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还有哪些地方会跟进?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作者:雨程、焕焕、广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宣布,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这是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地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保政策专家告诉八点健闻,北京这一政策的出台属于“重大突破”。


“包括劳社部99年22号文在内的若干国家规定都明确, (医保) 不解决 (不孕不育问题) 。”上述专家表示,“北京这么大的城市,一年有多少人需要辅助生殖技术,发生多少费用,报销多少比例,对医保基金有何影响,这些肯定都需要思考清楚。”


北京先行一步,其他地方医保会跟进吗?


近年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呼声并不鲜见。


仅在2020年的10月和2021年的9月,国家医保局就在官网就相似的人大代表建议案进行了回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回复内容的态度差异明显,前后有着鲜明变化。


2020年10月10日,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2817号建议——《关于将辅助生育诊疗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进行答复。国家医保局表示,“目前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


2021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581号建议——《关于“不孕不育症”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进行答复。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学测算,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可能要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三孩政策中找答案。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至1.3——进入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行列。


也是这一年中国的人口净增加仅48万,历年最低——而根据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调查分析结果,在中国,每年得益于试管婴儿增加的新生儿约有30万名。


八点健闻从接近上海市医保局的消息人士获悉,就在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医保新政以后第二天,上海市医保局便召开调研会,研究讨论关于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相关问题。


这是上海市医保局针对该问题召开的第二次调研会了。


上海以外,多个地方医保部门也在内部讨论北京的辅助生殖新政策。


“我们也很好奇北京的情况,北京出台这一新政也让人们觉得有点意外。”该名人士表示,如果今年北京医保的季度报告结果不错,那么这一医保新政很有可能会被推向全国。但是 客观上不少地方医保资金可能存在压力 ,而辅助生殖技术的项目费用均不便宜,所以如果要推开的话,可能会定点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报销,而不是让所有有资质的医疗机构都可以报销。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至少有18家医疗单位允许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但在北京市医保局发布的医保新政里,只出现了15家医疗机构的名字。


一位三甲医院生殖科专家告诉八点健闻,目前北京公布的这一医保新政未见细则,未来实施的时候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限制,“比如女性超过45岁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是极低的,而个体风险则会变得很高。所以很多发达国家会对进行试管婴儿的患者年龄进行限制,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该名专家表示, 除了对患者进行年龄限制,可能还需要对患者报销次数进行限制。 他举例说,曾经澳大利亚可以为患者免费进行6次试管婴儿手术,但可能因为这一政策带来的经济负担过重,澳大利亚后来将免费手术次数腰斩至3次。


考虑到医保压力和促进人口增长的实际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主任匡延平教授则建议将不孕症的基本的诊疗诊断和治疗,优先纳入到医疗保障,因为“从不孕症的结构来看,大部分人是不会走到做试管婴儿这一步的,大部分人还是通过常规治疗就能怀孕”,他担心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而常规治疗手段未进医保可能会为患者带来不利影响。


辅助生殖技术外,部分辅助生殖药物或将也被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2021年9约曾公开表示,“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医保部门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支付范围,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辅助生殖领域的“集采”


纳入医保被行业视为某种医疗技术得到官方认可的信号。同花顺数据显示,2月21日,37家辅助生殖概念股中,有35家上涨。


在中国,辅助生殖曾是一个长期受支付能力制约的市场。2018年,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为7%,而不孕不育水平相近的美国渗透率超30%。


美中宜和生殖健康部负责人李洋告诉八点健闻,在北京,公立医院使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一个周期的花费约为3-4万元,而民营医院的相关费用一般在5.5-6.5万元。”。


在新冠疫情流行的两年里,宏观形势叠加生育意愿的变化,导致IVF人群缩水了。


对公立医院生殖科颇为熟悉的小屏医疗CEO刘小宁告诉八点健闻,上海部分公立医院三甲医院生殖科疫情后周期数减少约40%到50%,有的医院“疫情前能做3000-4000个周期,疫情之后只有1000个周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孙伟告诉八点健闻,山东部分生殖医学中心IVF数量下滑明显,“往年一年能做10000的,今年可能少了2000-3000,有患者都做好前期准备了,结果突然接到通知工厂倒闭了,没钱了就不做了”。


孙伟告诉八点健闻,做一轮试管婴儿需要成本为35000~40000元,而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很多患者一轮不一定能顺利怀上孩子,可能需要多轮才能成功。孙伟认为,试管婴儿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是比较重的,所以如果其中一些项目纳入医保帮助患者减轻负担,或许能够帮助刺激生育意愿。


从业者对以试管婴儿技术为主的辅助生殖进医保的最大期待,在于“提高渗透率,把蛋糕做大”。


不过,匡延平认为,井喷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目前中国拥有辅助生殖资质的医疗机构数量充足,而主力育龄妇女人口数又在逐年减少,“目前没有供不应求,很多生殖中心甚至业务量不足。”


医疗投资人林掌柜告诉八点健闻, 辅助生殖进医保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一次集采”


据华创证券统计,此次被纳入北京医保的项目中,部分检测项目属三代技术范畴,因其有严苛的使用标准和伦理问题故短时间内不具大面积推广的可能。除此之外,对患者来说,针对一代技术和二代技术降价约为1万左右,这就意味着,若后续细则跟进顺利,则每个IVF周期可降价25-30%。


对于辅助生殖产业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能带来多少增量,这些增量又将流向何方


进医保能带来增量的前置条件是除北京外,全国能有多少城市跟进。


刘小宁分析,医保减负吸引的增量群体势必是价格敏感型用户,相应地,这部分用户也会涌向支持医保的医院,但考虑到爆满的头部医院已供不应求,“有头部医院曾因操作IVF周期太多而被关停”,因此最终受益方或在“中上游公立医院”。


但另有业内人士透露,与医保报销同时起作用的是,相关医院失去了定价权,在报销相关项目上执行统一定价。


而对非医保定点的民营机构来说,进医保或同步降价成为下一步考虑。“原本辅助生殖技术不在医保之内,所以在前两年我们没有申请,利好打开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申请医保”,李洋认为进医保肯定是行业利好,对行业格局变化也仍持乐观态度,“公立民营的耗材、药品成本差不多,对报销额度来说基本一样,比如说医保可报销的费用为1万元,就可以在总费用里减1万,或者通过其他形式,给患者一些减免”。


他判断,由于定位不同,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后,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价差基本不会变。


一个普遍的行业隐忧是,“多销便要薄利”。 前述从业者透露,在IVF治疗费用中占30-50%的促排药物产商开始“瑟瑟发抖”。


医保政策多地跟进,不仅意味着一项消费与刚需属性并存的生殖技术在严峻的人口形势下迎来了生机,也意味着一项负担较重的医疗技术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踏上了“医保+集采”式的降价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作者:雨程、焕焕、广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