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中台裁员,从分拆上市开始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电厂(ID:wonder-capsule) ,作者:何畅,编辑:高宇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条来自HR的消息,一间熟悉又陌生的会议室,一个可能需要博弈的“大礼包”——这几乎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裁员的必备元素。当然,其中还少不了若干或真或假的传闻,它们以截图、聊天记录等形式出现在社交平台,要么被辟谣,要么被验证。


5月23日,阿里云智能集团被曝出正在进行裁员的消息,随着关注增加,更多的讨论开始出现。有所谓的知情人士将阿里巴巴六大业务集团裁员的情况逐一点评,称“比例最高可达25%”,也有某位猎头在感慨杭州找工作将进入地狱级难度后发现,“消息炸了,回不动了”。


阿里云智能方面表示,每年公司会进行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此次人员调整的时间为5月,是在4月底发放完年终奖后启动的。整体优化比例约为7%,赔偿标准为“N+1+1”。


一位阿里云员工向电厂透露,其所获知的优化比例不只是7%,“可能在15%左右”。该员工提到,通常情况下,每年整体优化比例约为10%,而现在速度有所加快。“阿里云和钉钉加起来有两万多人,相当于至少要裁掉3000人,据说是偏向于中台属性的部门优化比例较高。”


另外一位员工表示,虽然没有什么确切的通知,信息不过是口口相传,却能够明显感觉到所有HR都变得比以往更忙。“就是到晚上10点、11点了还在加班那种。”该员工说道。


不过,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存在感知。 多位阿里巴巴员工告诉电厂,关于裁员的具体情况,“内部还没有什么动静”。一位身在杭州的员工正在为618活动加班加点,在他看来,裁员更多地是针对横向职能部门,比如CTO线,而非自己所处的一线业务。另一位办公地在北京的员工注意到,尽管周围尚未出现明显变化,团队负责人已多次叮嘱大家在工作上要小心谨慎,提早到岗,延迟下班。“说是最近比较动荡,让我们都注意一点,其实看起来还好,但自己难免产生一些担忧,尤其是还有一种说法——先从杭州那边开头,一个一个来。”


5月25日晚间,阿里巴巴给出回应,称网络流传三张截图中所述裁员信息均为谣言,其招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2023年,阿里六大业务集团总计需招新15000人,其中校招会超过3000人。”此外,阿里巴巴还提到,“每年都有新同学加入,每年都有老同事离开。人才的流动,是所有企业一直都在做的。在阿里巴巴,人才也一直在进进出出,正常流动”。


在这则回应的微博评论区,热度最高的回复是“毫无意义的辟谣,裁员和招人又不冲突,裁掉贵的招便宜的呗”。


前述阿里云员工回忆, 人员的变动是从独立上市宣布后开始的。 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向阿里云员工发出全员信。其中写道,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披露,董事会已批准盒马实施上市流程,预计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批准启动探索菜鸟上市,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


当然,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之时,张勇发布的全员信就已给出预告——为了“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构建“1+6+N”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这封全员信还为阿里巴巴自2015年起施行的“中台战略”画上了一个句号。 调整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后台职能部门将“全面做轻、做薄”,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相应的中后台能力,将进入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多个业务集团和公司必需的共享中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模式提供。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 单独计费的“集团内包”即将上线,由各业务集团和公司自主选择,实现市场化交易,即使曾经是亲兄弟,今后也要明算账。


原阿里巴巴中间件首席架构师钟华在《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中写下了中台在这家公司诞生的缘起。2015年,马云和一众集团高管参观了游戏公司Supercell,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家年利润15亿美元的公司,只有不到200名员工。原因在于,所有产品的开发共用同一个整合并沉淀了素材与算法的平台,这使其得以快速试错、持续迭代。


于是,“大中台、小前台”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在阿里巴巴,中台分为技术中台和组织中台,前者即CTO线,包括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后者涵盖CCO线、CPO线、CFO线、CMO线等,涉及客户服务、财务、市场营销、风控安全等多种职能。


在阿里巴巴近期的一系列调整中,中台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一位通过财务中台面试的人士称,HR告知其岗位“大概率没了”,随后她发现,卡了一个月的流程已被中止。


事实上,以2021年为起点,“多元化治理”逐步取代“大中台、小前台”,成为阿里巴巴全新的组织战略,后者转而追求更敏捷灵活的组织,探索更多新型的治理方式。眼下的动作,相当于一种延续。


前述办公地在北京的阿里员工表示,中台的存在有其特殊背景,彼时的阿里巴巴借收购不断扩大业务版图,需要稳定发展,步调一致。然而,业务发展壮大之后,日益臃肿、强调标准化的中台难以满足眼下对效率、速度和准确的要求,裁判员需要回归运动员的身份,才能真正掌握跑道。


更何况,在上市的既定目标之下,“拆中台也是组织变化的实际落地措施”,前述阿里智能云员工说道。“拆中台也好,裁员也罢,感觉都是在为上市做铺垫,这是一个标准流程。一方面是为了数字好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并留下战斗力强的人。中台确实存在诸多冗余,但还是需要有人做这件事,在变小、打薄之后,无论是流程审批还是对接链路都可以更加清晰、精简。”


然而, 作为一家举足轻重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自身的调整极有可能影响其他玩家的选择,后者是否会参考甚至模仿,也将影响更多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轨迹。 正如一位阿里巴巴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记录的那样,由于是中台部门,她得以了解更为丰富的内容,接触更具挑战的工作,完成了许多此前从未想象过的事情,“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当巨轮转向,船上的人如果无法适应眩晕,就只能下船上岸,这是不得不拥抱的变化。对她而言,“拥抱变化不是不好,但还是希望能够继续愉快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电厂(ID:wonder-capsule) ,作者:何畅,编辑:高宇雷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