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搏年代的流氓基因:Google退出中国与杀毒制毒间的距离
我们这时代正在加速变化,在过去富裕人群因为社会的慢节奏可以悠闲度日,但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即使是控制巨大资源的CEO仍然要时刻枕戈待旦。这种酷烈的竞争环境下人们心里坚守那种底线就非常关键,否则就很容易变成比谁更加流氓的游戏,进而打造出让大家都不喜欢的社会现实。
Google退出中国与杀毒制毒间的距离
Google在中国的命运比较传奇,2000年到2006年间更像是自然放任,接下来由于面临百度的竞争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于2006年设立google.cn,但没过多久在2010年因为业务与某些本地化要求冲突关闭了google.cn的服务,并把相关访问请求转向了google.com.hk,到了2014年google.com.hk变的彻底无法访问。
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后,时任微软CEO的鲍尔默说:“网络攻击每天都有,我认为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因此我对谷歌考虑退出中国不太理解。我们每天都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我认为其他人也是如此,我们没看到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这说明即使同在美国的价值体系下,Google的行为也还让很多人不理解。而之所以不好理解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对价值观的坚守超越了对商业利益的考量。
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演的,美女要想惊艳是要加上衬托的,有些事情如果关联着看,就可以看到巨大差异。
近来安全领域一大佬微博爆料某互联网巨头利用IE漏洞自动安装自己的安全卫士,而被指责一方则立刻反驳说大佬的公司投资制造病毒。这事情几乎是人尽皆知,所以我无意去钩沉细节。
想说的是这两件事情正好体现了两个极端,一个因为某种下限而舍弃了利益,一个因为利益而舍弃了基本的下限。两者间的距离无限大,可能是一个时代,也可能是一个世界。现实里更多的事,更多的人并不会这么极端,往往会处在两者之间,但偏向那端则体现一种本质差异。
我们这时代包容程度很高,竞争又无比激烈,所以很多人行事越来越趋近后者,而越趋近后者,社会就越会像流氓社会。这并不是一种很让人愉快的状态,至少在我个人,我还不太习惯本应体面的人一面信誓旦旦,一面却在骗我;也不希望用手机时某明奇妙就被安装了一堆东西。
肉搏年代里的流氓的基因
我们身处在一个肉搏的年代,也许正是这种肉搏的外部环境打造了一种叫流氓基因的东西。
肉搏这事实际上是当商战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在现实空间里肉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价格战。所以前阵是魅族降完锤子降,锤子降完小米降。而基于比特的产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好多已经彻底免费,不存在价格战这一终极手段,于是价格战就开始变形为添加各种花样,比如:不停地制造热点话题,终极目的是在意识空间里抢占制高点,并排除对手。
之所以强调这种肉搏是企业不愿意做又必须做的事情,是因为做的话大家都累,不做没准那天就挂了。长久以来,企业一直避免陷入这种红海竞争状态,所以巴菲特有护城河一说。但护城河并不那么好建立的,要么是政策性垄断,比如有些国企;要么是时机性垄断,比如BAT。这可以拿战争做类比,前者相当于万里长城已经修在那里了,天生有优势;后者相当于抢占了兵家必争之地,卡位做得比较好。余下的就没那么幸运,相当于在大平地上与敌人遭遇退又退不得,那就只能肉搏。据我观察,分发、团购、旅游、招聘、订餐等都是这样的领域。这类领域中公司不停的折腾相当于是免费时代里的价格战,基本无可避免。
在激烈肉搏的时候,大家无所不用其极,天生会进化出流氓基因。这就好比两人摔跤,如果没有裁判的话,那显然没下限用阴招的容易胜出。
在这种背景下再看让我们非常恼火的流氓软件,就能比较好的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做这类软件的事实上面对两个选择:耍或不耍流氓。如果不耍流氓,不趁用户不注意就装,那它就没法迅速占有用户。这时候如果一个对手耍流氓并被用户接受了,那它就没机会了。这样一来当事人心里就很容易失衡:一面是耍流氓获得巨大利益,一面是一点点名声,能不耍流氓么!
所以咋一看起来,在一个四处都是肉搏的年代里,在利益驱使下进化出流氓基因其实是种必然。但实际上这在互联网的第一个十年里也许是对,现在还用类似招数的话,那很可能是当事人误读了这时代。
还想耍流氓的正在错过这个时代
不管耍弄流氓手段会带来多少收益,短期来看又有多少合理性,实际上这都是在误解这时代。
互联网在现实空间之外生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意识空间,信息在这意识空间里的以光速进行传播,这使产品或者个人越来越像透明人和透明的产品。
从打造产品的角度看,客户的内在含义正因此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人只在你这里进行偶然消费,那这是传统的客户;如果一个人在你这里多次消费,那他可以称之为你的用户;如果一个人对你的产品倾注了某种感情,那他可以称之为你的粉丝。如果说开辟第一波用户的成本大家一样,那么谁拥有粉丝就意味着它可以以极大的杠杆率来放大这成本的收益。姑且不论小米未来走到那里,但小米能够迅速延展产品线,关键推力之一应该就是存在着这样一个粉丝群体,另一个推力应该是性价比,但这又和前一个因素互为因果。也就是说单个用户获取成本越高,拥有粉丝的公司优势越大。
那什么样的产品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是Google这样公司的产品,还是一个愿意投资制造病毒的安全公司打造的产品?我觉得是前者,人还是很奇怪的,虽然自己不一定能做到多么高尚、纯洁,但骨子里喜欢的总还是真善美,虽然这种倾向性容易被现实的收益所扭曲。
在差异化生存的年代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才能打造另类有品位的产品,而唯有倾注了情感的产品才可能获得真的粉丝。唯利是图者能做东西,但其实做不出来有个性的产品,进一步也就不会有真的粉丝(这个上的出路其实是垄断性工具,让人没选择权,但做成概率极低)。
我记得Google退出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主动去送花。虽然Google自己不做社群,不经营粉丝,但其实这些人近乎是Google的铁粉。这不单是产品好用、价格便宜就能够换来的东西,应该还蕴含着价值观趋同等情感因素。不知道做安全却投资做病毒的如果那天倒下了,会不会有相同的场面?
我比较相信,很多流氓伎俩也许可以把一个人拉来做你的客户,并短时间成为你的用户,但在信息透明的情形下他绝不可能成为你的“脑残粉”。而当你不能做到自然垄断时,没有这类“脑残粉”很可能也就没有未来,所以说流氓的基因有其合理性,但并不适应这个时代。
很多流氓手段其实已经很普遍的把大家惹烦了,我身边的程序员群体里很多人都这样:一觉得网络访问异常就赶紧用各种工具来分析什么程序在干坏事,一经发现未被允许的程序干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会立刻把相关的都卸载掉。唯一苦恼的是暂时还没人扛起绝不流氓的大旗,所以中招的几率总是很大。但实际上流氓软件正在为消灭自己累积能量,用马克思的话说,这叫:流氓软件正是自己的掘墓人。
结束语
90后屌丝CEO吹牛也许是实在没招,本来可以当体面人的就不要再用类似招数了,学学Google不是更好么!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年代里,一个人,一个产品在人们心中的样子越来越会和它的本质相一致。做流氓软件、没品互黑也许可以争胜一时,但从长线来看其实于事无补,事情总还是会是它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从这角度看互联网确实带来了公正。
作者订阅号:zuomoshi(琢磨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向作者提问
加入文集
本文由 lizhiyong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www.huxiu.com/article/105264 /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