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已遥遥领先,但e代驾的战争远未结束
说到网络代驾,其实它的兴起与交管部门对于酒驾的严打密不可分。而移动互联浪潮的兴起,更是让e代驾这样的O2O项目借到了双重效应的东风。短短几年时间,e代驾竟然已牢牢占据了高达9成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滴滴快的在合并后宣布杀入代驾市场,e代驾将迎来了最强大的对手,于是他们也很快以D轮融资1亿美元的姿态来应战。用车领域的强龙PK代驾市场的地头蛇,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较量似乎在所难免。
面对接下来这场很可能会是刺刀见红的贴身肉搏战,e代驾果真准备好了么?
好好的O2O,竟成了“OvsO”
从诞生之日起,e代驾就凭借着敏锐地嗅觉以最快的速度扎根到了全国各地。目前,他们已经在150个城市开通了代驾业务,拥有签约司机高达8万名,日订单最高达12万。在实现如此卓越战绩的背后,作为O2O项目的e代驾却数次与线下同行们数次打成一片。
在e代驾从北京出发进军各大城市之前,那些本地市场基本都是由传统代驾所掌握着。一直以来,各地的传统代驾都利用着电话/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聚拢着自己的业务;而e代驾的强势进入,让用户直接通过APP便能与代驾司机取得联系。于是,传统代驾很快便在竞争中落到了下风,双方的对峙也越来越剑拔弩张。
今年1月份,e代驾的大连团队先后两次与当地代驾公司爆发严重冲突,造成了多人受伤。价格与市场,是双方上演全武行的核心原因。凭借资本的助力,e代驾当时推出了10公里免费代驾的优惠活动,而这对于本地固有的代驾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再加上本地代驾的某些签约酒店客源被e代驾抢去,双方之间最终擦枪走火。
无独有偶,e代驾的广州团队在3月份也因客源之争挥出了自己的拳头,这次的情况来得还颇为复杂。据了解,在广州沿江中路一带,代驾的业务本是各个酒吧保安的一项兼职。可自从e代驾出现,这样的外快来得越来越少。部分保安由心理落差而对代驾们产生了怨恨情绪,平日经常无故刁难甚至明抢业务。而代驾这边最后也因为忍无可忍才集体出动围攻酒吧,最终酿成了打砸冲突。
被广大圈内外人士誉为灵丹妙药的O2O,抛开具体领域打通线上线下的可操作性不提,仅在如何处理与传统同行的竞争上就问题多多。这几年来,在房产、代驾、外卖等多个领域均爆发过“OvsO”的冲突。除了要坚持反对暴力之外,互联网公司们恐怕需要更多的思考,去找到一条可以智取的路子。
同行相恶,同室操戈
既然线上线下是道不同便恶斗,那么同类之间的竞争是不是会文明些呢?非也非也,有句话叫“同行相恶何其毒”,在代驾领域是同样适用的。争斗甚至比与传统代驾的冲突更早,e代驾在2014年便先后与多家同行短兵相接,其中的阴谋与背叛那可谓相当的刺激。
那还是在去年春天,58同城推出了自家的代驾服务“58代驾通”,正式向昔日的合作伙伴e代驾撕下脸来。当时,58方面开出了各种优惠条件来挖角e代驾的司机,并针对性的采取了比e代驾更低的优惠政策;此外,他们还在自家平台封了e代驾的招聘端口,双方一度是短兵相接。
可最开始时,双方的合作那可叫亲密无间,58同城成功地拓宽了自己的业务范围,而e代驾也凭借58平台的流量获取了更多业务。但就在e代驾以为自己靠了棵乘凉大树时,58却暗中摸清了他们的模式,甚至采取潜伏的模式去挖角,并最终调转了枪口。可e代驾毕竟在这个领域拥有深度垂直之优势,而58还需旁顾诸多业务,双方互搏数月未见高下。于是,反转再度出现,58于10月份突然宣布以2000万美元入股e代驾,双方正式握手言和。
e代驾和58的争斗二度逆转最终言归于好,却不料在内部出现了“叛逆”。话说e代驾其实是创始人杨家军在大唐移动副总裁任上与黄斌等人单开的副本,后来这副业发展迅猛,他也就索性从大唐离职全身心投入在e代驾。可万万没想到,杨家军此举却宛如因果预言一般为随后的事情做了铺垫。
去年上半年,e代驾开始计划拓展洗车、保养等周边业务,便组织了精英团队以蓄势待发。可不等e代驾的保养业务蓬勃发展,他们的高管高峰便离职并自立了e保养这个门户。10月份,e保养便拿到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欲凭此在全新领域从老东家口里夺食。而e代驾在拿到高达2.5亿美元的融资后,也宣布要正式开拓洗车、保养业务,“两e”间的新仇旧恨相信很快会就会有个了结。
俗话说“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在深度垂直领域具备极大优势的e代驾因此格外招风。如果说和58的“合-战-合”还属于虚惊一场,那么无论是在代驾还是在周边的洗车、保养业务上他们所遭遇的围攻就都是真刀真枪的了。在与爱代驾、微代驾、e保养、e洗车们的车轮战中,e代驾又要迎来“快滴”的挑战,这难度着实不小。
尴尬的存在,问题多多
如前文所言,代驾的红火是依托于对酒驾的严打。虽然各路代驾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可严格意义上他们却连个行业都算不上。在缺乏监管,也缺乏自律的情况下,打车专车前辈们曾走过并正在走的正规化之路,e代驾要实现做大做强同样也无法避免。由于代驾还具备一些特殊属性,他们的问题要来得额外复杂。
在诸多问题中,最为棘手的就是对于事故风险的担责与赔偿。如果代驾期间出了车祸,责任究竟如何判定,哪方承担赔偿?今年3月份,上海浦东法院便创先河地给出了一个参考范本。在一起代驾司机引起的车祸官司中,e代驾方面申称自己仅为信息平台便一把将责任推给了司机方。但法院对此并未采纳,他们最终判e代驾方面承担全部责任并支付相应赔偿。
根据小内的了解,由于代驾领域的尴尬属性,公司和司机之间不但经常出现担责不清,而且雇佣关系也存在许多问题。在今年春节后的一次优惠活动中,重庆的一位e代驾司机便因被公司判定涉嫌作弊而封禁了账号。由于双方之间的劳动雇佣关系本身并不清晰,该司机是维权无门,最后只能接受了公司方面的处罚。
如今,e代驾在各地已拥有多达8万名司机。面对如此庞大的队伍,他们采取的是提高准入的方式。在各地司机的口中,便流传着“加入e代驾比考驾照难多了”的说法。可实现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很多地方,迫于业务扩张的压力,很多新司机菜鸟司机均被放行加入,这也是事故不时发生的诱因。前文我们还说过,代驾司机们很多时候为了争夺业务还会上演全武行;而在遭遇事故时,由于公司方面往往推卸责任,不少担心赔偿不起的司机竟然选择当场开溜。
可以说,代驾领域仍然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状态:缺乏有效监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担责不清、劳务雇佣关系存在模糊等等。虽然e代驾前段时间创先河地发布了“代驾白皮书”,但这份自律宣言仅仅只是改变混乱面貌的第一步。
比起喧嚣还未散去的用车专车领域,代驾们的故事要来的更加复杂。e代驾作为领头羊,所面临的局面也将比滴滴快的们当年面临的局面要严峻得多。他们在转正的艰途上,还有群敌环伺着。
所以,无论是这次的亿元融资,还是那份自律宣言,对于e代驾想构建的恢弘殿堂来说还只是一砖一瓦而已。至于什么胜利与成功,先熬过今天明天,等看到后天的太阳再说吧。
本文为“互联网圈内事”原创,首发于百略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