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到底怎么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八点三十五(ID:am8_35) ,作者:朱百宁,原文标题:《特斯拉Model Y到底咋样?来看看一位产品经理车主总结的9大亮点&槽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特斯拉Model Y国产版在元旦火爆上市到现在,已经大半年过去了。
Model Y (以下简称Y) 开起来到底怎么样?有什么优缺点呢?
今天,以一名习惯于抠细节、谈体验的产品经理车主的视角,仔细给你讲讲。
我的这台Y是长续航双电机全轮驱动版,今年1月份下的订单,5月初提车。到现在,共开了5个月,行驶了4500公里。
算起来里程数并不多,但我留意了很多细节,也有很多感受,遂总结出“9大亮点&9大槽点”,接下来慢慢道来。
购车前,我也看过很多车辆测评视频和文章,但本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是那些测评当中没有提到的。即使提到了,那也只有亲身长时间驾驶才能有深入和真切的体会。
本文先说亮点,再说槽点。不过,重点在槽点。
如果猴急的话,可以直接跳到槽点部分。
Model Y的9大亮点
亮点1:车子很有新鲜感和科技感
极简设计、溜背造型、无框车门、隐藏式门把手、全景玻璃车顶、超大触摸屏...... 这一切,都让Y看起来非常有科技感。
想起之前在选车阶段,我做足了功课准备买“没有续航焦虑、空间大配置高、走务实的增程式路线”的理想ONE。然而,当我带老婆孩子去看了实车,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要买Y。可见,颜值和科技感多么重要。
提车以来的几个月,只要有人乘车,都会被Y的各种新奇设计所吸引。
车子开出去,辨识度还是挺高的——尽管现在特斯拉已经慢慢变成街车了。
记得有一次开着Y去一个酒店,车子驶入大门,路边就有三四个小孩,老远就向我们挥手,喊着“特斯拉!特斯拉!”
那一刻,你的感觉还挺奇妙。
亮点2:内部空间还不错,储物空间超级大
Y是在Model 3的基础上升级而来,据说75%的零件都是通用的,但Y的空间要比3大了不少。
首先因为是SUV,所以前后排的头部空间自然还不错。
前排座椅下部还有个空间,所以后排乘客的脚可以往前伸。加之后排座椅靠背的角度可以微调,这些都让空间感有所提升。
相比于乘坐空间,车子的储物空间尤其之大。
中控台有很深的储物格,后备箱更是超级大。而且,像很多跑车一样,Y还有个前备箱。这么多储物的地方,可以让你放很多行李和物品。
不过,对我来说,那么大的后备箱是有点浪费,一年也装满不了一两次。
我倒是觉得如果车辆结构允许的话,宁愿后备箱缩小,而是把后排坐垫加长或者座椅后移一些,让后排乘坐体验更好一些。因为Y的后排座椅坐垫很短,比Model 3还要短一点,长时间乘坐体验不佳。
亮点3:手机操作车辆,体验真的好
像Y这样的智能电动车,被人喻为“一台安装了轮子的大手机”。
因此,手机控制能力要足够强。
比如,你可以设定手机蓝牙钥匙。这样,就再也不需要带车钥匙了 (Y标配的车钥匙是两张卡片,这玩意本身也不方便携带) 。
这个手机蓝牙钥匙,比常见的“无钥匙进入”还要方便。
当你带着手机走近车辆后,直接就能拉开车门上车。当你离开车辆一定距离后,车子会自动关窗、锁车——你再也不用神经质般地回去检查车子到底锁了没有。
此外,你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车辆。
比如,车辆上锁/解锁、打开前/后备箱、打开空调 (冬天/夏天提前开空调) 、鸣笛/大灯闪烁 (在停车场找车) 以及预约售后服务等等,都可以方便地在手机App上完成。
这种远程操作能力,还让我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和温度。
记得前一段时间,连续几天晚上我都要去医院输液,老婆孩子还坚持要陪着一起去。
因为输液时间比较长,每天要搞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加之疫情原因,我就让他们去车里等我。当时,就是通过手机App远程操作锁闭/解锁、让他们进出车辆的。
当时,车子开着空调、小孩躺在后排听“米小圈”,那一刻让人感到很温馨——乔布斯讲的“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亮点4:告别加油站,充电方便又省钱
如果你家里安装了充电桩,那体验就很好了。
你再也不用去加油站了,车子快没电了插上充电枪,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可以满电出发。
Y还可以设定预约充电。在我所住的地区,可以设定在夜间谷段 (22点到次日8点) 充电。这样,每度电才0.288元。
Y的电池容量是77kWh,算下来充满也就22块钱。
换作油车的话,加满一箱油大概需要三四百块。
你看,差别有多大。
不过,开电车也不要真正在意省了多少油钱。考虑到电动汽车的保值率,你多年省下的油钱,在卖车的时候会一次性、成倍地亏回去。
好了,还是说回充电的便捷性问题。
除了在家充电,出门在外充电也越来越方便了。
当你在市区出行或者是长途自驾出游时,你都可以在很多大商场以及高级酒店停车场看到特斯拉充电桩。当然,所有国家电网以及其他第三方充电桩,特斯拉也都可以用,只不过稍微麻烦些,或者有时候充电成功率低一些。
不过,尽管神州大地上充电桩建了无数个,但就目前而言,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的补能便捷度还远不如油车。
电车的续航焦虑,短时间还是挥之不去。
亮点5:自动辅助驾驶,跑高速省心省力
要谈Y的亮点,肯定逃不开“自动辅助驾驶 (AutoPilot,以下简称AP) ”这个热门话题。
当你在路况简单的高速、高架、环路上,可以适度使用AP。 (注意这里谨慎的措辞,在槽点部分我会一一列举AP的各种bug、各种问题。)
在上述限定条件下,这个功能的确会让你省心省力很多,车辆会按照设定的上限速度,进行车道保持以及自适应巡航。
不过,你还是要时刻关注路况,并手握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如果系统监测到你双手脱离方向盘一定时间,就会发出提醒,你不理睬的话还会禁用AP功能。
当你购买了EAP、FSD,车辆还会实现“打灯自动变道、自动上下匝道”等更多高级的功能。
在国外,更是可以体验到“全自动驾驶”,即车辆可以识别包括红绿灯在内的各种交通标志。真正实现无干预,从A点到B点的终极体验。
亮点6:酷炫的“召唤”功能
所谓召唤功能,就是通过手机操作车辆,实现车辆移动。
在手机App里,你可以保持摁下前进/后退按钮,来实现车辆实现前进/后退 (松开按钮车辆就会停止) 。在车位狭窄或者地面有积水的时候,这个功能的确挺方便——你可以站在旁边来控制车辆移动到合适位置。
更酷炫的是,你可以在几十米外的地方,直接召唤车辆来找你:保持摁下那个“召唤”按钮,车辆就会自动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自己开过来。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科幻片的感觉。
不过,我并没有实际使用过这个高级版的召唤功能。据说还不太成熟,容易出现剐蹭,大家要谨慎。
亮点7:丰富的车内娱乐体验
Y配备了15寸触摸大屏,并内置了喜马拉雅、爱奇艺等常用视听娱乐软件,还有一些游戏。
除了大屏,Y还标配了效果尚可的音响。听起来,低音不错,但中高音比较差。总体来说,与我之前那台车付费选装的柏林之声还是有些差距的。不过,人家是标配,咱不能太苛求。
Y的音响设置中,有一个有趣的功能,就是设置声音的“平衡”,其实就是设置“听到的音源”的位置。
最近一段时间,车辆的音响被孩子霸占了,每次上车就要听“米小圈、胡小闹”。
于是,我就把“音源”设置到后排孩子那里,这样前排大人讲话和后排小孩子听内容,就互相不干涉了。
亮点8:各种各样的小创新
除了上面说的这几大亮点之外,Y还有很多小的创新。
比如,
-
驾驶舱过热保护:当温度超过40度后,自动打开空调给驾驶舱降温。
-
哨兵模式:顾名思义,就像车里有个“哨兵”站岗一样,你可以设置在锁闭车辆后,有人接近车辆时自动录像。
-
露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空调可以保持打开,屏幕上还显示出篝火画面,你可以惬意地在车里露营了。再也不用担心油车长时间原地怠速对车的损伤,以及发动机运转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了。
亮点9:售价比较良心、性价比不错
前面说了很多功能和体验方面的东西,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那就是价格。
元旦发布的国产版Y全轮驱动长续航版售价是33.9万,比之前的48.8万直接降了近15万,价格可谓比较良心了。这也是元旦引发全民关注,并网传一天获得十万订单的重要原因。
而且,Y的大部分配置都是标配,你并不需要加钱做很多选配。
后来发布的后轮驱动标准续航版价格更是实惠,才27.6万。
所以说,二三十万的价格,买这样一部车,性价比还是可以的。
除了价格,特斯拉的直销模式让购车体验也有很大提升。
传统车企的销售和服务环节,基本上都采用4S店的模式。即使你确定了品牌和车型,每次买车都要跑好几家店来、跟不同的销售谈来谈去。
谈价格、谈赠品、谈装饰,生怕被宰了。如果要购买热销车型,还要忍受4S店肆意加价、强制装饰、捆绑保险等。
总体购车体验,非常之差。
购买特斯拉,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特斯拉全部是直营,车辆都是“明码标价”,也没有额外的捆绑销售。你再也不用去砍价、怕被坑了,你甚至可以直接在手机app上下单买车了。
总之,购车过程非常透明和流畅。
Model Y的9大槽点
槽点1:奇葩的空调和雨刷
说完9大亮点,现在开始说说9大槽点。
先从最让人不可理解的空调和雨刷说起。
我之前那台车,其实是一点都不智能的燃油车,但车上的空调和雨刷都很好用。
空调制冷效果很好,因此我一般将其温度设为24、25度、模式设为“自动”,就基本不用管了,车内乘员感觉都很舒适。
雨刷是感应雨刷,你什么都不用做,下雨时它就会自动工作。
然而,这么常见的、成熟的功能,Y却做不到!
先说Y的空调。
特斯拉的销售人员和广大车友们都推荐设定为20度左右,说这样最节能。但当我设置为22度以下、最低档风力、风向设为不正面吹人的情况下,依然有点冷。
于是,我就试图调高温度到23、24度。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出风口竟然吹出热风。
是的,大夏天的,它居然出热风了。为啥会这样呢?
经过一番搜索和询问,我才了解到Y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空调逻辑。那就是,在制冷的情况下,当你感觉到冷而调高温度时 (准确的说是23度及以上) ,它会立刻制热、吹出热风来,以迅速提温。
听起来很智能、很直男逻辑,但实际上很奇葩啊。
无奈之下,我平时就只能设定为22度、一档风力——温度低了太冷、高了它会制热啊。
但这还不够,在驾车过程当中,你还要经常去手动调整空调——一会儿调调温度、一会儿调调风向:在似火骄阳和全景玻璃车顶的加持下,你往往需要调大风速到4、5档才能感到凉爽;当在阴天或者夜晚的时候,你又得把风速调小到1、2档。
你看,这多闹心。
说完空调,再说雨刷。
Y也是感应雨刷,但问题是它过于敏感——它总是刮得太猛。
有时候雨并不大,但它却猛烈地刮起来,搞得人心烦意乱。
而且,这个灵敏度和力度也没法调——要么关掉、要么自动挡、要么固定到某一个档位一直刮。
槽点2:糟糕的导航和鸡肋的大屏
刚提车的时候,我以为Y 的车载导航体验会有所突破——毕竟有那么大的屏幕、而且还是内置的导航。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我用过一两次、被坑过之后,就再也没有用过那个车载导航了。
而且,Y并不支持CarPlay、CarLife之类的车机手机互联。
于是,我就老老实实地网购了个手机支架。每次开车的时候,还是在用手机上的高德地图进行导航。
还是我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再牛逼、华丽的车机系统,都会败在千奇百怪、丑陋无比的手机支架面前。手机支架的存在和繁荣,是汽车设计师、工程师乃至整个行业的一种耻辱。
既然车载导航基本没法用,那大屏幕上看看视频总可以吧。
的确,车辆内置爱奇艺等在线视频软件,是可以看看大片。
不过,操作体验也不咋样、网络也不是很流畅。四个月来,我也就用过一两次。
那么,对我来说,这个大屏的价值就剩下“酷炫”了。
比如,在大屏上,可以实时地、可视化地看到车辆识别到的车道线、前后左右的车辆/电动车/行人,以及路边锥筒之类的物体。
还可以可视化地调整空调的风向,即在屏幕上用手指拖动就能把风向调整到上下左右——第一条说过了,毕竟这是你的高频操作。
当你的朋友第一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很酷、很高科技。
槽点3:状况频出的AP
在前面的“亮点5”提到,当你在路况简单的高速、高架、环路上,可以适度使用自适应巡航以及AP。这样,会让驾驶变得轻松一些。
不过,在实际行车环境中,你会发现这些高级功能还存在很多问题。
车辆会经常出现“误识别”,并“过激反应”——这就像它的感应雨刷一样,太谨小慎微。它对于路上的车辆尤其是电动车/摩托车过于敏感,经常做出过激反应。
比如,有几次我市区道路或者隧道低速正常行驶,车辆却突然发出报警声并减速,原因有如下几种。
常见的是,它错误地认为路边行驶的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可能造成危险。
而实际的情况是,有一次是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那辆电动车沿着路边与我并排同向行驶。有几次是电动车在护栏或者绿化带隔离的、好几米外的非机动车道上正常同向行驶或者掉头。 (不知道Y是不是识别不了这种护栏和隔离带,因为屏幕上也没有显示出来——路边的锥筒倒是能显示。)
这些情况其实没有任何风险,但它都出现了误判。
还有一两次甚至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就突然减速。当时路上什么异常都没有——既没有障碍物、也没有任何其他车辆和行人。
据有些车友反馈,在高速行车过程中,当车辆进入隧道或者钻桥洞时,可能因为光线突然变化,会出现突然减速的情况。
我个人目前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不过当到隧道或者钻桥洞时,我会特别留意并随时准备应对。
除了误识别,跟车距离也非常不合理。尽管Y的跟车距离可以自行设置 (从1到7可调,数字越小距离越近) ,但实际用起来你会发现还是有问题。
当在市内遇到拥堵时,即使你将跟车距离设置为1,它还是距离前车太远,目测有三米以上。跟车这么远在国内是不现实的,经常会被加塞或者被后车按喇叭催。
当你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它却又了相反的问题——即使你将跟车距离设置为7,它还是距离前车太近,目测只有30米左右,远远达不到高速行车要求的200米安全车距。
不光是跟车距离不靠谱,跟车时的启停控制也有些粗暴。
即使设定为一二十公里时速的低速巡航,车辆也会猛提速、猛刹车。
这有点像新手司机开车,油门刹车控制不好,让乘客频频“点头”。
类似的“粗暴”,还体现在切换到AP模式时车辆的行为上。
当你在行车过程中,向下拨动换档拨杆,进入AP模式时:如果车辆当前速度远低于车道最高限速,那么车辆会自动快速提速到这个限速;如果车辆没有在车道居中位置,那么你会感觉到车辆会猛打方向调整车身姿态,以达到车道居中行驶。
这两点,都会吓你一跳,并有可能引发事故。
对于前者,你可以在车辆设置中进行调整,使得车辆在切换到AP模式时以“当前车速”而非“最高限速”行驶。目前,有些特斯拉交付中心在给客户交车时,提醒车主做此调整。
对于后者,目前应该是没有什么设置可以做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尽量先让车辆居中,然后再激活AP。
总之,我开车这5个月来,发现这个AP以及自适应巡航的细节问题非常多。经常会被一些“误识别”和“过激反应”吓一跳,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很可能带来危险、引发事故。
这些问题,期待特斯拉尽快解决。
槽点4:差点出事的“单踏板”模式
所谓“单踏板”模式其实是民间俗称,指的是将Y的“停止模式”设置为“保持”。
在这种模式下,你基本上可以只用油门踏板就能控制车辆——当你踩下油门时,车辆前进;当你的脚轻轻抬起做“收油”动作时,车辆会慢慢减速;当你的脚完全抬起时,车辆就会停止并AutoHold。
听起来是不是很便捷?你再也不用一会儿踩油门,一会儿踩刹车了——除非要急刹。
刚提车的时候,我就将车辆设置为“单踏板”模式,开了两天,感觉确实挺爽的。
然而,好景不长。
在开车去上牌的那天,作为有七八年驾龄的我,竟然第一次出现了“把油门当刹车”的低级错误,差点把排在前面的一辆车给撞了。
长时间用油门来控制减速,当要踩刹车时就鬼使神差地把油门往下踩。
于是,我赶紧把“停止模式”改回了“缓行”。
这个“缓行”,就是非常接近油车驾驶体验的模式:松开油门车辆怠速前进,然后脚踩刹车慢慢将车刹停 (你还可以深踩刹车实现Hold) 。
可见,“左边刹车、右边油门”的肌肉记忆一旦形成,最好别轻易去改变和挑战。
所以说,这个新奇的单踏板模式,大家要非常谨慎地尝试。
槽点5:不合理的信息反馈设计
在产品设计当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信息提示和反馈”的设计。
然而,我发现Y的很多提示和反馈都有问题,要么不够清晰,要么方式不合理。
比如,
-
当你正在驾驶时,车辆可能会有一个提示音,并同时在大屏幕上以非常小的字体显示某个提示信息。提示信息非常不清楚,你需要盯着屏幕仔细看,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
当你在盲区有车辆的时候尝试打灯变道,车辆只会在大屏幕上进行提示 (将盲区车辆用红色显示出来) ,而不会像很多车辆那样在后视镜上进行提示。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你变道的时候是看着后视镜,而不是盯着屏幕。
-
当你按下方向盘上右侧的按钮,使用语音控制时,语音识别的结果仍然是用小字在屏幕上显示,而不是用语音的方式进行反馈。
-
当离开车辆十米左右,车子自动上锁时会鸣笛反馈。但我发现这个反馈声音太小,经常会听不清楚。要么可以把这个鸣笛声音调大,要么可以给手机App立即推送一条“车辆已锁”的消息。这样,大家就更安心了。
槽点6:一身摄像头,却没360度
作为自动驾驶纯视觉技术流派的捍卫者和实践者,特斯拉车辆的前后左右安装了多个摄像头。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它居然没有360度影像。
这给驾驶员增加了很多麻烦。之前的车子有360度影像,我每次回自家车位都是一把停好。现在开着Y,有时候捣腾两次都停得有点歪。
记得当时在试驾的时候,我就问“为什么特斯拉没有360影像?”
特斯拉的工作人员给出的回复是“特斯拉觉得拼出的360度影像会产生图像畸变,所以就没有”。
这个说法很奇怪,360影像现在基本上都是车辆标配了,人家咋都没有“畸变”呢。
槽点7:很奇怪的联网和OTA逻辑
特斯拉的车辆均内置中国联通物联网SIM卡,以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以及实现车辆的OTA升级。
不过,经常会发现它的信号不好。我的手机也是联通的卡,我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车辆的信号总比手机显示的要差一些。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当车辆需要OTA升级时,你并不能通过那张内置的SIM卡流量来下载更新,而必须要连接WIFI才行。
试问,国内的车主有多少能像老美那样有自家车库,可以连WIFI?
无奈之下,我只能打开手机热点,来让车辆实现OTA。
而且,OTA有时候推送的是地图数据方面的更新,因为我不用车载地图,所以还没办法忽略,这个也不爽。
槽点8:没太感觉到“自适应、自进化”
几乎所有的智能化产品,都在吹嘘自己能够“自适应、自进化”。
产品圈内某“大神”,前一段也在夸赞特斯拉的这方面的能力。
不过,开车五个月来,我倒是没有感觉到。
比如,那个喜欢狂刮的雨刷就从来没有进化过,尽管我也经常给它反馈了——刮得太快我就手动设定到低档的雨刷速度。
孩子经常要听喜马拉雅应用里面“儿童”类目的节目,我会把声音设置到后排;当大人要听歌曲时,我又得把声音设置到前排。每次都要这样来回修改,很是麻烦。
车辆如果够智能的话,它应该可以记住这种对应关系,从而实现自动关联设置。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AP方面众多的问题,这几个月来,我没有感觉到任何迭代和进化。
槽点9:其他一些细节体验槽点
除了前面重点提到的几大槽点之外,Y的设计方面还有一些体验的小问题。
-
头枕不舒服。Y的头枕不仅窄,而且是凸面的,这样头靠着很不稳。作为颈椎病患者来说,这是很痛苦的。于是,赶紧买了个颈枕安了上去。
-
没有眼镜盒。眼镜只能扔进中控台的储物格里面,跟别的杂物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度是设计师忘记了?
-
方向盘太重。即使把方向盘调到最轻盈的一档,依然感觉很重。
-
未系安全带提示误报。当你在副驾驶座位上放包或者其他稍微重点的东西时,经常会触发副驾驶未系安全带的报警。我之前的车子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误报,不知道Y为啥搞不定这个事情。
-
车辆唤醒很慢。当你用手机APP远程操作车辆时,要先“唤醒”车辆。但这个唤醒非常耗时,有时候甚至需要好几十秒。好在最近终于有点变化了,唤醒速度提升了一些。
-
车辆播放音乐、手机就无声。当你用手机导航的时候,如果切换到喜马拉雅等车载应用播放声音后,你的手机导航就没声音了。这时,你必须把手机的音源输出从车辆的蓝牙通道切换到本机扬声器。这不仅麻烦,而且在车辆行驶中做这个操作也很危险。
结语
尽管上面吐槽了很多,但总体来说,我对特斯拉所体现的技术实力、产品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是很认可的。
今天分享Y的亮点,更指出它的不足,这不是为了指责和批判,而是为了让它变得更好。希望特斯拉的工作人员能看到这些,也欢迎一起探讨和交流。
我们知道,任何对于行业带来的创新和变革,都是很难的事情,也值得被尊敬和包容。
更加令人钦佩的是,带领特斯拉不断前行的马斯克,还同时领导着SpaceX、SolarCity、StarLink、HyperLoop等多家创新公司。这其中任何一家公司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地球上都算是首屈一指的、意义深远的。
当然,在整个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当中,我们的中国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这几年,国内厂商的确推出了不错的车型,也有很多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八点三十五(ID:am8_35) ,作者:朱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