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民营医疗的几点预见和看法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林掌柜(ID:kanbingtong) ,作者:林掌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民营医疗非临床专业的从业者将批量失业。不少人尤其是非临床专业的运营高管因失业而创业,最后输得更惨。越来越多的失业医疗人转行卖保险。民营医疗服务投资急剧萎缩,且资金大多集中在全国TOP20中的一二线城市。


2、“小而美”门诊部或诊所成为民营医疗主流业态,光“小”而不“美”的机构批量被淘汰。


3、医疗人才出现大规模双向流动。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等医保型专科医生和运营管理人才部分回流或跳槽公立医院体系和国资医疗集团,寻求安全庇护或过渡调整。市场化的消费医疗专科人才中,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医生则趋向于一只脚踏出体制,不少医生名为“多点执业”,实为“兼职合伙”。


4、作为非基本、非必需的医美,整体市场惨淡。需重复消费犹如吞金神兽的轻医美,服务需求紧缩,替代产品需求旺盛,好比廉价化妆品尤其是口红成了上一轮“大萧条”时期爱美女性“最后的倔强”。


一次性消费的美容外科反而相对好过,尤其是失业的中产阶层,好看的皮囊即便千篇一律,也有利于找工作,无论男女。抢饭碗的时代,灵魂再有趣也得靠边站,何况原本就是万里挑一。


5、妇产尤其是产科愈加惨淡。经济乃至生存压力下,人们更不敢生了。单纯的儿科就更难了,大多转型儿童交叉学科如儿童视光、儿童康复 (含儿童心理) 、儿童口腔、中医儿科等。


6、口腔中假牙补牙等基本需求影响相对要小得多,高价的种植牙、隐形矫正则大受影响。


7、眼科中致盲眼病、儿童眼视光需求影响相对要小,尤其是公立医院医生合伙型“小而美”眼视光机构有望成为“猪坚强”,而高价屈光手术、高端晶体植入手术量将断崖式下跌。


8、具备低价优势的中医迎来“扬眉吐气”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群众基础层面重新得到广泛普及和认可。


9、失眠、抑郁、焦虑、自闭症和肠胃病等专病需求逆势增长,需求目标客户不仅有成人群体,更有少年儿童。


10、高端医疗不高端,时势比人强,活着比面子重要,全面放低身段,努力向医保靠拢,面向更为广泛的中产阶层提供服务。


11、线上获客和卖货能力将成为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生存的基础技能,核心都是为了降本增效,贴补机构收入乃至个人家用。


12、轻资产和现金流将成为民营医疗创业者普遍共识。对于天然具备轻资产属性的医生创业者而言,成立医生集团是轻资产创业标配,创办“小而美”机构是轻资产创业高配,组成“小而美”连锁医疗集团则是轻资产创业顶配。


13、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管制政策将更大范围、更大尺度地放开,不单单是指部分风险较低的常见病多发病互联网医疗首诊放开和医保放开。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医院不再只是主要面向三甲医院、公立医院以及互联网平台巨头敞开,而是进一步向民营医疗开放。


14、长期严格管制的辅助生殖牌照继续加大向社会资本放开力度,尤其是IUI、IVF-ET、ICSI等常规成熟辅助生殖技术将率先开放,甚至在海南博鳌等特定区域,政策开放尺度还会更大,不仅AID、PGS、PGD等辅助生殖技术进一步放开,连性别筛选都可能在严格限定条件下得以“先行先试”。


15、价廉便利的医疗护理上门服务和线上问诊大行其道,迫于生活压力,医生和护士的积极性也被充分激发。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疗,都常规开设夜门诊。


16、科室共建乃至隐秘型科室承包合作模式又开始盛行,公立医院和国资医院合作科室以消费医疗为主,民营医疗合作科室范围则更广。


17、对于医疗人个体而言,学习充电乃至回炉深造都将成为积极型防御策略,学医的考硕考博,不学医的也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和创业惟艰、运营破局等主题相关图书销量剧增。


18、退休医生“退而不休”成常态,不少转型投资、管理、律师、营销、科研的医生们又回归临床,填报医学相关专业志愿的高考生显著增多,“一技在手,吃饭不愁”成为社会主流择业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林掌柜(ID:kanbingtong) ,作者:林掌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