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不是万能的
今天 (2024年4月25日) 和一位南京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家朋友交流,内容有关最近我们偶尔会交流到的现在如火如荼的出海话题。
我说了一个感受,大意是现在出海的热度堪比几年前的下沉、Web3.0和元宇宙,仿佛见面聊天不谈及这个话题就会很落伍,不谈及出海就好像又被一个时代抛弃似的,实际上大部分嘴上挂着出海,天天参加各种出海大会论坛的人是根本没有找到出海之路的,甚至就是没有机会的。
真正占据海外市场某个生意门路的人是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也没有动力和别人不停地分享交流的, 因为很忙,忙不过来。
今天又看到一位股票博主去了新加坡,他说新加坡早就不是10年前大陆人来这里的感觉了,这里有的大陆都有,比新加坡新,比新加坡好,生活更方便,更便宜,所以不要被所谓的新加坡热迷惑,来这里旅游也不是最好的目的地,来这里购物也没有性价比,除非你是顶级富豪。
我能get他的感觉。
我第一次出国是在2009年,带着一家人穷游吉隆坡、曼谷等,那时候还是开眼界的,吉隆坡的双子塔是有感觉的,繁华的弥漫佛教气息的曼谷也是有意思的。
在此之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最发达的、最便利的移动互联网单一市场国家,通过移动互联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生活便利度上比中国更方便了。
从那时一直到现在,我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出国的神圣感不能说完全没有,但肯定是褪去很多,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去魅”。
我在新西兰、澳洲、英国、意大利、瑞士、美国都大段地自驾过,对那些陌生的地方的基础设施有过亲身的体验,不能说都是落后的、陈旧的,但是比起中国,咱们肯定是不怵的,再也没有当年围观洋人的那种新奇感了。
回到今天出海的话题,最热的就是东南亚,离中国近,并且整个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
整个东盟的人口不到中国的一半,但是分在11个国家里,最大的印尼两三亿人口,越南和菲律宾也是近亿人口,这三个国家是相对大的国家市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是相对成熟发达的市场,但人口最多就是泰国的不到7000万,老挝、柬埔寨就很落后了,缅甸不用说了,现在还是军政府管制的内战国家,剩下一个文莱和东帝汶就太小了。
这11个国家有十一种货币,虽然英语在大部分国家可以通用,但是都有本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字,宗教上泰国、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是南传佛教国家,菲律宾是天主教,马来西亚、印尼、文莱是伊斯兰教,新加坡和越南相对世俗,但其中的民族也有各种的信仰。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统一的市场规则、文化、语言、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虽然各地域有差异。
我以为对大多数行业在中国如此大的单一市场里都找不到机会,想去海外市场只会更难,效率更低,成本更高。
特别是对餐饮、零售、服务这些完全依赖人口规模和购买力的行业企业,河南省和山东省的人口规模接近印尼,大部分省的市场规模都超过东盟除了印尼之外的所有国家,新加坡的市场规模也就是和上海差不多。
更不用说所谓非洲的那分散的50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没错,那里是很落后,中国很多产业可以降维打击那里的市场,但是效率、汇率风险、不可抗力的政治风险等等,这些都要在所谓的收益预期里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和老板在中国的生意远远没有到顶,没有充分占据市场,甚至都还是一个区域性企业。
面对现在出海的泡沫潮,一定要冷静,要清醒,可以出去看看,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但是轻易不可动。
你的生意在中国充满着巨大的机会,任何一个行业不存在饱和之说,因为一定要更新,消费者一定会厌倦,审美一定会疲劳,很多占据优势的企业也一定会犯错,所以从一个省做到另一个省,从自己的核心行业做到上下游的延伸行业,从前端品牌走到后端供应链,从后端供应链开始学做品牌,这些都是机会,这里的挑战还不一定有你出海面临的大,毕竟这里是你最熟悉的地方。
对于出海有两种企业或许是对的,一是已经在中国做到领先位置的企业,可以在财力、人力冗余的条件下开拓海外市场,二是在国内实在活不下去了,华山一条路,选择一个新市场重新开始,做好自己这一代和下一代接力创业的准备,实际上今天在欧洲那些做零售、服装、餐饮行业,温州、莆田人都不是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至少是两代以上人在那里接续创业。
最后,别用出海作为自己不行的借口,越热的时候越要冷静,理性分析一下,最大的机会还是在中国,或者说基本盘在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泰格说实话 ,作者:嘟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