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余额宝代表的货币基金是零和游戏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谁说余额宝代表的货币基金是零和游戏
余额宝推出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半年多时间就斩获了4900万用户,2500亿的资金规模。身处风头浪尖的余额宝,一方面被视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一面旗帜,另一方面也遭遇种种质疑和非议——尤以近日出现的“吸金论”为甚。


吸金?言过其实

措辞最为严厉、批评最为严苛的,要数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钮文新近日发表的《余额宝是“吸血鬼”》一文。该文章认为货币基金只是金融体系内的零和游戏而已,所以余额宝不仅是吸金,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毫无价值。

如果抛开立场单讲观点本身,“吸金论”所提到的几个核心观点就真的经得起推敲吗?这就需要去梳理货币基金的属性,以及它在金融体系中究竟起到何种正面作用。

首先来看余额宝的规模大小及所谓“吸金”问题。规模大小永远都是相对的。实际上的情况是,余额宝现有规模2500亿,而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45万亿。在居民储蓄余额这整个盘子中,余额宝连零头都没有够到。再对比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货币基金的规模为2.7万亿美元,其中排名第一的货币基金规模为2000亿美金。

所以相较之下,说余额宝2500亿的规模是“吸金”,实在有点言过其实。

“吸金论”的另一论调是,货币基金只是金融体系内的零和游戏而已,所以余额宝不仅是吸金,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毫无价值。


货币基金难道真的毫无价值?

短期来看,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从总量上提高了实体经济、银行间的可用资金总量,从供给角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这两点都不难理解。货币市场基金的定位是归集社会闲散资金,因此货基的存在增加了社会资金总量。而货基将融来的资金投资在银行间市场,就增加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此外,货币基金在选择交易对手时体现了专业理财的能力。

因此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货币基金都不是所谓的“零和游戏”,它首先能够大大提升社会资金的运用效率。

而认为货币基金对实体经济发展毫无价值的论调,听起来更像是传统金融保守派的诛心之论。

众所周知,中国大银行对各地中小实体企业的了解和帮助,远远不如当地小银行和城商行、农信银等。大银行对于经营中小企业客户的冷漠,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将使资源分配更加有效,促进结构转型和调整。传统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对过去30年中国的高速增长做出突出贡献。但它也是当前诸多问题的元凶:首先,银行处于自身盈利需求或政策角度考虑发放大量贷款,投向“两高一剩”行业。投资形成产能后,引发了当前的产能过剩。

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的发展,或许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货币基金是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主体,投资业绩决定了其未来的命运,所以其定位就是“为客户代言”。货基通过专业化的投资手段实现对实体经济的优胜劣汰。

因此, 货基属性的余额宝只是将普通人手中的小额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增加了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可用资金总量。其次,货基是更加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将促使实体经济实现优胜劣汰,来达到资源的更优配置 。这是余额宝,以及整个货币基金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最直接意义。


余额宝的本质是普惠金融

一些人士简单粗暴地认为,余额宝只是一个以高收益率吸引普通用户的产品。事实上,余额宝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收益率,而是它所显示出来的普惠金融趋势。这一趋势意味着,金融不再是普通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也不再是参与门槛极高的权贵产品。

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全民进行了一次理财的科普。这种全天候、标准化、碎片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极大地延伸了金融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缩小了普通用户和成熟理财市场的距离。

经济学家吴晓求曾这样总结余额宝的“贡献”:突破了商业银行余额资金储蓄化的格律,实现了余额资金的财富化。在余额宝里,客户的余额资金不再是无任何收益的闲置资金,也不是低利率的储蓄产品。这一功能的突破,极大地延伸了财富管理的客户端,并对商业银行固有的储蓄产品带来重大突破,推动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竞争和转型。

货币市场基金从节约交易费用,提高持有收益两个角度增加了居民的财富水平。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其收入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最终促进经济结构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余额宝不是一个万能的产品,更不是互联网理财和普惠金融的全部。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非议和批评在所难免。只是如果只纠结于余额宝的规模和收益,而看不大普惠金融所潜藏的巨大势能,对余额宝的再多议论也只是无用的聒噪。
本文由 飞扑fipper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27200/1.html
向作者提问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