这个公司想要达成的一个使命、一个目标。”移动时代,百度的战略是连接人和服务,而服务无外乎是衣、食、住、行,Uber是关乎“行”的创新公司,所以百度要与Uber合作。至于投资金额、股权比例都不值得去纠结。“外界有人认为百度只会收购,其实百度投资方式很灵活,收购只占很小比例。”
至于合作模式,李彦宏解读的站位相当高,他认为“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的深入合作。”应当说,百度参股Uber折射出中国公司,特别是顶尖互联网公司走向世界的新姿态。正如李彦宏所言:“此前中美两国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大多是在投资层面,比较早是美国公司投资中国公司,后来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到美国去投资美国公司。但中美互联网公司之间进行深层次战略意义上的合作,百度和Uber的模式是一个开创式的创新”,“有着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以往中国公司是冲有形资产及专利、技术去的,在方式上则停留在资本层面。今天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收购更加面向未来,方式也更丰富、灵活,可以参股、可以战略合作。尽管新模式的效果,还是未知数,但至少有中国公司开始探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