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资本漂流背后的“奇幻”与偶然
去年3月,唯品会IPO,它的最大标签是“流血上市”。IPO路演遇冷,上市后股价大跌,大家用同情、不解、质疑,以及幸灾乐祸的眼光看待这个硬着头皮上市的公司。即便你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但是一提到这家公司,许多人的反应是,“哦,流血上市的那个”。
今年上半年以来,当这家公司扭亏为盈,当众多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计划搁浅,当国内电商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之时,这家宣传“只做特卖的网站”成了中概股的明星。“流血上市”这项当时看似愚蠢的决定,现在看来,已被业界视为这家公司去年“最英明”的决策。
在这周一的“i美股中概赴美IPO高峰论坛”上,唯品会CFO杨东皓回忆了这段既悲壮又惊心动魄的上市历程。
去年,唯品会赴美路演,纽约是首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经过周四、周五两天与投资者们交流,公司高管感觉还不错。于是,周末两天,投行团队和公司管理层去了纽约附近最大的奥特莱斯购物,大家都很轻松。
到了周一,坏消息传来,纽约投资者最终给唯品会下的订单金额仅为200万美元。
“我们当时傻眼了,两天晚上没睡着觉。”杨东皓说。
不仅200万美元这个数字对于原计划融资1.2亿美元的唯品会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更让人忧心的是,投资者在下单时的羊群效应,一开始受到热捧的公司,大家会一拥而上,而一开始被冷落的公司,大家都不敢碰。
当然,投资者的冷落当然有充分原因,彼时的唯品会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卖类电商网站市场前景也不错,但公司还没有盈利。财报显示,2009、2010和2011年,唯品会净亏损分别为138万美元、837万美元和1亿美元。后两年对应的亏损扩大速度分别在500%和1000%左右。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纽约的下一站是波士顿,这一站路演结束后,订单金额为零。高管们只能用“很惨”来形容此时的境地。
绝境之下,唯品会背后的两家VC(红杉资本和DCM)着急了,
短短的两天之内快速做出决定,每家再拿出了1千万美金参与IPO。
在这两笔投资的影响下,其他投资者的订单终于陆续而至。这笔投资也成了唯品会最终能完成IPO的关键。
最终,唯品会完成了IPO定价,但交易价格被定在了6.5美元,远低于此前路演的价格区间(8.5美元至10.5美元),融资规模相应缩水到7150万美元。“流血上市”的标签由此而来。
为什么要硬着头皮上市?
按照业界的分析,资金压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分析人士根据其财报指出:2011年,唯品会的运营费用为1.5亿美元,平均每月的运营费用在1250万美元左右,以其现有的净现金额度,仅能维持两个半月的运营。
不过,杨东皓给出的理由让人惊讶。
“当时,公司高管、高管的亲戚、朋友都到纽约了,等着晚上庆功。要是不做(IPO),让人家回去,说不出口。做了,反正他们也搞不清楚六块五和八块五有什么区别,总之我们现在是上市公司了。所以这个决策很快,5分钟之内一致意见:做!”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众所周知:中概股IPO遭遇冰封期,唯品会之后,仅有去年11月的欢聚时代,以及近期的兰亭集势成功赴美IPO。于是,大家纷纷赞叹唯品会当时的“英明”决策……
不过,杨东皓称:“这段被外人看作是多了不起的传奇故事,实际上,我们当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虽然融资额大幅缩水,但IPO融到的这笔钱对唯品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杨东皓看来,在电商行业里边,讲究的是相对竞争优势,虽然唯品会IPO情况很惨,但是毕竟是拿到了钱,拿到了7千多万美金,相比于竞争对手是好的。
“当时唯品会有几家差不多大的竞争对手,也有非常大的VC/PE在后边撑着(走秀网背后有凯鹏华盈、华平投资集团;聚尚网背后有IDG),当时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是很小的,虽然领先但是差距很小,一年以后再看,当时的竞争对手已经真的是无声无息了。”杨东皓说。
相比IPO,唯品会今年的增发要顺利得多。3月,唯品会增发72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4美元,比增发之前的拟定价格(22美元)高出两美元。通过此次增发,唯品会约获得9600万美元的毛收益,融资金额超过IPO。
值得一提的是,增发结束以后两周之内,唯品会的股价涨了约40%。这与去年3月这家公司上市两日后大跌近30%形成强烈对比。
关于唯品会奇幻经历的思考
1、唯品会之所以能从特卖电商网站中杀出重围,“守得云开见月明”,IPO成功、获得融资是关键一役,而它之所以能在当时惨烈的境地里成功IPO,则得益于其背后两家VC在关键时刻的支持。
2、上市一年多之后,唯品会背后的VC获利颇丰,例如,近期红杉资本就在减持唯品会的股票。这件事近期被某些媒体大肆炒作,并在报道中用了“抛售”、“出逃”等词汇。笔者认为,VC投资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适时机获利退出的。这虽然是是商业常识,但依旧没有在业界形成共识。
本文作者为证券时报记者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