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至大如年?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元淦恭说 (ID:yuangg173) ,作者:元淦恭,题图来自:AI生成


民间常说,“冬至大如年”。


其实, 从历法意义上,冬至定义了中国年。


当今世界有三大主要历法。一种是现行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对一年的定义,就是地球围绕太阳一圈。一年分为12个月,除了2月外,每个月都比朔望月 (月亮绕地球一圈时间) 长,所以每个月的日期并不反映任何月相。


另一种是伊斯兰历,这是一种太阴历 (纯阴历) ,对一年的定义就是12个月,而对月的定义是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伊斯兰历的一年固定为354天或355天,每年都比太阳回归年短,它每个月的日期大致反映月相,但月份就不必然对应特定的季节了,今年的古尔邦节在夏天,再过十多年就变成了冬天, 每隔三十多年,伊斯兰历就比公历多出一年 ,套圈了。


还有一种就是中国农历。民间把农历 (夏历) 俗称阴历,但其实农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中国对月的定义,是一次月升月落的轮回,也就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月亮绕地球一圈。而中国人对年的定义, 是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在现代天文学意义上,是地球绕太阳一圈。


今天我们知道,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天,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5.24天,12个朔望月不等于一个太阳回归年。古人对这一点的测算虽然不如现在精确,但他们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中国农历以月份置闰,大约19年设置7个闰年,平年一年12个月,闰年一年13个月,从而使每隔农历年平均下来和太阳回归年接近。 1645年,传教士汤若望结合西洋天文历法,编制了时宪历,就是现行农历,它极为准确地实现了阴阳历法之间的耦合。


中国农历如何调和阳历和阴历?这就要提到二十四节气。现行的时宪历,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对应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只有一两天的差值,就是因为它准确地对应了日地关系。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奇数序列的称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而排在偶数序列的就是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大寒。


所谓“中气”,必然在月中,所以农历以月相定日,新月是初一,满月是十五,而以中气定月,第几个中气所在的月,就是几月。第一个中气是雨水,雨水所在的月就是正月,第八个中气是秋分,秋分所在的月就是八月。所以正月也可以称为“雨水之月”,二月可以称为“春分之月”,以此类推……


所以,中国农历的每一个日子,都可以有准确的天文学定义。 春节是不晚于雨水的新月之日,中秋是秋分所在月份的月圆之日,腊八是大寒所在月份的上弦月之后。


因为一个太阳年里只有12个中气,所以中气的平均间隔是大于朔望月的,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有一个月正好夹在两个中气之间。 没有中气,就无法定义这个月,这个月就会成为闰月。 譬如2025年7月25日到8月22日这个朔望月,恰好在大暑 (7月22日) 和处暑 (8月23日) 之间,大暑所在的是农历六月,处暑所在的是农历七月,这个月没有中气就只能是闰六月了。


中国农历就是通过二十四节气和置闰,实现了月和年的联系,让每个月都被赋予季节的意义。


那么,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正是冬至。


在北半球,冬至这一天 太阳高度角最低,日下的影子最长, 是古人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发现的节气。冬至所在的月,锚定冬月 (农历11月) ,基于这个锚定,才产生了其他中气和农历月份的对应。


所以,在历法意义上,冬至是中国农历作为阴阳合历最重要的一天, 它见证中国人对时序轮回的认知,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间锚点。


这天过去之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人们等待阳气渐渐复苏,也等待一个多月后的新年。


这一天,不论你在哪里,是吃饺子,吃汤圆,还是羊肉汤,让我们互道一声:冬至快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元淦恭说 (ID:yuangg173) ,作者:元淦恭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