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市场投资人,谁过得更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数星星的星哥 (ID:gh_e6a9d8423302) ,作者:星哥,原文标题:《一级市场各投资人,谁现在过得更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美元基金
什么,还有活着的美元基金?
美元基金“本土化”的第一步,就是投资人把英文名从Jonathan和Jessica改成王总和小李。
面对着恶劣的环境,仍然有一部分美元基金投资人坚持出海战略,就是肉身去东南亚找工作。
现在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募资的时候要给老外解释,什么叫招商返投。
由于以前的工作语言是英语,现在跟国内的LP和政府打交道,还得找翻译把材料翻译回中文。
最惨的是,人在美元基金,刚被降薪,刚从纳指割肉,又杀进了美债。
天使基金
据说大部分的天使投资人,现在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
最怕被问到:“2014年设立的一期基金,到现在的DPI是多少了?”
默默把2021年发的朋友圈删了,内容是:“现在不all in新能源,就是2000年没在深圳买房。”
天使的唯一投资逻辑:如果想不出谁会在下一轮接盘,那么就是你自己没跑了。
去年的天使投资人是批量去大学实验室抢教授,今年的天使投资人排队去找教授退钱。
某天使基金拿了国资的钱,国资要求该基金投项目的失败率不能超过10%。
各种人民币基金
以前人民币基金的灵魂三问:市场多大?估值多少?领投是谁?
新版的人民币基金有灵魂三问:能返投吗?固投有多少?回购主体是谁?
据说,现在最受欢迎的项目,BP的最后都会有一句话:“全国可落地。”
企业能不能上市,主要看命,所以现在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有个好八字”,命中无偏财的,可以告别投资行业了。
基金今年的策略是,一手抓回购,一手抓招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PE投资人纷纷转型做并购和定增去了。
VC投资人已经变成催收专员,天天盯着创始人要回购。
去年,被投的企业,谁去港股打断谁的腿;今年,被投的企业,谁还不去港股,敲破谁的头。
据说,上周的北京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后,投资人已经分裂为了几派。
一派认为:人形机器人不会造成社会失业问题,因为一个机器人至少需要2个人类看护。
一派幸灾乐祸:认为此事之后,人形机器人企业估值必然崩塌。
一派投资人,默默清仓了自己所有的人形机器人股票。
还有一派是已经上车的投资人,拼命发朋友圈澄清:自己投的企业没有以任何形式参加马拉松比赛。
CVC
都说CVC更加专业,但是没说CVC的管理团队一般是草台班子。
管理团队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不愿意接班的厂二代,老板的小舅子,躺平的富二代,被裁员的投行保代,被猎头骗来的投资人,刚毕业的工科博士。
最怕听到话,老板说:“我朋友刚推荐了一个好项目,你们跟一下。”
好不容易抢到个明星项目的额度,老板说:“这么贵,为啥我们不自己干。”
写了10万字的尽调报告,然后老板见完企业创始人之后,说:“这个人说话漏风,守不住财,不能投。”
说是产业协同,谁来谁知道,集团业务部门的人根本不鸟我们投资部的。
各种国资
终于知道为啥都说投资是个可以干一辈子的职业了,因为一朝投项目,终身追究责任。
刚来公司很积极,推了10个项目都没有下文,后来有一天领导跟我说:“年轻人不能太心急。”
领导下午4点丢了个项目:“小李你好好研究下,5点下班前给个书面意见。”
下面区县开发区的招商部门,天天想着忽悠我们投他们推的不靠谱的项目,比方说什么常温可控核聚变。
当投资经理月薪8000,还没行政大姐拿得多,最近公司要求项目组必须强制跟投,一年下来,还倒贴了二十万。
跟领导诉苦,不想跟投,被领导批评“对项目没信心,政治站位不够。”
强制跟投不小心赚了钱,被纪委说“挤占了国有资产利益,收益要退还。”
一年下来,可研报告写了30万字,一个项目都没投。然后,党建材料和思想汇报写了50万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数星星的星哥 (ID:gh_e6a9d8423302) ,作者:星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