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动了谁的奶酪?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了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发展消费金融,将放开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将扩大至全国。
这次的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重点针对的是中低收入人群,为释放其消费潜力,向其提供无抵押、无担保小额信贷。而市场的准入审批权将下放到省级部门,以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使消费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
已被互联网金融搅局的零售银行个贷和信用卡业务将雪上加霜,再次受到冲击,银行将如何应对?对于之前如火如荼开展互联网金融贷款业务“花呗”、“白条”们的阿里和京东,其个贷业务和这次的消费金融业务有什么区别?对他们又有什么影响?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最大的机遇在哪里?下面将一一剖析。
一、市场规模
国际上,消费金融体制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早是由于产能过剩,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制造商和经销商就对产品进行了分期付款销售,因此带来了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当时,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此后北银、锦程、中银和捷信等四家试点公司相继开业。截至2013年6月末,这4家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78亿元,贷款余额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136%;贷款不良率为1.4%。
据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至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波士顿咨询公司则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这一数字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
二、消费金融 VS 小额贷款 VS 信用卡
1、跟信用卡相比真的是错位竞争吗?
信用卡消费属于透支消费,就是客户先用自己拥有的额度进行消费,过50天之后再把钱还给银行。而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客户在进行消费时发现资金不够,到金融公司申请贷款,金融公司在核实贷款者信用记录后,将这笔贷款直接划给客户需要支付的商家;当客户在这个金融公司有过良好的贷款记录后再次贷款时,金融公司可以直接把资金贷给客户,由客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将钱用于消费。为防止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被挪做他用,银监会还要求,该项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以往对该借款人发放单笔贷款的最高额度。
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业务一般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如银行信用卡已与这些商家有合作关系,客户可以直接通过商场分期刷信用卡购物,而免去了还需到金融公司申请贷款的环节。这也是为什么前期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业绩一直不佳的原因。
但是对于信用卡公司来说,与消费金融公司相比最大的劣势在于,银监会已同意消费金融公司可办理信贷资产转让、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和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等业务。这显然成为尚未公司化经营的信用卡公司的一个竞争短板。
2、跟阿里等小额贷款公司比优势在哪?
消费金融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两者所持的牌照不同,消费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归央行和银监会监管,而小额贷款公司不是金融机构,由各地政府的金融办监管。在服务对象方面,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于居民个人,而小额贷款的服务范围更广,除了个人还有中小企业,并且贷款用途可以用于生产经营。
看似在服务对象和范围上并不占据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相比,最突出的就是其牌照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归央行和银监会监管,可以享受同行业拆借,并可以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这是小额贷款公司所可望而不可及的,也是因为缺乏央行的征信系统,难以把控风险,使得阿里在前期一直难以扩大小贷规模。
也正是由于前期缺乏征信,因此马云一直致力于建设自有的互联网征信体系。蚂蚁金服旗下子品牌的芝麻信用,就是依托于阿里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实现网络征信业务。其“花呗”微贷业务便是将数据信用化的成功尝试。
消费金融、小额贷款及信用卡的具体区别参见下表:
三、未来发展机遇
1、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值得挖掘
根据尼尔森公司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的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中国消费者信心为106点,相比2014年四季度下降1点,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点。但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全国整体走势逆向而行,三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在109的稳定水平,四线城市则较上一季度上涨了1点至107点。
这些小城市尽管规模不大,却正在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并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它们占全国总人口的40%,并贡献了42%的国内生产总值,35%的社会零售总额和21.2%的快速消费品比重。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不仅仅是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是消费者视野的开拓以及消费需求增加和优化升级。
尼尔森的数据也显示,小城市居民越来越愿意将可支配收入用于提高生活品质和水平等方面。比如外出就餐、子女教育、旅游度假等方面的支出都有所提升;而存款在今年一季度则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
这次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放开,重点针对的是中低收入人群,正好为挖掘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带来了机遇,有效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
2、未来创新将成为抢占消费金融市场最高点的核心武器
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一般为定向地个人消费贷款,指定范围比较窄,仅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因此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业务模式将是消费金融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
这意味着只有在消费端不断创新才能取得获客的立足点。随着金融服务与互联网不断纵深融合,借力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用互联网思维重塑传统的消费贷款业务,也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创新开了另一扇窗,如何创新传统业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便捷性、更具场景化、更个性化的产品将成为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胡冰心 供职于银行战略规划部门,专注于互联网金融发展逻辑和方向。微信号:sophie_h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