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医患纠纷:“中科院PK北医三院事件”,谁最受伤?
文/中山医院 杨震
这两天,北医三院的事儿,非常火。说起来,情节其实也简单。一位来自中科院的女博士孕妇,因病在北医三院住院期间,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由此引发医患纠纷。患方请女博士的单位——“中科院理化所”帮忙出头,事情由此搞大。
这事儿的特殊之处,大概就是把中国科学院掺和进来了。既然是科学院,那层次不低。我就琢磨着,想从学术的角度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件事儿。
患方为啥请“中科院”帮忙出头?——法律失效背景下的医患纠纷博弈
近十几年来,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国内医患纠纷形势,催生了很多关于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从论文数量来讲,我国已经是“医患纠纷”领域的科研大国。但是,从科研质量方面来讲,很多“医患纠纷”的研究论文基本上毫无营养。
如果说,近些年国人在医患纠纷研究方面,还能有些“国际领先”的话,那么,“将博弈论引入医患纠纷的研究”肯定是算一个。
若是翻阅国内医患纠纷博弈论的文章,你可以发现,有些作者会自豪地说“国外将博弈论应用于医患纠纷的研究很少,我们的研究属于填补空白…”之类的话。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的标准分析工具之一,应用的领域非常广,但国外确实没有把它应用到医患纠纷的研究领域。其实,外国人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是一定意味着他们脑子不如我们好使。比如,外国人就不太会开展关于“地沟油流入餐饮行业”的研究,因为人家根本就没那个研究的必要。国内之所以能够开展医患纠纷博弈论研究,是因为,我们的法律失效。
在医患纠纷博弈论的研究上,国内学者确实也研究出一些名堂。其中重要的成果就是,我们可以用博弈论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纠纷冲突。整个推理过程要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运算,所以,在此我就只介绍些结论性的东西。
经过博弈论模型的数学运算发现, 当出现“患者死亡”之类的重大纠纷时,冲突似乎不可避免。但是,是不是真的会发生冲突,还要看医患双方的“实力对比”。在双方实力极为悬殊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冲突:弱的一方会“认栽”。 比如,患方的家属若为地方首长,医院就认栽;而如果医院是巨无霸,患方也会放弃冲突。但是,数学运算发现, 当双方感觉“势均力敌”时,冲突必将爆发。
我们来具体谈谈北医三院的事情。我们推测,患方一开始肯定觉得自己“势单力薄”,但又不想放弃利益诉求。于是,他们请单位出头。说实在话,这个单位可不小。“中科院理化所”,应该是属于“厅局级”单位。而北医三院才是一个“正处级”单位。
按理说,“正处级”遇上“厅局级”,应该认栽了吧。但不是这样。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二品官员”见“一品官员”就要下跪磕头的时代了。“跨行业”、“非直属”机构间的实力对比,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实话告诉大家,在这个技术越来越值钱的时代,大型医院的主任教授,跟一般的“高级干部”打起交道来,都是不太会轻易买帐的。
所以,由于双方各自感觉“势均力敌”,这场架才一触即发。
在当下,只有在当事双方谁也掐不过谁的时候,扔到一旁的“法律途径”才会成为选择。这就是我们的现实,也是我们的悲哀。
谁最受伤?——社会化媒体原始时代的医患纠纷博弈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在这件事情上,“中科院理化所”惹了一身骚,很受伤。
如果你有空闲的话,这会儿,可以去中科院的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溜达一圈。在昨天为“中科院理化所”发布的声明进行背书后,这个官方微博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时的他们,正在经受着各地“英雄豪杰”的轮番轰炸,评论栏里惨不忍睹。
只能说,这个官方微博还很年轻,他们不知道网络民粹的厉害。
如今,在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上、特别是微博上,对于行外人来说,有几个话题尽量不要去碰:“中医、转基因、吃狗肉,以及,医患纠纷”。个中的麻烦有多大,谁碰谁知道…
尽管互联网发展了只有几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医患纠纷”表达却发生过戏剧性的变化。
以前,“论坛”时代的时候,“网络医闹”必胜。 那个时期是属于“论坛标题党”的。当时,各家医院都很害怕“医闹上网”:只要在“天涯”上发一条“XX医院草菅人命”的帖子,再加上无数不明真相的网友灌水,就会立马产生“严重舆情”,很多时候医院不得不甘拜下风。
等到了微博时代,事情就变得有些不一样:医院就怕医闹不上网 。偏有些“不信邪”的,非得在微博上发些漏洞百出的医闹言论。医疗机构的负责同志,只需要把原博转发一下,并顺便艾特几位医界大V,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去睡觉了 (140个字微博时代,网络舆论力量已经发生了变化。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界人员,在微博中初露头角。同时,由于近十几年的伤医形势,导致医界的负面表达情绪也较为强烈) 。接下来,会有大量精力旺盛的年轻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以及数量庞大的医学生,彻夜轮番轰炸。所以,一般来说,第二天一早再打开微博,鼓吹医闹的原博已经删号走人——实在受不了这精神刺激…
而后,我们又到了微信时代。 照例说,微信让网络又重回“标题党”时代,网络医闹有可能卷土重来。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微信的传播模式,更崇尚亲情和信任。当朋友圈里有一位医生,一般人不再会转发一些无根据的纠纷帖子。而且,微信公众号这样的自媒体发布平台,对经营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不再会登载以前那种“XX医院草菅人命”的低层次文字表述。似乎,医界必胜的时代到来了。
但是,我不这么想。
与之前很多次伤医等负面事件一样,这两天,医界同道的微信圈被“北医三院”的事情刷了屏。我们所处的这个网络原始时期,微信圈的信息获取模式、再叠加上伤医事件的层出不穷,让社交面较窄、只关注同行的医疗界人士,一直遭受各类医界负面新闻的刷屏。我们承受的负面信息,比其他行业的人要多出很多很多 (有显著性差异) 。每一次负面事件的刷屏,都像是让我们朋友圈积满苦水,都是一种严重的“二次打击”。这两年里,微信上刷之不去的各种负面事件,让医护圈里充满着愤怒、甚至仇恨。
所以,尽管你朋友圈里满屏的微信,看上去是在支持医界,但事实上,这些信息就像一根根针,每一次浏览,每一次转发,每一次评论,它们悄无声息地扎着你,让你郁郁寡欢、遍体鳞伤、预后不良。
每一次,社会化媒体原始时代的医患纠纷博弈,我们都很受伤。
结语
这是个无序的时代。
无序时代的博弈,常常是“负和游戏”,没有赢家。
我们祈祷逝者安息,并依然呼吁:尊重法律,让这个社会少一些相互伤害吧。
作者为中山医院杨震,原文刊载于“医史微鉴”微信公众号:drtree2014,如若转载必须获得“医史微鉴”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