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莆田系”华厦眼科:如何用900元单价拿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数一帜(ID:dushuyizhi007) ,作者:张建锋、郑敏芳,编辑:杨秀红,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公立医院,殊不知,这其实是一家“莆田系”控股的民营医院,该医院由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华厦眼科”) 旗下公司运营。
据眉州日报社旗下《仙游今报》报道,华厦眼科的实际控制人苏庆灿,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籍。苏庆灿另一身份,是厦门市莆田商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后升为荣誉会长。
根据华厦眼科IPO新发行股份数量6000万股,及拟募资金额7.79亿元计算,公司每股发行价约为12.98元,苏庆灿合计持有公司3.14亿股份,持股市值约为40.7亿元。
从2020年7月底深交所受理IPO申报材料开始,华厦眼科已经历多轮问询。与其同期冲刺创业板的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何氏眼科”) 、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普瑞眼科”) ,目前均处于问询状态。
近年来,业绩大幅增长的华厦眼科,其营收、净利润规模,虽距离行业龙头爱尔眼科 (300015.SZ) 仍有较大差距,但已远高于何氏眼科、普瑞眼科。而自2018年起,该公司的毛利率,却被后面两家公司反超。
回顾华厦眼科发展历史,其实控人苏庆灿旗下公司曾以超低价格,获得厦门一块“医卫慈善用地”,后通过资本运作,装入到华厦眼科旗下。
作为华厦眼科的“赚钱先锋”,其子公司厦门眼科中心, 虽然长期有“厦门大学”光环加持,但在股权结构上,却与厦门大学无任何关系。
一、盈利能力下滑
随着华厦眼科招股书的披露,这家“莆田系”眼科医院的营收状况揭开了面纱。
根据招股书,2017年~2020年前三季度,华厦眼科营业收入分别为15.97亿元、21.46亿元、24.56亿元和18.08亿元。2017年~2019年,公司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57%。
与其他眼科医院相比,华厦眼科营收规模处于行业的中上游水平。 以2019年为例,华厦眼科24.56亿元的营收,远低于行业龙头爱尔眼科的99.9亿元,但高于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7.46亿元、11.93亿元的营收。
随着收入规模的增长,华厦眼科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0.77亿元,增至2019年的2.18亿元。2019年,公司该数据低于爱尔眼科,远高于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
虽然华厦眼科营收规模、归母净利润远高于何氏眼科、普瑞眼科,但公司毛利率却被后两者超越。
2017年~2019年,上述4家可比公司中,爱尔眼科凭借逾47%的毛利率,位居首位。同期,华厦眼科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91%、40.83%、40.22%,逐年下滑。而普瑞眼科该数据从40.13%增至42.63%,何氏眼科该数据亦从40.39%增至43.21%。
《读数一帜》注意到,华厦眼科自2018年综合毛利率被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反超后,在2019年与后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眼科医疗业务、配镜业务、药店业务,是华厦眼科三大主业。 报告期内,眼科医疗业务凭借90%左右的收入占比,及超过86%的毛利占比,彰显出该业务在公司的核心地位。
虽然眼科医疗业务是华厦眼科收入中的“老大”,但该业务的毛利率却从2017年的40.76%,下滑至2019年的38.71%。2018年~2019年,眼科医疗业务沦落为公司毛利率最低的项目。
华厦眼科解释称,公司眼科医疗业务毛利率的小幅下降与白内障项目毛利率的下降有较大关系。2017年~2018年,白内障项目位居公司眼科医疗业务毛利贡献率首位,2019年被屈光业务超越,位居第二位。同期,公司白内障项目毛利率从38.48%跌至32.25%。
白内障项目中个性化中高端服务的占比逐渐提高,但公司平均收费价格的增幅总体低于平均成本,是该公司2019年白内障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受年初新冠疫情的影响,白内障项目业务量下滑导致平均成本因医护人员工资、折旧摊销等支出相对固定而增长较快,让公司白内障项目毛利率在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滑落至27.39%。
二、超低价拿地
回顾历史,苏庆灿旗下公司多次改变企业性质, 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间来回切换,暗藏玄机。
2004年,厦门眼科中心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改制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改制后,苏庆灿旗下公司华厦投资、欧华进出口公司,持有厦门眼科中心全部股权。
2006年,鉴于当时患者普遍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接受度较高,厦门眼科中心 (事业单位) 经营性质由营利性变更为非营利性,持续到2013年12月。也就是在此期间,身披“非营利性”外衣的厦门眼科中心,以较低价格获得的一块医用慈善用地,被交易所质疑。
“厦门眼科中心名下3.37万平方米土地‘医卫慈善用地’的获得背景,是否完整合规,是否合法履行招投标程序,评估定价是否公允合理,是否存在以过低价格获取该资产的情形,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情况。” 深交所就此提出了质疑。
华厦眼科《回复函》显示,厦门眼科中心在2009年2月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身份,购得该块医卫慈善用地。而在寸土寸金的五缘湾,彼时该医卫慈善用地成交价仅为3032万元,按其占地面积3.37万平方米计算,则成交价仅约为900元/平方米。
《读数一帜》查询2009年厦门市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同属五缘湾片区,吴英才以8600万元竞拍得到一块商务金融用地 (地块编号2009G01) ,其面积为7995.1平米,成交价为1.08万元/平方米。
同年,距离厦门眼科中心医院相距8公里,驾车仅需13分钟的屿浦路北侧的一块城镇住宅、科教等用途用地 (地块编号2009G02) ,厦门永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总价1.67亿元获得1.39万平米土地,成交价格约为1.2万元/平方米。
从数据可以看出,厦门眼科中心 (民非) 2009年获得上述土地成交价,与同年同地区其他土地市价相差甚远。
上述“医卫慈善用地”的挂牌出让,仿佛是为厦门眼科中心量身定做。《南方周末》援引《东南快报》2008年一则报道,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决定公开出让一块“医卫慈善用地”的使用权,土地面积为3.37万平方米,出让地价3032万余元,该地块竞买者须符合“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的条件。
据悉,经营性质改变后的厦门眼科中心,是彼时福建省唯一一家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眼科医院,上述位于厦门五缘湾的医卫慈善用地转让,被质疑“定向挂牌”。
一位从事并购项目的人士告诉《读数一帜》, “定向挂牌”的操作方式是,想取得该用地的企业通过中间人参与了整个标准的制定,而该标准实际上就是为该企业量身定做,那么企业获得该用地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该操作的隐蔽性很强,在日后追查起来也很难发现不合规之处。
在以低价取得上述医卫慈善用地后,2010年,华厦投资将所持厦门眼科中心95%的出资转让给发行人前身——华厦眼科有限。
2013年12月,华厦眼科拟筹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再次将厦门眼科中心经营性质,由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变更为营利性医疗机构。2015年,华厦眼科有限和欧华进出口,在厦门市思明区设立商事主体名称为“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次年,厦门眼科中心承继厦门眼科中心 (民非) 全部债权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述医卫慈善用地,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各方共计签署5份《出让合同书之补充合同》。根据《出让合同之补充合同3》,因地块项目由非营利性变更为营利性,受让方需补交土地出让金2533万元。
即便加上补交金额,厦门眼科中心获得上述土地成本共计5565万元,土地面积成交仅约为1651.34元/平方米,与同期其他土地每平方米超万元的成交价格相比,相差甚远。
而华厦眼科称,五缘湾土地是以不低于经政府批准的挂牌底价成交,定价公允合理,不存在以过低价格获取该资产的情形,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情形。
三、借用“厦门大学”外衣
作为华厦眼科利润奶牛的子公司,厦门眼科中心网站显示其为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但在股权上,其与厦门大学并没有任何关系。
将厦门大学作为光环的厦门眼科中心,2019年净利润为2.35亿元,占当期华厦眼科当期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08%,是公司当之无愧的“赚钱先锋”。
就此,深交所《问询函》发出质疑,“补充披露厦门大学历史上一直未持有厦门眼科中心任何股份的情况下,其持续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作为企业名称的合理性。”
华厦眼科称,厦门眼科中心与厦门大学,通过签署协议的方式来确定医院的名称,而二者之间一般是5年签订一次。
根据相关协议,厦门眼科中心为厦门大学提供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等支持,而厦门大学则授权厦门眼科中心使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名称。在厦门大学未持有厦门眼科中心任何股份的情况下,厦门眼科中心在作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及营利性医疗机构期间,可持续使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名称。
根据《读数一帜》统计,在福建省内,除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其他带有厦门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字样的医院多是公立医院,包括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等。
虽然厦门大学与厦门眼科中心无任何股权关系,但厦门大学的部分教授在华厦眼科担任高管,例如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傅元略以及管理学院教授赵蓓,均在华厦眼科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此外,厦门眼科中心以及华厦眼科的实控人苏庆灿也曾多次捐资厦大,如2014年,厦门眼科中心捐资1200万元,用于支持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体育馆建设。据报道,作为厦门大学2002级EMBA校友,苏庆灿在2020年4月厦门大学百年之际,捐赠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厦眼科52家眼科专科医院中,尚有36家眼科专科医院尚未实现盈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数一帜(ID:dushuyizhi007) ,作者:张建锋、郑敏芳,编辑:杨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