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医疗行业最赚钱的赛道是哪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ID:CaijingHealth) ,作者:赵天宇,原文标题:《健康赛道十二个“躺赚”行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走过两年的新冠疫情,褪去最初的恐慌情绪,“后疫情时代”的2021年,健康领域哪些细分行业真正展现出了实力?
《财经·大健康》参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纳入了健康领域的14项细分行业,覆盖了A股与医疗医药有关的上市公司400余家,包括原料药、化学制剂、中药、血液制品、疫苗、医药流通、线下药店、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诊断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民营医院、医疗美容。
健康领域还有1项细分行业未被纳入,那就是互联网药店相关股。A股暂时没有把它作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多见于港股及美股。
具体测算方法是,计算出2021年前三季度,各细分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之和,并与2020年前三季度的数字对比,记录其变化幅度。
以相同方法,再对比各细分行业2021年前三季度、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变化幅度。然后两项变化数字取均值,来观察A股健康领域在2021年的具体规模变化。
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这个细分行业的增长、扩容越明显;反之,数字越小,则说明这个细分行业正在遭遇缩减。
我们以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作为观察各行业的切口,是由于这些公司一般规模更大,治理更规范,具备相当的实力,在各个领域有一定参考价值。各细分行业公司附在文末。
《财经·大健康》观察发现,整体而言,健康领域的公司度过了不错的2021年:14个细分行业中,有12个显示出增长;仅有2个行业呈现出缩减的趋势。
本文着重阐述增长前5的行业,增长最微弱的1个行业,以及遭遇缩减的2个行业。
以下是各行业的具体情况:
翻倍组
一、疫苗:增长252%
疫苗行业,2021年无悬念地拔得头筹。
疫苗行业共有10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452.9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204.67%;净利润合计140.04亿元,增长298.4%。
疫苗行业快速增长,原因一是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截至12月27日,全国已接种超过27亿剂新冠疫苗;二是HPV疫苗等重磅品种在获批上市后,进入销量上升期,比如智飞生物代理的默沙东HPV疫苗销售额过百亿。
《财经·大健康》观察到,包括疫苗行业在内,整个生物制品行业在2021年也呈现出非常可观的增长,增长达到138%。
“我们坚定看好国内疫苗行业。”对于疫苗行业未来的预期,首创证券认为,疫苗头部企业未来几年将陆续上市大品种产品;同时,海外新冠疫苗需求旺盛,这也是中国疫苗产业出海的机遇。
截至12月25日,中国超过12亿人完成了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种。2022年,新冠疫苗企业在国内搏的是加强针市场,同时兼顾出口,两条腿走路维持业绩稳定。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疫苗行业股价平均跌幅16%,生物制品行业跌5%。
二、医疗美容:增长134%
医疗美容在A股属于小众行业,仅有3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医美行业总营收54.7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65.78%;净利润合计14.75亿元,增长102.63%。
出于人们对美的追求、网红文化影响,加之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以及医美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近几年消费者对医美服务的了解逐渐深入。
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增长中,但增速有所放缓。艾瑞咨询测算,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增长率放缓至 22.2%;2020年受疫情影响,行业发展略受影响,预计经过未来3—5年行业调整、变革,市场将逐步回暖。
长期而言,医疗美容行业的用户仍将增长,2019年医美用户1367.2万人,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或达到2548.3万人。
一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向《财经·大健康》形容此行业的热度,“医美,沾之即飞”。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医美行业股价平均涨幅34%。
三、医疗研发外包 (CRO) :增长105%
医疗研发外包行业在A股有20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392.56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05.87%;净利润合计96.51亿元,增长104.17%。
以CRO行业的典型公司药明康德为例,这类公司的角色是为那些制药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医疗器械公司提供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帮助它们更快更好地进行新药研发。
如果说新药研发是九死一生的淘金之旅,那么CRO的角色就是淘金者的“卖水人”,被认为是风险相对可控的环节。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曾向《财经·大健康》分析,行业中CRO的不断加入,让创新药这个本来只有少数人能玩的高门槛游戏,变成“给一个分子,就能生产出药”的大众游戏。
不过,到2021年下半年,CRO行业遭遇了冲击。7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一则《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开展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研发”。
业界普遍担心,上述意见稿一旦落地,药品研发数量减少,直接会影响CRO的生存空间。
尽管如此,如果时间线拉长,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从股价表现来看,医疗研发外包行业的股价平均仍有28%的涨幅。
增长组
四、体外诊断 (IVD) :增长88%
体外诊断行业在A股有39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648.54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88.51%;净利润合计225.29亿元,增长87.36%。
体外诊断行业,对人体体液、细胞和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进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为判断疾病提供依据。
国泰君安研究认为,随着分级诊疗等政策推进需求扩容,加之国产企业技术升级进口替代加速,IVD行业未来5年有望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速。
新冠疫情后,广泛使用的核酸检测,就是体外诊断的一种。按国家医保局的规定,2021年12月15日前,中国各地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需降至40元。去年核酸检测刚出来时定价是200元,之后一路180元、80元、60元降下来。在政府集采中,有些企业的核酸试剂供货价已低至约5元,这部分业务未来红利期逐渐消逝。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体外诊断行业股价平均跌幅8%。
五、医疗耗材:增长53%
医疗耗材在A股共36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626.86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45.13%;净利润合计209.04亿元,增长61.45%。
医疗耗材行业,以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英科医疗为例,生产一次性医用手套、轮椅,还包括医疗防护、康复护理、保健理疗、检查耗材等。疫情中,部分医疗耗材企业的海外市场销量上升,国内医院的销售渠道也有所开拓。
上海证券分析认为,在疫情反复多变的背景下,2022年,防疫相关的医疗耗材将迎来稳定增长的需求,而不是此前预期的疫情“一次性”收益。
医疗耗材长期存在的问题,仍是研发投入相对少,创新能力不够强。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医疗耗材行业股价平均涨幅0.61%,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变化。
六、诊断服务:增长49%
诊断服务在A股仅有4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260.03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42.68%;净利润合计34.08亿元,增长55.6%。
七、民营医院:增长46%
民营医院在A股共12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271.87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88.32%;净利润合计14.83亿元,增长4.1%。
八、线下药店:增长26%
线下药店在A股共7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534.5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32.03%;净利润合计31.53亿元,增长20.96%。
九、血液制品:增长23%
血液制品行业规模相对不大,在A股仅有6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131.96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9.91%;净利润合计37.76亿元,增长25.65%。
十、医疗设备:增长21%
医疗设备在A股共29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535.23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25.95%;净利润合计122.43亿元,增长16.84%。
十一、医药流通:增长17%
医药流通行业,在A股共28家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6635.13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8.39%;净利润合计185.09亿元,增长15.34%。
十二、化学制剂:增长8%
在健康领域12个增长行业里,化学制剂行业,是增长最微弱的。而且, 这个行业的A股公司最多,有100家。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3037.68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0.73%;净利润合计325.25亿元,增长5.55%。
化学制剂行业,以制药为主业,主要以仿制药作为业务基础。百家企业增速缓慢,受到国家药品集采的影响。
截至2021年9月,中国已进行五批次的药品集采,集采品种累计达到218种,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和重大疾病的基础性用药都将被常态化地纳入集采范围内。
浩悦资本创始人、CEO刘浩向《财经·大健康》分析,对于所有药企而言,集采中选显然是一件无法保证的小概率事件——即使中选,也只能将将保留稳定的现金流入;要想恢复集采前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几无可能。无论中标药企还是非中标药企,都因集采而发生巨变。
这个行业里,市值最高的公司是恒瑞医药,即便2021年股价已经跌去47% (2021年1月1日至12月23日) ,处于健康领域跌幅第13名。恒瑞医药在一定程度上是制药行业剧变的缩影:首先是集采层面,今年6月的国家药品集采中,有两款产品未中标。恒瑞医药回复《财经·大健康》,两款产品2020年度合计销售额为18.73亿元,占该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的6.75%,今年一季度占比7.09%。
恒瑞医药还经历了企业代际传承的纠结,这也是当下民营药企普遍思虑的问题。公司创始人孙飘扬曾在2020年1月完成恒瑞医药的权力交接,由周云曙接任董事长,然而,仅一年半后,孙飘扬火线重回,再度出任董事长。
在业务上,在多年来创新药转型的基础上,恒瑞医药今年广泛开启生物科技企业的合作,大手笔向外拓展,或投资入股,或引入核心品种。
首创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制药企业仍要继续适应集采;另一方面,通过医保谈判,纳入更多患者急需、 临床治疗效果更好的创新药,一降一升,实现医保基金结构上的腾笼换鸟。
缩减组
十三、中药:缩减8%
中药企业数量很多,在A股有71家。
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2484.63亿元,比2020年同期减少了28.86%;不过,净利润仍在增长,合计252.03亿元,增长12.44%。
其中,有14家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比去年同期下降;净利润有17家下降。
首创证券认为,中药行业恢复到了2019年正常年份的水平。
中药行业缩减的原因,离不开药品集采的手笔。目前,省际联盟的采购已经铺开,品种扩大到中药、中成药等,比如广东中成药联盟、湖北中成药联盟等,采购品种数量也在增加。
中药业务本身增长乏力。以云南白药为例,“国家保密配方”中药专治跌打损伤,同时近年来在大众消费品方面寻出路,如云南白药牙膏。即便如此,截至三季度,公司与去年相比增收不增利,而且从2019年开始投身证券投资,2021年炒股不利巨亏15亿元。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中药行业股价平均涨幅30%。
十四、原料药:缩减11%
以细分行业计算,在健康领域里,原料药行业的年度缩减规模最为显著。
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和有效成分。原料药行业在A股共34家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总营收750.79亿元,比2020年同期缩减了1.53%;净利润合计97.88亿元,降低19.5%。
其中,有13家公司,前三季度的营收比去年同期下降;净利润有17家降低。
原料药行业的缩减,原因既有创新性不足的自身问题,也有行业环境变化的因素。部分企业的原料药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涨价、环保费用持续增加,使得原料药产品利润减少。
国家对生产技术的创新、低碳环保的要求,迫使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产品、技术和装备。
作为参考,从股价表现来看,2021年1月1日至12月24日收盘,原料药行业股价的平均涨幅19%。
结语
2021年,健康领域整体保持着稳定的增速,八成以上的细分行业较去年有所增长,展现出了实力。新冠疫情、集采、创新,是这一年的关键词,也将在2022年继续深远地影响全行业。
对于2022年,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财经·大健康》分析,创新医疗器械、消费级医疗产品、辅助生殖服务及相关药械、医药上游设备及耗材这几个领域会有所增长。
首创证券则称2022年为“政策担忧与疫情脱敏后,医药再起之年”,看好生物制品、创新药产业链、非药器械、药店和上游原辅料包材类等细分行业。东北证券医药组分析认为,2022 年医疗行业核心主线围绕“深化医改”及“鼓励创新”两大主题展开,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对医疗服务高质量的需求,是医疗行业的核心要素,因此看好医药消费板块,技术创新板块的长期机会。
从长期来看,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显著扩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健康领域未来可期。如蒙田所说,“健康是自然所能给我们准备的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2022,愿这份礼物,以及附带的健康领域机遇,与你长久相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ID:CaijingHealth) ,作者: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