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防疫,我和父母如何斗智斗勇?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 ,作者:刘梦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此时此刻,只能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和大家一样,正等待着疫情冲击波的到来。但是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谁无父母子侄,更不用说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是这轮冲击最脆弱,最值得担忧的人群。我父母都年近古稀,我老父亲是家传的糖尿病。这样的时刻,我在外谋生,不能在膝前尽孝,忧心如焚,只能尽力督促父母做一些家庭防疫的工作。


这一系列工作,前前后后,往复纠葛,颇多无奈。我也只能说,筋疲力尽,尽我所能,尚有不足,仍需努力。今天,我就谈谈我最近的一系列家庭防疫工作,还有我所见的一些情形。相信和我感同身受的也不在少数,取长补短,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吧。


我们做事,包括群众工作,不外乎这样一个流程,把握认识,组织计划,贯彻落实,补缺补漏。包括在自己的家庭推动防疫工作,其实也是一样的。


首先就是形成共识,要让家里人有防疫的这个意识,不是盲目乐观,又或者听天由命,要配合你一起努力动起来,知道需要的时候要做什么。家庭防疫工作,家庭是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家庭成员的共识,不能相互配合,各行其是,那就是四面漏风,必然会火烧连营,在如今这种疫情压力下,这是裱糊不了的。


但这个第一步其实就很难做到,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在做类似的工作,很多家庭到现在也是剃头挑在一头热。可能这边子女忙活半天,父母无动于衷,甚至因为防疫的主张不同,弄到家庭反目,这些都是有的。


这里面有两个困难, 一个是要对抗社会面上流行的各种不同声音,一个是要掌握和长辈的沟通技巧。 最近,随着各地疫情的快速发展,反应阳性患者真实体验的相关信息多了不少。而在本月初,刚刚放开不久,也是我开始督促家里准备进行防疫工作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是非常懈怠的。


包括无症状就是没事,不过是大号感冒这种说法,直到今天也有很多人深信不疑。这样的氛围,当然会影响到老人。


尤其是老一辈人本来就更喜欢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不少人更是会把疾病相关的消息看做不吉利,十分避讳。老人也是有社交圈的,也会通过包括抖音在内的各种短视频获取信息,并相互影响,加强观点。


所以,像我一开始和父母谈新冠感染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威胁,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我一天谈一两个小时,城里趁着解封,赶回到县城来玩的亲戚说两句大感冒,成果直接归零了。可以说,刚开始的一周,我始终处于一种血压高飙的状态,不时会无能狂怒。这点又更影响了长辈的交流,大家也要注意,态度一定要平和,磨也要磨下去,当然语言更要讲技巧。


这就是之前我说的,三年来,绝大多数人对新冠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实际上没有太多的认知,完全是被动的听话而已。尤其是一些体制内的退休长者,一辈子吃国家俸禄,凡事都找体制,找门路,自认为是有办法的。这些人对可能面临的医疗和物资紧张,完全从老经验出发,是不当一回事的。


同样,放开的舆论一引导,他们又觉得国家都放开的,自然就不是什么大事,很容易成为新冠大感冒的倡导者。


其实还有一种很难应对的情况,那就是一些经历过防疫工作的人,尤其是一些基层医护工作者,他们对病症的过度淡化。这些人很多经历了近期我们周边的几次防疫工作,甚至参与了救治。但当时的环境和现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在封控环境下,患者都发现的很早,物资保证充裕,医护力量强大,大家所见的都是轻微症状,难免形成一种新冠没什么大不了的认识。这些医护工作者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往往也为长辈所信赖。


当然,我们也承认,即使现在,大多数人也能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扛过这个疾病,包括无症状和轻症是大多数。对这个疾病也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但是对老年人,特别是向我父母这样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这种认识就很不应该。我们说句老话,在战略上可以蔑视,但在战术上是应该重视的。


要说服人,哪怕是平辈也很不容易,而作为晚辈,对长辈的沟通,本就是一种仰攻的不利位置。这种情况下,我才一直强调:


一要设身处地, 跟父母讲清楚难处。比如我长期在外,乏人照料,父母身体一直不好,更要小心。


二要做好对比, 比如我们一个工薪家庭,怎么能跟那些有门路的老干部相比。他生病住在城里大医院,有高标准报销,有高干病房,有子女环绕,我们家那能够,不要盲目跟从。


三要侧面突围, 比如我不太好和父母沟通,也会寻找和自己观点比较一致的长辈,或者比较熟悉的医护工作者,这类权威人士。通过他们来做父母的工作,大家也愿意提供帮助。最后,当然是摆证据,活生生证据要比空虚的道理有用多了。再说绝大数人都不是医生,也很难讲清楚这种疾病到底是怎么回事,更不用说还要深入浅出,让年长的父母明白。


随着疫情的发展,类似各种患者发应病情的短视频,确实帮了我很大的忙。不外乎是小视频对小视频,这种视频对攻,有个困扰。老年人圈子里很多蹭热度的劣质信息,充满了各种土味偏方,小钱治大病的轻松写意,反而淡化了疾病的传播能力。


我们必须要及时把比较权威的信息转过去,并尽量向老人说明,自媒体时代不是传统媒体时代,发布的信息五花八门,大部分没有什么权威性,不要盲目相信。


当然,和父母的沟通,态度要平和,有耐心。软磨硬泡是肯定的,说到底,以诚待人,以诚动人。父母终究是疼爱子女的,自己态度坚决,父母哪怕不愿意,也会顺着子女,多多少少动起来,早一点动就早做一些准备。


很多朋友,在努力加强自我防疫的过程中受了不少嘲讽,最后只能自己顾自己,再也不想去管别人了。这我也知道,也经历过。但毕竟是年迈的父母,不是其他人,这是卸不掉的责任,有些工作是无论如何要去努力的。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认识可能还要磨合,但进度不能等人。实际上,最近大家都在苦恼药物和防疫物资紧张,物流不畅。 从疫情的发展上说,确实留给大家准备的时间窗口也不多。新十条也不过是本月7号才发布的。很多地方配套措施落地还稍微晚一点,在此之前购买发热药物都要登记,大家对N95口罩,抗原盒也普遍没有太多储备,猝不及防也是正常的。


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自己都没有储备到足够的物资,更不用说一开始大家也没有头绪,只能靠口耳相传,互相交流经验,对存什么也是茫无头绪。后来国家才有了比较权威的居家药物清单。但说实话,几十种药物开列出来,零零种种,多少是叫人无所适从。


更不用说,人一生病难受起来,有什么用什么,只求尽快缓解,也是人之常情。这段时间,不断传出有人吃药没控制好,把自己吃进医院的新闻,各种媒体也在强调规范用药。平时,大家吃个感冒药,医生都要开好了,上面写好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几粒。现在让大家自己配药,自己吃,个人的水平良莠不齐,难免要出事的。


像N95口罩、血氧仪,紫外线灯,抗原盒这类物资,我也只能直接往家里寄,比起父母上街乱找强一些。何况,即使有,他们也不舍得多买,时不待我,只能自己主动些。


和大家一样,比较困难的是药物。我虽然买的比较早,也是听说有那些症状,就想办法再搞一些对症的药。后来药一多,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吃。只能尽量找学医的朋友打听,能不能联用,找已经生过病的朋友打听,有哪些经验、验方。


尽量总结一套用药方案,然后一边自己收集,一边让父母购买,两边还经常买不到同样的药,只能想办法替换,实在买不到,就把自己的储备先寄过去。


就算是这样,其实也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我很早就让父母去买退热药,但是布洛芬已经没有了,还能买到扑热息痛。但我没有想到,父母说买好了,过几天一问,就买了一盒,确实是少了些,再去问药店什么药都没有了。


幸好,我们当地有拆盒零卖的,我还能再寄一点过去。但哪怕我有多几颗布洛芬,也不敢寄回去,怕老人家用药是一不留神弄混了,还不如统一用扑热息痛。从那以后,我就得多问问,家里药买了,到底买多少。


确实老年人对药物储备,往往是持一种最低的原则,不愿意多花钱。所以,不但要储备种类,还要督促储备的数量,最后要事先商量好用药的方案,免得事到临头慌张。


当然,随着这一段时间,各地陆续针对疫情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其实物资的紧缺是逐步缓解了。我也愿意承认,我在中间补缺补漏,其实也多花不少冤枉钱,还额外面临物流污染的危险。而且,让老人不断接受外地包裹,也有感染的风险,这一点我也非常担心,会不会好心直接办坏事。只能不断和家里沟通,做好防护和消杀工作,通过看各种教学小视频来学习。


目前,我的工作也就到这里为止。到这一步,也只能说事前工作做了一些了,还有很多工作,特别是核心的应对冲击方案没有完成。最让我担忧、苦恼的,就是真的一旦遭遇感染,怎么办。包括在家中隔离的方案,实际上很难执行。

虽然物质有了,像防护面罩、头套之类,年轻人能接受,老人不太可能按照那套严格防护来做。家里空余的单间虽然不缺,但能额外给病人的独立卫生间普遍没有。


现在的商品楼就像鸽子笼,一旦商品楼发生疫情,像住处的水封、空气过滤,都很重要,但老人普遍没有意识,难以理解这种疾病还能这样传播。


家里虽然有了一些食物储备,但按照康复患者的经验,很可能需要的流质和高能量的食物饮料,父母还是很不以为然,不愿意买,一直在敷衍我。万一,两个老人都病倒了,身体状况监测怎么做,能不能相互照顾。真的脱有不虞,家里乏人,怎么把老人送医,能不能搞到床位,这些都是子女身在外地很难保证的。


更何况,很多长者都有一种硬抗的习惯,不到实在受不了不肯吃药。我也只能反复和家里沟通,强调一不舒服,马上要查抗原,赶紧启动应急方案,开始吃药。特别是发烧这种情况,绝对不要拖,每天定时交流,打听家里的状况。


这些工作要进一步推进,预案要进一步完善。我有些想法和设计,但恐怕也只能等待本地疫情开始兴起,父母情绪更紧张以后,我才能和他们协调好,组织他们落实。至少,关键物资是已经大体储备到位了,也只能如此自我安慰了。


这段时间,我确实有些把父母当小孩来对待,花了许多精力,经常聊到深夜。但要说真的做了多少工作,还是心中空落落的。唯一的好处,或许是和父母的感情增长了一些,老人确实是需要交流的。我不放心父母,父母又何尝放心我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现在疫情紧张,市面上物资也紧张,景气也不太好。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很极端的思想,只想个人顾个人。一些人不但不关心老人,还嫌弃老人,甚至咒诅老人,把他们看做社会的包袱。这种情绪,思想是极端狭隘、危险、可耻的。


老人是一种弱势群体,一个社会怎么对待弱势群体,正体现了其文明的程度。弱势是一种梯次发生的状态。今天他们要淘汰老人,明天又要淘汰什么?淘汰来,淘汰去,迟早淘汰掉这些淘汰爱好者,淘汰掉社会的绝大多数,大家都深受其害。


一味强调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另一面是欺软怕硬,这是典型的窝里横,不思进取的想法,本质恰恰是弱者思维。就这样的玩意还想搞淘汰,只能是淘汰自己。这不过是另一种内卷,只会让整个社会失去起码的公序良俗,进而是凝聚力的毁灭。


社会是依靠共识和默契而存在的。相互敌视,人尽敌国,每个人拼命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奉献、牺牲都成为虚谈,只讲规则,不讲道德,最后肯定连规则都被强者所随意操弄,社会结构就必然要瓦解。


事已至此,我们也只是说,尽力而为。细思之下,我也承认,长期来看,面对汹涌的疫情,老年人的防疫工作确实不好做,难免悲观。甚至,大环境如此,年轻人自己的防护也很难说,就能经受住考验。


但面对这个疾病,希望大家拿出坚韧的精神,坚持下去,努力到最后,尽量少感染,晚感染。即使不幸感染,也要坚持防疫,防止再感染。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会有更好的办法。无论是对老人、自己,还是未来,不要放弃,或许将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口号,一个信念。


无论如何,这个疾病所带来的冲击,将长久彻底的改变我们的一些社会认识。大家都要保护好自己,努力去适应未来,准备迎接时代的惊涛骇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 ,作者:刘梦龙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