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见闻地产(ID:gh_21d64eee348b) ,作者:周智宇,编辑:张晓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8年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与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见面一拍即合,正在大幅加仓地产的平安,果断入股了碧桂园,成为第二大股东。


8年后, 在碧桂园债务重组谈判进行之际,平安选择清仓了碧桂园,落袋为安。


11月8日,一则中国平安将收购/控股碧桂园的消息,让碧桂园股价一度大涨逾17%,并带动港股地产股尾盘集体走强,截至收盘融创中国涨超30%,中国恒大涨超28%,碧桂园涨超12%。


对此,中国平安立即予以否认,称该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碧桂园方也向华尔街见闻表示不知情,从未听说。


随后中国平安亦透露, 截至三季度末,其已不再持有碧桂园的股份。


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1日,中国平安还持有碧桂园4.99%股份。这意味着,清仓发生在碧桂园债务问题暴露之后。


在过去8年陆续减持了5%碧桂园股份之后,平安在一个半月内就卖掉了剩下的4.99%。


这不失为一笔成功的财务投资。据华尔街见闻估算, 中国平安在过去八年里通过减持和拿分红,已经回收了超百亿港币资金。


2015年4月20日,中国平安投入49.5亿人民币 (63亿港币) ,以每股约2.21元的价格,购买碧桂园股份2236200000股,占股9.9%。


根据港交所披露易数据,过去八年,中国平安通过售出碧桂园的持股回收的资金 (以减持期间股价均值计算) 大约在47亿港币,再加上这些年的分红获约58亿港币, 到了2023年三季度,平安从碧桂园收回资金已超过105亿港币,获利数十亿港币。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曾经的平安是地产商的大金主,哪怕碧桂园这样的宇宙房企,也希望与平安合作,借到便宜的资金,整合多元的资源。


巅峰时期,平安接连入股或重仓了多家房企,包括碧桂园、融创、华夏幸福、旭辉、朗诗等。其中在华夏幸福一家便投入了上百亿。


彼时,马明哲与杨国强等地产大佬相谈甚欢,老杨欣赏平安的用人之道,那就是要用“十分”人才,因此才引入大量博士生来到碧桂园,确实这些人中,有些已经在碧桂园身居高位。


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更是在多个场合,大赞平安系对其的资金支持。


然而过去几年,房地产走入下行周期,叠加疫情带来的震荡超乎预期,房企纷纷暴雷。平安也深陷华夏幸福债务危机,根据平安2023年三季报,因为华夏幸福计提损失300亿。


惊魂未定, 如今的平安,不敢在碧桂园身上再赌了。


一场长达两年多的行业大调整,让曾经相谈言欢的大佬们渐行渐远。甚至站到了对立面。不少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起诉了数个开发商。


地产商的大金主们,如今也对其唯恐避之不及。


对于平安收购、控股碧桂园的传闻,金融机构人士认为,平安收不起。如果只是入股或控股,就需要百亿港币,而控股必须承接债务,碧桂园有息负债数千亿,平安可能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承接。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透露,公司正与众多债权人、金融机构商谈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希望能有一个一揽子的计划,来给公司经营、保交楼留出喘息时间。


有利于房企融资、经营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也正在落地。 11月6日,万科国资股东深圳地铁、深圳国资委高调站台,表态将在必要时刻,为万科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包括真金白银回购债券等。


11月7日,华尔街见闻获悉,央行、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集数家房企座谈,了解行业资金状况和企业融资需求。参会企业主要为央国企、混合所有制房企及部分民企,如保利、华润、中海、万科、金地、龙湖等,各家公司的CFO或资金负责人出席。


会上,房企主要反映了预售资金监管、持有型物业融资、中债增信发债、如何保障正常经营等问题。监管部门认真听取并收集了以上意见。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并再次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未来,类似碧桂园债务问题的处理,可能需要一整套市场化的方案,以及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真正复苏。


也许那时,中国平安还可能出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见闻地产(ID:gh_21d64eee348b) ,作者:周智宇,编辑:张晓玲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