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了“便利店之王”的万达金融,是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买来了“便利店之王”的万达金融,是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就十年后电商份额的1亿元对赌早已是尽人皆知。其实在零售业之外,王健林与马云在金融方面也在悄无声息地展开较量。


马云的蚂蚁金服早已功成名就,业务布局广泛,用户量大,营收与利润规模已经到很大体量。万达网络金融名气稍逊,但在支付、信贷等方面也已经展开布局,近日又收购了零售业信息系统厂商上海海鼎,以拓展线下场景与数据。与蚂蚁金服不同,万达在走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路径。


万达集团官网对于金融业务的介绍


万达金融收购上海海鼎,与阿里系分割零售ERP系统


市场消息显示,万达集团已以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万达金融”)的主体,收购了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并成为控股股东,交割已于近日完成。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海鼎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商业流通、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解决方案的管理咨询和软件研发公司。从2014年起,上海海鼎拓展O2O和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在当年成立零售事业群。


在上海海鼎技术支持的全国零售体系中,有超过20000多家零售门店和180000多个POS点,上海海鼎系统覆盖了60%的全国大型百货商超企业,其中包括家乐福、华联超市、世纪联华、快客等,在零售ERP厂商中一直有“便利店之王”的称呼。


目前国内零售行业ERP厂商第一梯队共有四家,除了上海海鼎还有富基融通、北京长益、科传股份。其余三家都已被上市公司石基信息所收购。而石基信息则是阿里系企业,2014年9月,阿里巴巴以28.1亿人民币投资酒店信息服务商石基信息,在交易完成后持有15%石基信息股份,并获得1个董事会席位。因此可以说,国内零售行业ERP厂商第一梯队企业都已进入阿里、万达体系内。


收购便利店ERP厂商价值何在?


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万达要在便利店领域布局,便利店竞争激烈,切入点已经很难寻找。此次以万达金融为主体收购上海海鼎,更多可能还是为了拓展万达的金融业务。


大企业做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套路,往往是基于自身核心业务与资源优势进行业务强相关的生态化布局。蚂蚁金服的核心业务支付宝、网商信贷等都是基于阿里的网络零售发展而来。基于支付宝又发展出理财业务,可谓一环扣一环。这样的发展脉络好处在于有自身优势资源的支撑,同时容易把握产业链里的强需求。如果不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切入,则即使本身是巨头,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遇到的难度也与创业公司并无二致。


百度即是如此,理财、小贷、直销银行等互金业务与其核心搜索业务的相关度或许存在,但不如零售与支付、商家贷款等金融业务的相关性高,因此做起来也就比较艰难。百度大力拓展O2O,带来的一个副产品就是积累线下消费场景、线上数据和商户资源,可以辅助金融业务。


万达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在遵循这一规律。万达在线下有庞大的零售网络体系,以及娱乐、体育等资源,这里面其实包含着大量的用户和商户,蕴含着金融需求。目前的万达金融布局实际上也围绕着这些领域展开。


目前万达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主要包括支付、网络信贷、征信、飞凡卡以及大数据应用。支付是核心,以收购而来的快钱为业务主体;网络信贷业务方面,万达在上海自贸区刚刚获得网上小额信贷营业执照,未来有望拓展到万达商业生态系统内的中小微商家;


征信服务方面,子公司快钱征信服务( 上海 )有限公司正在办理更名为万达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央行备案;飞凡卡则是预付卡叠加了信用卡功能,具有万达商业系统、公交、航空的应用场景。


梳理一下,万达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基本上是围绕万达的百货零售、酒店、院线等消费场景,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支付、信贷、征信等业务。


这样的布局符合发展规律,不过目前万达金融的短板在于:大量线下场景积累的数据量与线上相比数量偏少;线下场景如百货购物等使用频率不够高频,对于支付、信贷等互金业务支持度还需要提升。


这样收购上海海鼎的用意也就很明显了。便利店客单价低但使用频率高,可以弥补万达线下资源的短板,与万达的百货、影院、酒店、旅游等业务的场景和数据形成互补。通过收购便利店ERP厂商,将便利店等高频使用场景补充到万达的体系中来,形成“低客单价、高频”与“高客单价、中低频”的双场景,而且带来了更富丰富的零售数据资源。


更具体而言,万达的支付业务可能有更高频的使用空间,信贷、征信业务有更丰富的数据资源作支撑,飞凡卡有更多的使用场景,并有了很好的推广渠道。2016年飞凡卡发行目标是不少于5000万张,这可能需要在便利店渠道中做更多拓展。上海海鼎有大量的便利店客户,便利店上游又有大量供应商,这些都可能在以后成为万达网络信贷业务的客户。


因此,收购上海海鼎可以有三大收获:场景+数据+客户,给未来足够的想象空间。


收购容易,资源整合不易


以上分析都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实际上收购目标的实现还要看收购后的资源整合状况。以ERP厂商的身份切入便利店领域寻求渠道拓展,身份毕竟是合作方而不是股东,成果如何需要看能否双赢,能否给便利店带来足够的利益。微信、支付宝在便利店领域已经有了很多布局,很多门店都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现在增加快钱的支付方式,能给便利店带来多少收益,是万达需要向便利店证明的。


通过飞凡卡和小贷业务增强与便利店的合作或许是比较不错的切入点,便利店增加飞凡卡的推广渠道与使用场景,飞凡卡用户给便利店带来更多消费,有望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前提是做好定价与利益分配,如确定飞凡卡用户的购物折扣等。通过小贷业务为便利店提供供应链上的融资也是不错的合作点,万达拓展了商户资源,做大了贷款规模,便利店也可以有更高效的资金周转。


要达到并购后的资源整合目标,需要双方乃至生态系统内各主体都获益才可以。否则合作就是不稳固的。


万达互联网金融还有哪些短板?


第一,规模。万达金融集团2015年收入208.9亿元,主要来自去年底刚完成收购的百年人寿。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规模还不大,2016年万达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收入目标是44.6亿元,其中快钱收入40.1亿元。这与蚂蚁金服的规模差距还很大。 网上流传的蚂蚁金服融资资料显示 ,蚂蚁金服早在2014年营业收入就到达101.5亿元,较2013年同比增长91.6%;调整后净利润为26.3亿元。以这样的增速推测其2015年营收可能在200亿元左右。


第二,缺乏明星产品。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阿里小贷、众安保险、网商银行、余额宝等产品,布局早,用户量大,粘性强。万达目前则缺乏能够聚拢足够多用户与商户的明星产品。目前快钱是旗下最成熟的产品,但市场份额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飞凡卡被万达寄以厚望,成为连接万达所有网络金融业务的核心节点。目前其发卡量还比较有限。万达预期2016年飞凡卡发行不少于5000万张,争取到2020年发到5亿张,难度还是很大的。从功能上看,飞凡卡要集应用、优惠、积分、汇兑、信用卡、理财等综合功能于一身,但很多功能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行信用卡等都能实现,飞凡卡的竞争力在哪里,还需要市场检验。


第三,数据。万达拥有商业中心、酒店、院线、旅游目的地等各类线下场景中的大量数据,但与互联网巨头的线上数据相比,万达数据的量级可能要弱一些,另外数据类型也会以结构化数据为主。如何进一步拓展线上数据并整合社交等方面的数据形成交叉验证,也是万达金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网事风云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9530/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嗅网(huxiu_com),定时推送,福利互动精彩多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万达互联网金融万达网络金融万达金融集团金融便利店万达影城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