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早上醒来,看到前 Tesla 人工智能负责人、OpenAI 创始成员 Andrej Karpathy 在 X 上说:“云计算和 AI 正在让独立开发这种模式变得越来越可行。一个有创造力的“微型”企业家,可以同时启动并运营多个能够持续获得收入的公司,这些公司甚至可能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市值。”
Andrej Karpathy 是听了上周我提到的 Lex Fridman 和独立开发者 Pieter Levels 对谈的播客后发表的感慨。你没听过播客的话,可以看看我写的总结,应该已经涵盖了 80% 的关键信息。
最近几个月,和很多用户、朋友交流,我的感觉和 Andrej Karpathy 非常像:不管被动还是主动,自由职业正在成为一种新选择。当然,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那些综合能力较强的人。
一
先从当下的就业市场说起。上周直播,我们和一个资深的猎头朋友聊天,他说前半年的就业市场没办法说,一片哀嚎。外企裁员,头部互联网公司裁员,中小企业裁员,很多员工在被裁的忐忑和忧虑中,已经没有了议价能力。
中小公司不知道,猎头服务的少。但从外企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角度看,学历和年龄越来越重要。道理也很简单,市面上简历那么多,HR 初筛的时候,肯定先从非常容易量化的指标上选人,从学历好、年龄小的人群中再选能力强的人。
所以,从整体上看, 30 岁以下,P6、P7这个职级的人流动性还行,但再往上确实要费些力气。也不一定是他们能力不行,只是性价比没那么高,以及企业确实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再进一步,即便是如愿以偿进了大厂,我相信大部分人也不开心。但凡想主导做点什么事情,那就得忍受大厂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某些八面玲珑、光说不干、说十干一的同事,无意义的内耗和内卷无法避免,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撕扯和沟通中。
理解了这些逻辑,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做副业的论调一直流行。之前,工作不开心,大家的解决方案是换个工作继续发挥,现在,这条通道严重阻塞。
曾经让人有点瞧不起的自由职业,自然就成为了另外一种主动和被动选择。
二
我多次引用过李诞 (这小哥最近在小红书挺火,这周有时间写写他) 在讲脱口秀演员生存境地时的一个观点:
工作的本质是交易,我们在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公司产生的原因是人们直接和市场交易成本太高,公司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就这么简单。大家可以把公司理解为“平台”。当你感觉这个平台的交易成本比较高的时候,那你可以考虑离职,或者转行。核心都要知道,你是在和市场交易。
另外,链家的创始人左晖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链家的同事是不是继续在链家干下去,根本不是大家要考虑的事情,应该是我考虑的事情。大家需要考虑的事情是,能不能在行业里面生存下去。”
你想想逻辑是不是这样。
当我们的能力已经成熟到可以和市场直接交易,当我们不想再忍受公司的低效率时,那不就可以做个自由职业者了吗?
自由职业的本质是自己作为一家公司,和市场进行交易。再说得直白点,当一个人创办一家公司比被一家公司雇佣更容易时,他不就会选择创办一家公司吗?
而现在创办一家公司,也不是十年前你想的那样,融资、组团队.....更稳妥,也更行得通的方式是先把自己变成一家公司,自负盈亏。这不就是自由职业者吗?
当然,自由职业也并不容易做到。就像我刚开头说的,它仅仅适用于那些能力较强,且能够持续自我驱动的人。很多人,脱离了公司的环境,没有了规则和 KPI 的约束外,反而变得懒散,没有了创造力。
抑或者他的能力较为单一,在公司内依托于同事,可以形成一个商业的最小单元,但自由职业者必须得能够独立完成商业闭环。
就比如说做自媒体,除了做内容之外,你还需要具备商务的能力。要不然,这事就不成立。在公司,内容是一个独立的工种,商务也是独立的工种,但对于自由职业而言,特别是在初期,你必须身兼数职,没有明显短板。
三
自由职业有哪些方向呢?目前我见到的大致有四种:内容型、顾问型、外包型、产品型。
简单介绍下,内容型指的是你有内容能力,你可以在目前主流的平台上构建自己的账号,获得粉丝,然后进行变现。说白了就是做自媒体博主。顾问型指的是你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脱离公司后,基于自己已有的人脉,可以为公司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外包型指的是你作为一个非全职员工,可以帮公司干一些事情,公司不需要承担你的五险一金,他们只需要按照约定的价格,给你支付费用就可以了。我们公司就和几个这样的朋友进行合作。
产品型其实就是你有能力构建一款自己的产品,并分发到市场上销售。你是程序员,你可以做一款自己的软件产品;你是设计师,你可以做一款自己的文创产品;你是茶叶爱好者,可以做一款自己的茶叶。
很多人可能会羡慕某些自由职业者每天轻松地生活,甚至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一天只需要工作 4 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是享受生活。你要注意辨别,社交媒体上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有的人可能是刻意渲染,而有的人,人家之所以能够如此轻松,核心还是挣钱效率更高。
举个例子,你做自由职业,选择的方向是外包型。你帮别人整理速记,或者写一些口水文,这种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属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类型的。你想挣到 100 块钱,就要付出 1 小时的劳动。再想挣 100 块,那就再付出一小时的劳动。这种工作,注定是吭哧吭哧类型的,甚至自由职业后,加班次数会比之前工作还多。
而如果你是做一款自己的付费产品,那你服务一个人、一千个人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他的边际成本是零。只有在这种效率下,你才可能过得像想象中的自由职业者那样,中午睡到自然醒,倒杯咖啡,慵懒地开始一天的工作。
四
这个话题越写越多。我得强调下,这篇文章并不是鼓吹自由职业。我知道很多在公司工作的不开心的人,无比向往自由职业者的人生状态。
但人生何尝不是一个困境接着一个困境,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得在作出选择之前,明白新选择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稀里糊涂作出决策后,真正进入自由职业的状态时,才意识到自己冲动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自由职业,它的核心是创造价值。如果你在公司内没有办法独立工作,没有办法创造价值,你又凭什么相信自己出去之后可以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MacTalk ,作者:池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