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抽象了。
李行亮因为不能如网友的愿“硬气”起来,而是转头跟已被定性为“大恶人”的麦琳和好,被网友在现实中抵制。“李行亮商演遭抵制”频上热搜。
那些一开始最支持最共情李行亮的人,现在是最愤怒的。他们对李行亮的恨意,甚至超出了对麦琳的恨意。现在大家知道人家俩是一伙的了,之前很多人都把李行亮当亲儿子了。
在人们都对李行亮心疼不已的时候,我说李行亮要判主责。因为他拒绝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处境。现在李行亮被众多虚拟亲人逐出虚拟家门,我却觉得荒诞。这是一种我形容不出来的抽象感。
不愧是芒果台啊。一款综艺,把第四堵墙都打破了。
我不同情李行亮,成年人嘛,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在节目里积攒的人气,随着剧情推进,又归于烟消云散。人格资产可能要变负数了,谁愿意要一个“硬不起来”的偶像呢?
新京报发了篇评论,《李行亮商演突遭抵制,不只是网友“入戏太深”》,一看就是顺着网友的情绪写的。文章说:
“对艺人来说,也不妨更加谨慎地看待今天流量生态的复杂性。流量并非可以简单地进行‘开发利用’。流量究竟是出于对私生活的好奇,还是对作品的认可;是对真实人设的欣赏,还是被一时热点所煽动的情绪,这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从这个角度去看,明星艺人更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公众,无论对婚姻问题还是个人事业,恐怕都是更好的解法。”
然而根本没有证据可以表明,李行亮或者麦琳在有意“开发利用”流量。当然也没有办法证否,但我认为,假如他们真有“开发利用”流量的能力,之前也闹不出那么多笑话,日子也过不成这种丑陋的模样。
三对嘉宾里边,另外两对都是精的,只有这一对是憨的。因为憨,观众才会入戏,流量才会找上他们。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终究是梦一场。
李行亮倒也不用悲伤,没准这是一件好事。当铺天盖地的同情和支持涌来的时候,人大概会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感觉是会害人的。而现在这些好心人翻脸无情,剩你自己赤条条尴尬地杵在那里,可以冷静下来想一想了,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张岱写过两个关于做梦的故事。一个人闯了祸,坐在路边发呆,这要是梦就好了。一个人中了举,突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咬自己一口,确认这到底是不是梦。
人到中年,最可宝贵的是获得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麦琳和李行亮两个,可能开始是想假装重新开始,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弄假成真,焉知非福。发现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比离不离婚的,体验要更加深刻。
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精神共生太严重了,好像两个灵魂在争夺同一副躯体。分不开,就这样耗一辈子吧。家庭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如果个人不能得自由,关系也得不到自由。
我不理解的,是那些此前在精神上收养了李行亮,现在又在精神上把他抛弃的人,抛弃不过瘾,还要发起抵制,对这个弃子追加惩罚。
“他们玩弄我的感情”,可你是控制遥控器的人,为什么要被他们玩弄呢?流量这玩意太复杂了,我相信此时此刻不仅李行亮麦琳,芒果台都会感到失控了。不要因为感受不好,就把别人想象得太全能。他们当然都是自食其果,但你呢?难道不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说句难听的,我喜欢说难听的,在流量游戏里,很多时候是鼻子先伸过去,别人才去牵的。你们看过纪录片里棕熊捕食三文鱼的画面吗?肥美的鱼儿咔咔往嘴里蹦,谁能拒绝的了这样的诱惑?
不能把反诈逻辑移植到这里,否则我们什么节目都看不了了。这次节目从内容上还真没有突破什么底线,说李行亮麦琳拿剧本演的真高估他们了,真是剧本的话,编剧要写出这样的东西会骂自己的。
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无巧不成书。假如李行亮麦琳不是那样的憨,观众不会那么入戏。假如观众当初没那么入戏,现在就不会有这样的反弹。节目在制作传播的过程中,肯定有猜观众的兴奋点,但没人敢笃定什么会传播。发现麦琳卖相好之后,平台当然有意推波助澜。但没有人那么精准那么深入地操纵观众心理,都是肉体凡胎,半斤八两。
秘密就在于,这个时候有太多人渴望被操纵了。他们可能是人生经验过于丰富想要指导别人,也可能是人生经验过于匮乏,想要在别人身上找找生活感。后者的可能性居多。但凡自己在生活里扑腾过的人,都没那么容易入戏。据我非常片面的观察,入戏的应该主要是那些一直在假装生活的人。人生理论一大本,情感经验几乎为零。好不容易逮到一个可以套用公式的地方,热情一下子点燃了。
“他们的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没错,她百分百就是NPD。”“不要再PUA他了。”一通分析猛如虎,最后发现李行亮这个全民认定的受害者,竟然不按观众的剧本走。有没有可能他是一个成年人,有没有可能这只是一个节目?
我不喜欢前边提到的那篇《不只是网友“入戏太深”》,因为我发现媒体也入戏了。不能观众一有情绪,就开始反思推导,深挖根源。我看过很多网友在线教猴子和猫做人,他要入戏有时候你拦不住的。
对于未来,我有一个悲喜交加的预测,乐观因素是,技术越来越发达,生活会越来越便利。悲观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办法展开自己的生活了,他们会沦为那些站在边上看别人生活,让别人代替自己生活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