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百度,宇信科技难言增长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头图 | AI制图


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做银行IT系统的企业也不容易。

 

不过,作为银行IT系统的龙头,宇信科技发布了一份略有“争议”的成绩单,逆势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9.58亿元,同比下降23.94%;实现归母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增长16.62%。


背靠百度,宇信科技难言增长

(数据来源:Choice)


那么,宇信科技这份财报的“含金量”又是怎样的呢?


一、增长陷入瓶颈


回顾发家历程,宇信科技采用了自研、并购、联合的打法。

 

宇信科技先在网上银行打出口碑,成为建行的优质合作伙伴。后来,公司通过并购的策略,拓展银行风控、资负管理、供应链金融、认证服务等领域,并开拓了城商行和农信社客群。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宇信科技开始与各家企业(星环科技、新华三、蚂蚁金服、华为、黑瞳科技)联合打造数据生态、金融云、智慧金融、智能防欺诈“防火墙”等。

 

此外,2020年百度为抢跑金融科技新赛道,战略投资宇信科技。而宇信科技获得文心一言大模型的赋能,这也为公司的AI能力埋下伏笔。

 

截至2024年年底,宇信科技的客户群体覆盖了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180多家区域性商业银行和200余家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以及50余家外资银行。


背靠百度,宇信科技难言增长


公司的基本盘为信贷类、数据类、渠道类和监管类四大产品线 ,2022年市占率分别为3.05%、3.86%、6.33%、4.97%,并在信贷操作系统、网上银行等赛道市占率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贷条线,宇信科技全面覆盖对公、零售、供应链、消费信贷在内的银行信贷管理各业务场景,并以中台化能力统一组件,可通过组装方式快速支撑场景落地;公司信贷产品市占率多年领跑行业,22年公司信贷操作系统市占率12.41%,业务收入达6.86亿元。

 

近年来公司信贷业务把握大贷后领域机遇、快速拓展市场,在资产保全、贷后管理、不良催收等细分领域取得绝对优势,中标率超80%。2024年上半年,公司接连中标了2个信贷业务的超级大单,金额超7000万元。

 

不过,银行业IT解决方案增量需求出现放缓的趋势。

 

在市场方面,根据IDC数据,2023年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692.96亿元,与2022年648.8亿元相比,同比增长6.8%,增速仅为个位数。


背靠百度,宇信科技难言增长


银行也在卷人效、卷预算。

 

一位银行IT外包项目人员向虎嗅妙投表示,“银行内部也在工作量评估,把工作量核算到多少人/月,就是让你多干点活。现在预算卡得也严,合同的金额也变得少了一些,而且银行付尾款也挺慢的,有时候半年才把尾款给你付了。”

 

“另外,业务不赚钱也会有影响。比如:信用卡开卡的人数也在减少,总行看到这个下降的趋势,觉得不赚钱还贴钱,给信用卡中心的预算就少了”,该人士表示。

 

正因如此,宇信科技也开始“挑客户、挑项目”。

 

在各类银行IT投入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IT投入占比更高,也是大客户。根据IDC统计,2022年我国国有行信息科技占比最大,占总体IT投资46.0%;股份行占比21.5%,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占到30.5%。

 

宇信科技主动调整客户结构,聚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政策性银行,中标核心系统、信贷、数据监管等高附加值项目,例如:宇信科技中标国家开发银行2024年网上银行电子发票及资产托管功能改造项目等。

 

从营收占比来看,2024年大行及政策性银行贡献营收52.5%,非银机构占比20.6%,而中小银行占比降至26.9%。

 

由于主动进行客户和项目选择,公司的银行IT解决方案的毛利率达28.10%,同比增长4.73%。而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为29.99%,同比提升了2.87%。

 

在降本上,宇信科技做得更好。

 

为了降本,作为“以人为本”的科技金融企业,宇信科技开始了裁员模式。

 

公司的总员工数从2023年的12547人下降至2024年的10811人。其中,技术人员从2023年的11915人下降至2024年的10281人。而研发人员从2023年的1883人下降至2024年的1357人。

 

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23亿元、4.2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23.21%、24.33%。其中,销售费用减少主要因业务招待费减少所致,研发费用减少主要因职工薪酬减少所致。

 

因此,在客户项目结构调整且开启裁员模式之后,2024年宇信科技的归母净利润便实现了正向增长。

 

接下来,我们来继续探讨宇信科技能否持续增长。

 

二、转型不易

 

从宇信科技的打法来看,银行IT预算,将影响宇信科技的2025年增长。 尤其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及政策性银行的IT预算投入。

 

目前来看,并不乐观。

 

近年来,银行营收端压力较大,净息差持续下滑。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1.69%较2019年下降0.51%。另外,2023年上市银行合计净利润2.1万亿元,仅同比增长1.5%。

 

受此影响,近年来银行IT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据方正证券统计,2020年-2023年六大行及部分股份行IT投入的复合增长率为7.97%。



另外,据年报显示,2024年国有六大行金融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2023年共计1228.22亿元的金融科技投入增长2.15%。

 

2025年国有银行的IT预算预计会在2024年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尤其会在AI领域加大投入。例如:工行在年报中表示,主动拥抱AI变革,加速模式创新,缓解息差收窄环境下传统增长动能的日渐式微。

 

不过,未来三到五年,大模型的应用能力将成为银行IT解决方案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是宇信科技的战略股东,宇信科技与百度在AI金融业务方面展开了合作。2023年,宇信科技成为百度“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

 

在大模型能力上,百度、宇信科技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战略合作之时,百度的确是最有希望跑出来的头部AI大模型厂商。

 

可惜的是,宇信和百度合作虽抢了大模型的先发优势,但被DeepSeek、Kimi等大模型厂商赶超。

 

幸好,DeepSeek开源。如果DeepSeek不开源,却选择与其他金融科技厂商合作。宇信科技可能会面临更为尴尬的局面。

 

针对AI的布局,宇信科技已将其产品体系全面接入DeepSeek模型,重点覆盖信贷、数据和营销渠道等应用领域,做产品升级或推出新的产品,让下游客户采购。

 

例如:宇信科技推出了数据分析产品星辰ChatBI、面向银行业务场景的AI一体机等。

 

据宇信科技公众号,2025年2月,宇信科技为某股份制银行开发的新一代AI客服系统成功上线;2024年,宇信为某国有大型银行分行提供了一体机解决方案。

 

不过,宇信科技的竞争对手也相继推出了AI产品。例如:高伟达推出了智能信贷报告撰写助手EasyAIRep,长亮科技推出了金融垂域大模型等。

 

在AI平权的时代,宇信科技也难打出明显的优势。

 

在增长不快的银行IT需求中,宇信科技能否靠AI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还待观察。

 

国内银行IT业务的天花板已现,宇信科技也开始战略转型,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2024年,宇信科技拓展海外市场与非银赛道。

 

海外业务方面,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规模近亿元,中标跨国银行香港及国际分行新一代核心系统项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宇信科技2019年便开始布局海外业务,2024年海外营收不足1000万元。

 

而这次,公司新签订单近亿元,但2024年公司总营收为39.68亿元,占比很小。

 

另外,宇信科技也在切入新的赛道,例如:证券、信创等。

 

证券与银行有些类似,非必要建设不启动。

 

而在信创方面,招标方不仅看中技术自主可控与国产化能力,有的还会要求企业具备类似项目的案例等。

 

2024年公司的非银行IT解决方案收入、创新运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70亿元、1.22亿元,但占比也不大。

 

妙投认为,在大模型应用的新时代,只有懂企业、行业的know-how解决企业的痛点,才能抓住机会。

 

作为后发者,宇信科技在非银行、其他领域的know-how积累较少,尤其是在这个AI时代,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可见,宇信科技虽然做出了战略转型,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因此,妙投认为,宇信科技还需在海外、非银领域还需深耕,2025年这些新业务并不会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更多的增量。

 

写在最后

 

上游银行客户“加量不加价”,宇信科技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宇信虽与百度合作,但在AI领域“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无法打造出护城河。

 

对此,宇信科技通过调整战略,切入非银行、海外市场。虽然正确,但效果并不会立竿见影,业绩还会低迷一段时间。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对新能源、机器人、锂电和通信等板块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与作者进行深度交流。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更多上市公司、热门赛道的详细分析文章,帮你看懂公司、看懂行业,做投资投得明明白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