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热背后,互联网电影公司喜欢什么样的剧本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题图:《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剧照


虎嗅注: 虎嗅网与乐视影业合作打造的网生代1024计划于2015年6月13日正式启动,该计划的第一部分训练营也于当日开启。第一讲由乐视影业研发总监张弘毅主讲,原题为“什么样的剧本才能打动电影公司”,张弘毅认为一定是好剧本才能打动电影公司,但好的标准却是最难定义的。因此,将该题收窄为类似于乐视及BAT等以平台生态化、产业链贯通为特征的大型互联网电影公司喜欢什么样的剧本?


以下为第一讲的实录节选。


纯靠内容比拼的电影是很危险的


我们就用大的平台生态化公司,全产业链的电影公司,这一类航空母舰类的电影公司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剧本,当然也包括IP,我觉得这个是我今天想先抛出来这样的问题来供大家讨论。


首先我们要对一个剧本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因为我是学编剧的,我本身也做编剧,我的思维转换其实是非常困难,因为我经常被张昭总敲打,说你就是个传统思维,就是个电影思维,还不是一个产业思维。


其实你会发现一当你的公司大了的时候,任何电影公司的老板都没有时间去读一个剧本,本身就没有时间读,任何一个大的电影公司它的现金流,它的资源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发行、后端的营销甚至宣传、票务和院线,这些是为电影公司造血的,而前端的包括剧本也好,研发也好是需要花钱的。


所以当一个剧本给到公司老板的话,他只会有一个想法,找相关部门帮我看一看,评估一下,你给我写一个报告,写一个剧本分析报告我看一看,到底怎么样。


编剧也好,剧本也好,在一个商业电影范畴里面它只是个工具,为什么是个工具,因为剧本永远可以写好,你乍一听会觉得很诧异,这个话怎么理解?他的理解其实在它的范畴内,他其实弱化了一个剧本表层含义的重要性,所谓的剧本永远可以写好的是说我给你一个好的题材,这个人做了一个,写了一个剧本,写的很烂,写的特别烂,这个时候电影公司老板告诉你,没有关系,我认你这个概念,我认你这个题材,你写不好没有关系,我花钱,我像好莱坞一样,我找十个编剧写,擅长写结构的写结构,擅长写人物的写人物,擅长写台词的写台词,最后不行了我再去找一个特别成熟的剧本医生改一稿总能写好。


所以,剧本永远可以写好,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剧本是不好的呢?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把剧本交到了电影公司,交到了所谓的大的电影公司,平台型的全产业链的电影公司,像类似于好莱坞六大以发行营销为主的电影公司,为什么都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你的剧本写的不好,可能你的剧本在你的题材范畴里面是写的很好的,但你的内容和题材有没有为正在进电影院的人服务。我们讲《小时代》这个是乐视影业做的,非常成功。我是一个说实话的人,对于我个人来说《小时代》好吗?从故事层面来说,我发自内心地问,我觉得很一般。但当我去电影院看了,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电影,我觉得它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很好的剧本,但是是一个非常好的电影产品,为什么好?


首先你在做一个剧本或者说你在做一个内容的时候,你要非常精准地想好谁进电影院看这个电影。你做一个山村支教孩子的故事你放到电影院里,谁会去看?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它要赚钱的,你在做一个剧本出来的时候一定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是谁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个我觉得是你在任何电影公司都要问自己的,而对于一个像乐视、万达、华谊这样大的公司,它一年要做很多电影的人来说的话,还要问一个问题,我为哪一批人服务?


对于互联网电影公司或者是大的电影公司来说,从项目前端,从研发前端从剧本的开始你就要明确想到你的观众在哪里,你没有观众的话,你拼内容是最危险的。


为什么?因为单纯一个我们讲只有内容的剧本,现在已经驱动不了一个电影项目了,我们先把演员刨开,先把大的品牌导演刨开,你会发现它也必须是一个品牌和一个IP价值可以驱动的一个项目才行,单纯的一个拼内容的剧本现在太难了。


因为只有在项目前端我就知道有这么多的粉丝,这么多的人会想这去看它的时候,你作为这个项目产业链上的任何一个人才会有信心。

IMG_6032_meitu_1.jpg

国产电影必须研发那些与主流观众有相关性的剧本


其实你会发现好莱坞六大也是这样,好莱坞六大每年自己做的电影很少的,他们自己研发的电影很少,他们就是发行公司,其他的全是比如说什么传奇这样的项目公司,好莱坞六大自己做的电影很少,但是他们做什么样的电影?


品牌电影,可以拍系列片的,可以拍续集的。我有大量的衍生品,所以迪斯尼会收购卢卡斯电影公司,为什么?因为有《星球大战》,这四个字每隔十年我就可以拍一次,不是卢卡斯导演也没关系,我收购漫威,你的这些超级英雄我可以永远做品牌链接,这个太厉害了。你看到中国的现状,其实你也发现中国的编剧真的挺可怜的。你会发现好莱坞在早年纵容我们的盗版,然后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你会发现它开始收购模式了,现在电影院跟观众没有相关性的电影基本上都已经被好莱坞电影占据了。


《变形金刚》这些超级英雄电影,什么《阿凡达》跟你的生活有关系吗?没有关系,跟你不发生相关性的电影是看制作完成度的电影,《速度与激情》完全被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基本上中国现在想做一个这样的项目太难了,中国电影公司写一个这样的剧本人家也不会投,所以其实你现在会发现我们的国内编剧都被挤压到做一些跟你有相关性的电影。所以你会发现为什么《同桌的你》、《匆匆那年》、《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左耳》、《何以笙萧默》都全部卖的好。相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做剧本的点,所谓的相关性就会带来与观众心灵的沟通,其实这个是很重要。


我举一个好莱坞的片子你就会知道,举所有人都看过的电影,你会发现《变形金刚》的第一集是非常好的。你看了《变形金刚》,发现第一集特别好,第一集当时从口碑到票房到评分都特别好,它为什么好?因为变形金刚第一集也跟美国的目标观众发生情感关联,变形金刚这个项目一开始是斯皮尔伯格的,斯皮尔伯格说这个题材肯定要找合适的导演。斯皮尔伯格给迈克尔·贝打了个电话,变形金刚我觉得你合适,你来拍。斯皮尔伯格当时就回绝了,说这种爆米花大片我不拍。好莱坞大导演都是有逼格的,拍商业片他也是有逼格的,一听《变形金刚》,爆米花大片我不接,然后斯皮尔伯格说我们都考虑一下吧,我再给你打电话,我们再联系,没有多久,斯皮尔伯格又给他打个电话,说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拍,因为这个故事这个题材不是一个变形机器人的电影,它讲一个美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和他人生第一台车的故事。


这个非常厉害,因为对于美国人来说,我能够有一台二手车是我成人的标准,这种情感的联系,他说行,这个我要拍,其实这句话里面信息很丰富,第一个观众是青少年,我就告诉你我的观众是青少年,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标准青少年。第二我告诉你跟你的情感跟你的内心产生对话,这不是一个机器人电影,这是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小男生和他人生第一台车的故事,所以斯皮尔伯格还是斯皮尔伯格,这个是非常厉害的。


你在做一个剧本或者研发一个题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是你要牢牢把握住你是不是跟当下的观众发生了对话,不管是什么样的类型。你看连《变形金刚》都可以发生对话,为什么你的题材不可以,这很重要。


是如何决定买下《何以笙箫默》的?


我们回过头来讲《何以笙萧默》的例子,我是2011年9月份买的这个IP,是我去台湾拍戏前替公司买的一个IP。《何以笙萧默》那个时候虽然很有名,但是在那个时间点上还没有热门IP的概念,为什么那个时候我觉得它会好?


我没有看过那个小说,我只看了故事简介,当时是有人跟我推荐这个不错,然后我一看这故事,觉得这故事OK,我当时第一反应我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女生那么喜欢看它,仅此而已。然后我依稀在我大学的时候我听说周围有人在看,我大概知道,这个是我所知的全部信息,我问了价钱觉得可以考虑,但是我没有下决心去要说那是我一定要去买它,我后来下定决心是我有一次坐地铁,在地铁里面在旁边有个北京90后的高中生穿一校服,一看是高一高二的,戴一个大耳机摇头晃脑的手上捧一本书何以笙萧默,我知道何以笙萧默是我大学的时候故事,写于2003、2004年的小说,按标准的甚至是85前的青春期或者是85后的还在上高中的女生可能会看的东西,一个标准90后会去看这本小说,他一定有他的理由。我第二天决定必须买,我就这么买的,没有看它的内容,我只知道它的故事。然后当我决定买的时候我看了一眼故事,我知道核心点是我到今天也只知道这个故事的核心点是说,讲的是一个绝对完美的男人,所有女人心目中绝对完美的男人愿意为一个女人等七年,然后哪怕他们上一辈有再怎么样沉重的恩怨情仇,他也愿意说黑暗的我来背,我要守护你,我给你的只有阳光,这个我觉得如果可以放大的话是有机会的,所以我就买了。这东西其实我那时候没有什么内容分众的概念,只是说我偶然间撞到了,可以跟一个这么年轻的观众有关系,如果它拍成电影他会不会看,他当然会看,因为他是在地铁上看的,说明这小说可以打发时间,有种说法是,二流的小说比较容易改编成一流的电影。


其实通过你买这个IP也是其实跟你选择的剧本包括跟你自己研发是一个道理,而且现在因为公司特别是乐视我们还有这么多的团队可以帮你,其实哪怕说只要你的故事的原点,其实你什么都可以改,现在剧本永远是可以写好的,你写不好,有的在好莱坞是有写故事跟有写剧本的,有人只会写故事,但是只要你的故事这个原点是在的,比如说大的电影公司我觉得不仅仅是乐视,他们其实都会在后面都会有团队来帮你研发,帮你策划,我们可以在平台上做一个检验,我们平台化的运营,只要你的原点是可以的,我们用各种办法可以把你不是IP的东西变成IP,我们可以做一个网剧、真人秀,我们可以做一个纪录片,我们可以拍一个电视剧,只要你的原点有,什么都可以自由发挥,但是这个原点如果要做院线电影的话一定要跟主流观众发生情感上的联系。因为连《变形金刚》都发生了情感上的联系,它到了后面当它成了一个IP的时候,成了一个品牌的时候可以不发生联系了你也会看,因为它成了一个品牌,但是第一步它也知道第一步要跟你发生联系,我要好好做。


创作者永远不要忘记初心,平台型电影公司需要各种各样的故事


最后,前面其实是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从事我的这个工作,不是我的内心。最后一句话是我的内心,我觉得这个如果你有志于创作或研发的话我觉得做一个创作人永远不要忘了真诚和创作的初心。什么意思?其实我解释一下你就非常明白,现在是一个商业化电影的时代,我们讲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时代,但是作为一个创作者要甘于寂寞,为什么我一定要去做商业成功的电影,如果你的内心是一个做艺术片的甚至内心是做一个实验电影的,你应该坚持你的内心,你一样可以成功,因为总会需要这样的电影,《十二公民》还卖了一千多万,观众也是会成长的,后面的观众会学历越来越高,留学的越来越多人,它一定会提高的。


所以说你还是要问问你的初心到底是什么,你如果就是一个喜欢艺术电影的人,为什么要做商业片,你做商业片也做不好。同样你做一个商业片的人也别想这我要去戛纳获一个什么,还是术业有专攻,其实你还是坚持你的初心的话,我相信你总会写出非常好的东西,我就是一个写艺术片的人为什么要跟制作商业片的公司合作呢,我可以老老实实地做,我三年五年写一个东西,不一定不好,我可能出来也是《霸王别姬》,也是《活着》,但问题是你是否会坚持,你是否会说你周围其他的编剧朋友都在挣钱都卖了几个亿,都买了房和车,你还在租房,但问题是说如果你的内心是一个这样人的话,还是要坚持,你不应该屈从去做这个所谓的商业点,你也做不好,你做的东西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你做艺术片一样可以做好,是会给你机会的。本身其实像大的电影公司像做生态的电影公司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


附:学员课堂笔记


一张图告诉你第一讲有多精彩 (学员段心鑫)


14342884161104999.png


项目和品牌驱动电影:互联网电影的产业思维 (学员peipeishuizhan )


剧本创作和电影制作的不同在于剧本属于个体性的创意写作,而电影是集体性的协作及项目开发和管理。一种说法是,二流的文学作品比较容易拍出一流的电影,在实践中的确有可能实现。剧本是工具,是引子,是电影制作的开端。它提供了故事概念,由此生发,不断的后续开发、策划和平台的生态化运营,如剧本各细项专攻的打磨,剧本医生的美化,明星导演、明星卡斯的加持,后期营销的推广包装,完全可以把一个略带瑕疵但有吸引受众,与受众发生情感连接元素的剧本打造成一部叫座的电影。从这个角度理解,的确是“剧本永远是可以写好的”。


“与其说剧本,不如说是内容和题材。与其说内容和题材,不如说是项目和品牌驱动。” 这就是互联网电影的产业思维。


剧本只选“对的”,不选“好的” (学员蚂蚁虫)


一个剧本,从投资角度上来说有“对的”和“错的”之分;从数据和艺术标准上来说,有“好的”和“不好的”之分。


尽管张先生认同剧本的创作者不能忘记真诚和创作的初心,但作为职业投资人,他还是一再强调,选择剧本首先要选择“对的”,然后再考虑其中的“好的”。如果“对的”和“好的”无法统一,那么就只能果断选择“对的”剧本。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A+ A-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