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行业没人敢说的实话
一
软件行业有很多“潜规则”,行外人不知道,行内人不能说。因为说出来会被视为“行业叛徒”——比如我。
今天,就让我继续来做这个“把中国软件行业都唱衰了的男人”。
接下来的几句实话,一句比一句重,最后一句特别残忍。敏感的同学请及时止步,让我少挨点骂,感谢!
第一,很多软件公司只有一个产品经理,那就是 CEO。
其他所谓的产品经理,其实都是原型仔。在这样的公司,你永远都成不了真正的产品经理。
还有一类公司,虽然产品经理不少,但奇怪的是,公司不让他们见客户。
不管领导嘴巴上说得多漂亮,不让见客户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节约一点可怜的差旅成本!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公司,产品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如果你在这样的公司,那么成长路径只有一条:从“初级原型仔”成长为“资深原型仔”。
第二,很多外包公司幻想通过定制项目长出标准产品。
但定制项目追求的是最低成本,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设计怎么简单就怎么来。
而标准产品则是聚焦共性问题,注重长期规划,产品设计也非常谨慎。
两个思路南辕北辙,定制项目根本长不出标准产品。
有人会抬杠:很多公司不也是先做定制项目,再做标准产品的吗?
真相是:这样的公司往往一开始就是以标准产品为目标的,定制项目不过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手段,根本没有指望通过定制项目赚钱。
而外包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就是定制项目,根本没有做标准产品的思维和能力。
第三,有时候用户并不需要软件。
一家年销售超过 2000 亿的大公司,因为一个 bug,某核心业务系统停摆了一个月。奇怪的是业务运行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IT 部门赶紧不计代价地修复了 bug,因为他们担心再拖下去,业务部门会发现:原来没系统也无所谓。
真相是:很多所谓的管理系统,真的就只是满足管理层的控制欲,对业务一点帮助都没有。
如果大家负责的是这样的系统,听我一句:早点换个工作。
第四,国企不需要产品经理。
经济不景气,很多产品经理为了追求稳定,千方百计想去国企。
但其实,国企并不需要产品经理。
这里的关键在于,专业的产品经理应该为用户创造价值,但是在国企,产品经理的工作本质上是讨好领导,为领导创造政绩。
在国企,“汇报能力”远远大于“产品能力”,因此,国企需要的不是“产品经理”,而是“汇报经理”。
如果你坚持要去国企,最好在里面呆一辈子,否则有一天被裁员,你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最后补充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很稳定。
第五,很多客户不替换软件,并不是对效果满意,而是替换成本太高。
为什么有那么多垃圾软件?
因为他们知道,不用把产品做得太好,反正只要一旦上线,客户想换掉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软件最悲哀的一个真相,就是 很多软件公司赚钱,靠的不是创造价值,而是绑架客户。
二
本节讲讲中国软件行业没人敢说的 5 句实话,最后一句,是我们这一代 IT人最大的悲哀。
第一、中国软件公司真的很卑微。
无底线扩大需求、索取源代码都是客户的常规操作,更过分的是找借口拖着不付款,想法设法榨干软件公司,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甲方的潜规则。
曾经在一家央企做项目,甲方的一位业务人员和同事得意洋洋地吹嘘他们副总裁的光辉事迹,大意是成功赖掉了一笔供应商的费用,为集团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在旁边听得五味杂陈。
更可悲的是,甲方专挑软柿子捏。
就说索取源代码这件事吧,甲方面对国内供应商都非常强势,不给源代码就不让投标;但是面对国外供应商呢?基本上提都不提。
因为他们知道,提了人家也不会同意。
第二,欧美软件忽悠了整整一代中国企业家。
管理变革、流程再造都是一些欧美软件公司带过来的概念,这些公司的售前特别擅长谈概念,而且很多中国企业家也都相信!
但是最终有几家企业真正实现了流程再造呢?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实现了最基础的信息化管理而已。
核心原因在于,在欧美,企业把 IT 能力视为了战略能力,愿意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在中国,IT真的就只是降本增效的工具。
所以,这些概念唯一的意义就是支撑起了欧美软件的天价,不客气地说,个别欧美软件公司忽悠了整整一代中国企业家。
第三,中国软件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好软件的企业没钱,但有钱的企业却不需要太好的软件。
为什么飞书这样体验好的软件,一直面临市场规模卡点的问题?核心原因就是买得起飞书的中国企业,真的不多。
很多国央企,软件的好坏其实对业务一点影响都没有,而他们恰恰是中国软件市场最有购买力的企业。
面对这些有钱的企业,“产品好”不如“关系好”,“上 CRM” 不如“上茅台”。这才是中国软件普遍很烂的根本原因。
第四,忽悠是很多软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行业有一个潜规则:售前顾问一般不负责项目的交付。
按道理说,售前顾问参与了前期调研,又得到了客户认可,最适合做项目交付的负责人,那为什么软件公司要冒着风险换人来交付呢?
其实有一个核心原因,那就是为了拿下项目,售前顾问往往要吹大牛,挖大坑,如果售前顾问自己来负责填坑,恐怕想死的心都会有。
所以,为了降低交付的难度,售前顾问就只能专职吹牛了。
第五,十年过去了,中国软件行业和欧美的差距越来越大。
十年前,中国软件行业普遍性盈利,很多 SaaS 公司也在赚钱;现在,中国软件行业普遍性亏损,99% 的 SaaS 公司都不赚钱。
十年前, IT 咨询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高薪职业;现在IT 民工们的人天单价一跌再跌,已经从 10 年前的 3000 一天,跌到了现在的 1000。
十年前, 虽然外企占据了高端市场,但是,一大批IT 公司跟着外企还能喝点汤;现在搞国产化替代,高端市场的价格成功被我们自己打下来了,价格之低,连汤都喝不到了。
过去十年,是互联网的十年,欧美的企业软件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马上又要全面进入 AI 时代。
而中国软件呢,似乎又倒退回到了传统软件时代。
这真的是我们这一代 IT 人,最大的悲哀。
三
本节只有三句话,但每一句都透着 IT 人的心酸。
实话 1: 定制化的本质,就是甲方压榨乙方,乙方绑架甲方。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愿意为标准产品付费?
因为,在他们看来,软件产品和以前的光盘没有本质区别,复制成本几乎为 0,当然不愿意付费。
至于定制化,甲方觉得已经压榨到底了,反而会给软件公司留一点可怜的利润空间。
不过,定制化也并非没有“优点”:经过多年的修修补补,定制系统的代码已经太复杂了,如果贸然换供应商,就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结果就是,定制化让乙方赚不到钱,但是也让甲方离不开乙方。
看起来大家都赢了,但好像又都输了。
实话 2: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变成了培训公司或者外包公司。
AIGC 刚兴起的时候,冒出来一大堆 AIGC 公司,但是慢慢地,很多公司的核心业务就变成了 AIGC 培训。
企业微信刚开放微信接口的时候,冒出来一大堆 SCRM 公司,但是慢慢地,很多公司的核心业务就变成了外包。
这些都不是个例,我身边就有不少软件创业者最终走上了培训和外包的道路。
真正有意思的在于:他们做软件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做培训和外包倒真是赚到了钱。
这能不能说明,在中国做软件,还不如卖人头?
实话 3:在中国,不管是 SaaS 公司还是 AI 公司,最后都会变成传统软件公司。
大家发现没有,SaaS 公司越来越像传统软件公司。
以前,SaaS 都是公有云部署;现在,大部分SaaS 公司都提供私有化部署。
以前,SaaS 都是标准化产品;现在,大部分 SaaS 公司都提供二开服务。
以前,SaaS 都是订阅制;现在,一些 SaaS 公司也开始提供买断制。
AIGC 也一样,大家慢慢也会发现:AIGC越来越像传统软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ToB老人家 ,作者:王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