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意见领袖、营销公司和编辑同台竞技?回到2008年,看看BuzzFeed的首次融资PPT
2008年,BuzzFeed在纽约唐人街的办公室里只有5位正式雇员,网站拥有月均超过70万的独立访问量却也不怎么挣钱。在那个时候,恐怕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料得到,这家正在蹒跚学步的新媒体有朝一日能够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估值。
事实上,八年之后,BuzzFeed的雇员数量已经接近1000人,月均访客超过2亿,而且眼看即将跻身互联网第一梯队的主流媒体阵营。
BuzzFeed的传奇故事也许正是从2008年其所投递出的第一份投售简报 (Pitch Deck,类似Business Plan) 开始的,其PPT文件最近刚刚被前纽约时报集团副总裁Martin Nisenholtz曝光。
这份报告的历史价值在于:BuzzFeed的成功并没有那么多的偶然性,早在那个百舸争流的焦虑年代,它就已经提出了“原生广告”的概念雏形, 当媒体从业者都还在争论内容和渠道孰能称王的时候,BuzzFeed将算法提升到了与编辑相等的高度 ,更具先见之明的是,BuzzFeed从其诞生之初就没有多少对于媒体陈规的“敬畏”,比如它主张 广告可以成为内容的组成部分而非排斥对象,欢迎意见领袖、营销公司和自己的编辑同台竞技生产内容,只要用户喜欢,就是好的内容。
时间最终证明了BuzzFeed的准确判断与远见卓识。
下面,是投售简报的PPT全文:
“BuzzFeed刚成立的时候,融资并不容易。”乔纳·佩雷蒂
(Jonah Peretti,BuzzFeed的创始人)
去年在一次访谈中这样提到,“所有人都会问:你们真的可以不用任何写手或者记者就能做这样的网站?能实现自动化?你们真的能监测到热点并且从别的地方抓取内容,最终产出专题而且还一分钱都不花?”
而今,BuzzFeed的盈利超过1亿美元,并且得到了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内的风投,估值逼近15亿美元。关于估值,迪斯尼在最近一次关于参与投资BuzzFeed的访谈中也给出了类似的数字。
当然,BuzzFeed的内容生产模式因其新闻性和营销利益的冲突,在媒体界也受到了批判。但是,从它的早期定位和商业模型来看,BuzzFeed坚持走上了融合广告与媒体的道路,矢志不渝而初心未改。
而在美国和互联网,勇于挑战的行为永远值得赞美。
译者 阑夕 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本文由 阑夕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8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