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 创始人谈:“阅后即焚”内在的时代硬核
本文是 SnapChat 创始人 Evan Spiegel 在 2014 AXS Partner 大会上的
主题演讲
,由虎嗅编译
我始终认为科技史的这个阶段被称作“后个人电脑”(post-personal computer)时代有点奇怪——其实应该被称作“更个人的电脑”(more-personal computer)时代才对。
我昨天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叫“麦金塔先生”(Mister Macintosh)的小人,在 30 年前由史蒂夫•乔布斯设计,并在这款电脑发布时就生活在电脑里。他常常会出现在屏幕上,比如藏在下拉菜单或是弹出的图标后面——踪迹忽闪忽现,几乎让人觉得他不是真实存在的。
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乔布斯想要把人和机器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在那个时候,Macintosh 电脑在出货的时候还装不了“麦金塔先生”,因为电脑工程师们都受到内存 128K 的编程限制。而直到乔布斯生涯的晚些时候,他才能真正把人类和机器联系起来——也就是从 2007 年 6 月 29 日发布 iPhone 开始。
在过去,技术局限意味着电脑通常都要在物理位置空间出现:车里、家里、学校里。而 iPhone 则把电脑和一个独一无二的电话号码绑定了起来——也就是和你(一个人)绑定了起来。
也就是之前不久的事情,通讯交流还要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我们要么是在同一个房间里,也就是能面对面谈话的地方,或者两个人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这种情况则需要给办公室打电话或者寄信到家里才行。直到新近,因为计算和通讯的关系,我们才开始将电话号码与个体身份联系起来。
我说如上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指出,智能手机其实是乔布斯为实现用电脑来识别人类个体这个目标所付出努力中的一个成就高峰——也就是我下面要谈的:
“更个人的电脑”
这个概念与 SnapChat 尤其相关的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二、快速便捷的媒体生产
三、 转瞬即逝(Ephemerality)
当 2011 年我们创办 SnapChat 的时候,它还只是个玩具。从许多层面来说,它仍旧是个玩具——但是引用伊姆斯(
译注:Eames,设计师
)的话说,“玩具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简单无辜。玩具和游戏其实是重要想法到来的前奏。(Toys are not really as innocent as they look. Toys and games are preludes to serious ideas.)”
利用玩具的原因不言自明——就是因为有趣。但是使用玩具还是一次学习的绝佳机会。
而我们人类就在一直学习。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Internet Everywhere)意味着我们认为世界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世界的旧想法不再适用了。
传统社交媒体需要我们有在线下世界的生活经历,并记录下它们,再将它们发布到网络上,再现这种经历以便去谈论。例如,我去度假,拍了不少照片,回家之后,挑选一些拍得好的,再将它们发到网上,和朋友们评论。
这种传统社交媒体看待身份的角度实际上是很极端的:你就是所发布经历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上图片,否则就什么都没发生。
放在 Instagram 的语境里就是:上漂亮的图,否则一切都没发生而且你也不酷。
这种对用户身份的定义在线上和线下的两分世界观当中非常合理。为的就是要在线上再现我的形象,这样人们才会与我互动,即便在那个特定的时刻我并没有处于登录状态。
依靠无处不在的互联网,SnapChat 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SnapChat 要表达的是,我们不再是自己所做过、体验过或发布过的一切的总和——我们是结果(result)。我们就是今天的这个自己,此时此刻的自己。
我们不再需要去捕获“真实世界”,再到网上去重现它——我们就在同一时刻生活并沟通着。
沟通需要媒体内容的生产,又受制于媒体内容生产和分享的速度。你要花时间把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装在媒体内容里,比如声音、文字或是照片等等。
人类一直在使用媒体来理解彼此并与其他人分享。这里我想要引述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话,“愿我们能获得某种能量,去像其他人看我们那样审视自己。(Oh would some power the gift give us, to see ourselves as others see us.)”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想到了自画像。或者用我们千禧一代(Millennials)的话说:自拍(selfie)!自画像帮助我们了解其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表现了我们感受如何,我们在哪里,我们又在做什么。有可能是自我表达形式当中最流行的一种。
在过去,自画像要花费数周时间,外加上百万次的笔画描绘才能完成。而在这个快速便捷的媒体内容生产时代,自拍即刻完成,表现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感受如何——就在此时此刻的当下。
目前来看,拍照处理流程应用于实时对话还是太慢了。但是有了快速便捷的媒体内容生产,我们能够通过照片沟通,而不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去围绕它们交流。当我们用媒体去沟通时,好点子不断。这很有趣。
自拍在 SnapChat 上称为沟通的基本单元,因为它是“数字媒体用于自我表达”和“数字媒体用于沟通”之间发展过渡的标志。
也就引出了“转瞬即逝”这一点作为对话核心的重要性,
SnapChat 将内容抛弃,专注在内容所带给你的感受,它看起来什么样子关系不大。彻底的透明度,重现对话的完整和语境,用户对此则是完全自然的反应。
SnapChat 围绕对话设定的预期是要实现我们在面对面谈话情景时的预期。
用内容去对话,与此刻当下相联系的网络身份。
更个人化的计算为更个人化的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幸运地成为这个伟大变迁的一部分。
Snapchat是从心里做出来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洛杉矶的原因。我经常与人去讨论技术公司与内容公司的矛盾问题。我发现一个很大的争议是:常常,在技术公司眼中,电影、音乐、电视什么的,都只是信息;而导演、制片人、音乐家与演员则把它们看作一些感受、一种表达,不是可以被搜索、归类或直观看到的,而是需要“体验”。而Snapchat正是专注在对话过程的体验、而非信息的传递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