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IPO潮冰火两重天:产能过剩已经显现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财经 (ID:sinacaijing) ,作者:刘丽丽,原文标题:《品胜撤了,欣旺达来了……储能IPO潮现冰火两重天,有人预测“明年一半企业出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储能企业上市潮似乎进入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欣旺达的控股子公司——欣旺达动力10月15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10月16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还有很多储能企业在排队IPO。 近日,双登集团于深交所创业板更新招股说明书申报稿。银高储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海辰储能、海博思创等也在冲击IPO。其中,蜂巢能源是“二进宫”,今年3月份上市申请文件资料过期,更新资料后再冲上交所科创板IPO。


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乡。


同样在近期,还有多家冲刺IPO的储能企业在撤回。如10月10日,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了首发上市申请,IPO终止原因可能包括产品竞争力较弱、行业遇冷、单一大客户风险、技术纠纷等。9月18日,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首发上市申请,据悉他们签了多个业绩对赌协议。成立了20年,刚转入储能赛道不久的品胜电子刚通过问询2个月就选择中止IPO,原因是更新财务资料。


这样的分化,也许意味着储能这个被资本热捧的行业正在进入大变局的临界点,水面之下暗流涌动。


“很多企业是蹭热点,至少有一半企业明年会退出市场。”储能分析人士预计, 储能行业至少要经过像光伏一样两三轮的洗牌。国内市场其实利润很低, 有的企业毛利率还不到7%,比一般制造业毛利率还低。大部分都是在陪跑,刷个存在感。”


储能,企业是救命稻草?


有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80余家储能企业获得融资,总额超过730亿元,已有超百家储能产业链企业排队冲刺IPO,涵盖了系统集成、PCS、电芯及关键原材料等储能产业链的各主要环节。 锂电池仍是主要投资目标,但液流电池在储能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热度有明显提升。


还有一些企业把战线拉到了明年。力神电池完成分拆后,消费电池业务计划募资30亿元,动力电池业务已经进行完首轮融资,第二轮融资计划金额为60亿元~100亿元,并准备在明年下半年申报IPO。


各类玩家纷纷涌入。截至目前,国内储能领域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而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就超过了4万家。


此次储能上市潮中,其中不乏一些跨界的知名企业,比如,已成立20年,刚转入储能赛道不久的“充电宝之父”品胜电子。


品胜电子6月30日获深交所受理,并首次披露招股书申报稿,于7月28日通过深交所下发第一次审核问询函。但通过问询2个月后, 宣布中止IPO,原因是更新财务资料。


根据之前计划,品胜电子拟募资7.57亿元,用于深圳生产基地搬迁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办公建设项目及品牌建设及市场推广项目。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在大功率电源适配器、储能电源及智能家居等前沿产品领域的产能布局。


品胜电子是老牌的充电、手机内配产品制造商,曾研发出了中国最早的“充电宝”,业务发展几乎伴随着智能手机历史,目前覆盖移动电源、充电器、数据线、内置电池及其他智能硬件等3C智能周边产品。


但这家企业似乎已经度过发展的巅峰期, 尤其是净利润,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下滑态势。 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品胜电子营收分别为11.42亿元、13.28亿元和13.29亿元,尽管营收保持增长,但营收增速在放缓,2022年的净利润更是跌至3年新低,分别为1.02亿元、1.01亿元和0.97亿元。


这个净利润数据甚至不如2016年。根据品胜电子在新三板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品胜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0.52亿元,净利润1.23亿元。


为了寻找第二增长点,2022年品胜电子宣布切入储能电源市场。品胜电子董事长赵国成曾公开表示,“以后可能会做很多新能源周边类的产品,因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可能会成为最大的终端,做数码电子产品的不跟新能源领域发生联系,有可能会被淘汰。”


IPO路漫漫,品胜电子要更新的财务资料,恐怕也很难有什么惊喜。储能真的能成为救命稻草吗?其实也不一定。


资本狂欢背后的产业真相


“储能要大洗牌了。”一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储能确实有点过热,而且有点走向两个极端,“之前天天说万亿市场,这段时间又有人说,电化学储能不行。有专家打比方说,电化学储能就好像往长江里倒矿泉水。”


“电化学储能更方便更灵活,比如锂电,一般就是配2小时左右比较普遍,配4小时的其实很少,真正要往8小时配的话,还没有合适的技术,锂电目前相对性价比高一点,但安全性问题、成本还比较高。”上述人士表示, 新型储能的定位本来就是短时的, 定位到秒级、分钟级、小时级应用,真正长时间调节的话,还要靠抽水蓄能。


“喝水可以喝自来水,也可以把自来水烧热喝,还可以买矿泉水。”上述人士打了这样的比方。他认为,新型储能本来是比较小众的行业,就像瓶装矿泉水,现在搞成了大众的,各行各业都进来了,就好像阳光玫瑰葡萄一样,做滥了。


从被各路资本看好,到被唱衰,储能行业发生了什么?


其实储能比光伏过剩还严重,竞争激烈程度比光伏更厉害, 包括储能电池端的产量,到下游的系统集成到实际的需求量,盘子没那么大的。”他算了一笔账,“中国市场今年下游需求量可能35个吉瓦时左右,加上海外市场估计也就100吉瓦时左右,现在电池端的产能规划已经有300~400吉瓦时了,而且最近还有多家企业扩产。”


一位电力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储能行业发展有个很大的瓶颈,“虽然现在出了政策, 但关键是没有盈利模式,大家都在比价格。 ”“现在的新能源强制配储能政策,对开发商来讲,从中没有什么收益,肯定是怎么便宜怎么来,都买最便宜的,使劲比成本,谁价格低我用谁的,很少有人考虑长远的技术经济性,就是为了并网,所以储能在国内价格战就打得很激烈,也难以推动技术创新。”


现在国内电力市场大部分还是中长期交易,不太会体现实时价格波动, 储能的作用自然就表现不出来。”上述人士表示,在国外开发的电力市场,投资储能的收益是不错的,所以产品也能卖得上价钱,“肯定要考虑电池的循环次数、循环寿命、充放电深度,响应速度等,因为是买来赚钱的。”


这位电力行业人士表示,现在很多是在烧资本的钱,资本进来推动行业往前走,最后烧不出业绩的话,肯定就要退出。


从头部企业的表现看,也并不乐观。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储能电池加上动力电池的产线利用率才60%出头。


“虽然宁德时代储能做得不算太好,但亿纬锂能和比亚迪的产线利用率也才70%多,一二线企业都这样,三四线品牌产能利用率又是什么样呢?”储能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生产线空置的资产折旧也成本很高,“而且电池和其他电力电子设备不一样,如果电池生产出来卖不出去,三个月后要给它再充电,才能保证达到额定容量,因为会有损耗。如果库存三个月没卖出去,是很麻烦的。”


去年储能电池缺货,加上碳酸锂涨价,电池曾经冲到1块钱/瓦时的高价,但今年上半年已经跌到了5毛钱/瓦时,最近有三线品牌价格甚至跌到4毛钱/瓦时。


上述储能分析人士认为, 4毛钱的价格肯定是亏本的,但有时候电池厂家亏本也会卖,为了把资金收回来,别压库存。 “现在基本上大家都压库存很严重,到下半年价格已经杀疯了。明年市场是很惨烈的,没有资金、技术或者客户资源支撑的企业肯定好多都要出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浪财经 (ID:sinacaijing) ,作者:刘丽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