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氢能+天然气】新冠相关的投资机会有哪些最新进展?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投资最核心的就是高效率且高质量的信息获取。大多数人获取市场动态信息是靠券商的研究报告,但研报专业性强、文字晦涩、各大券商的研究报告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对于个人投资者,怎么才能快速找到研报中的有用投资信息?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3月25日的3篇精选研报:

 

西南证券-《新冠专题合集:新冠疫苗、核酸抗原检测、特效药:预防、检测、治疗,三位一体》(上)

 

一、新冠疫苗:国内序贯方案公布,民营企业有望持续放量 

 

1、全球已上市的主要新冠疫苗品种: 灭活、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mRNA等技术路线。mRNA 疫苗的有效性在基础免疫中效果最佳。

 

2、国内已上市8款 :其中北生所、武汉所、科兴、康希诺是有条件批准,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和医科院是紧急使用。

 

3、序贯方案: 中国7款获批疫苗均可进行同源加强, 其中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以及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用于灭活疫苗的序贯加强。 从有效性上来看, 均好于灭活同源加强,学术推广更有优势。

 

4、接种情况和市场空间:

 

1)基础免疫情况: 中高收入以上国家比例在80%左右,剩余存量市场较少,中低收入以下国家有半数人群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低收入国家接种比例仅为6%。目前对于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保障主要由COVAX提供。

 

国内企业未来份额可以通过3个途径获取:

(1)类似康泰生物获AZ授权形式出口海外(但单价较低);

(2)自主出口,通过WHO的PQ认证,如康希诺、 智飞生物。

(3)降价加入COVAX,因低收入国家虽然渗透率提升空间大,但支付能力较差。 

 

2)加强免疫情况: 目前全球比例约为15%,其中中国为35.6%。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数据,推算我国目前加强针市场约5亿剂左右。

 

西南证券认为主要影响民营企业国内加强针份额的因素有:(1)民众接种意愿的选择,是否愿意接受异源序贯;(2)国家资源分配。(3)企业、政府、疾控等多方宣传能力、力度。

 

5、现有疫苗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表现:疫苗仍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手段

 

1)基础免疫对于Omicron的有效性较低;

2)加强免疫针对Omicron的对比Delta毒株稍弱,但仍能保持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

 

6、加强针临床结果

 

目前, 加强针效果最好的是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加强针的有效性达到了95.6% ,且入组人数最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Moderna采用的桥接试验也证明了加强针的增强抗体水平的作用。

 

康希诺和智飞生物新冠疫苗加强针对比灭活来看,有效性数据较好,但其中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但国内两家企业临床试验的入组人数对比海外来看相对较少,数据的扎实程度对比海外还有一定差距。 

 

二、核酸/抗原检测

 

1、核酸检测仍然是新冠肺炎检测金标准:准确性高、特异性强。

 

核酸检测试剂盒中引物探针等原材料主要从美国进获得,疫情契机下,国产供应链自主可控趋势正盛。 目前核酸检测试剂盒毛利率为80%左右。

 

国内共获批30款核酸检测试剂盒,其中华大生物及圣湘生物的灵敏度水平较高,检测下限低至200copies/mL以下。

 

2、国内企业新冠抗原家用自测的布局

 

1)国内现状: 国内目前已获批14款新冠抗原检测试剂:万孚生物、诺唯赞、热景生物、万泰、博奥赛斯、乐普、明道捷测、东方生物、明德生物、金沃夫、艾康生物、华大因源、华科泰。

 

2)国内企业在欧洲市场: 供应较为充分, 价格较上市初期大幅下降 ,目前大概2-3欧元。目前获得德国药监局批准有43个,其中中国34个(企业30家),包括安旭生物、热景生物、万泰生物、唯实生物(菲鹏生物控股70%)、奥泰生物、博拓生物、明德生物等。

 

此外,抗原自测还获得欧洲CE认证的有万孚生物、乐普生物、东方生物、亚辉龙、硕世生物、基蛋生物等。  

 

3)国内企业在美国市场: 逐渐被政府接受,目前供不应求,由于美国FDA对新冠抗原家用自测试剂的审批较为严格, 预计未来将较长的时间维持较好的价格体系

 

已经拿到美国EUA证的国产企业有艾康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西门子持证品牌商,东方生物为生产商)。

 

3、市场空间测算

 

未来主要市场预计是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按照总人口和平均检测次数,预计全球市场潜力超过50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据大头(396亿美元),国内市场有望达到84亿美元。 

 

国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氢能专题研究之一:氢能重点产业链分析

 

一、氢产业链上游

 

1、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

 

2、当前全球氢气年产能约7000万吨,我国氢气产能约3342万吨;国外市场以天然气制氢为主,占比约为75%;我国以煤制氢为主,占60%以上。

 

3、我国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较为成熟, 应用比较广泛,但存在单体制氢能力较小、电流密度小、占地面积大等问题。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技术国内外均处于研发和小量应用阶段,我国质子交换膜制氢 技术在设备成本、催化剂技术、质子交换膜本身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4、2019年,我国氢气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其中,煤制氢与产量达到2,124吨,占我国氢能产量的63.54%,天然气制氢产量为460 万吨,占我国氢能产量的14%,而电解水制氢产量仅约为50万吨。

 

5、我国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可作为我国氢能发展初期的过渡性氢源。化石能源制氢过程碳排放巨大,而在工业副产物中提取氢气既可减少碳排,又可以提高资源 利用率与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排空的工业副产氢产量约为450万吨,可供97万辆氢燃料公交车全年运营。

 

6、氢储存的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但建设成本较 大,目前我国仅有100km管道建设。

 

7、长期以来,受制于换热器、绝热器等设备,以及民用标准的缺乏,国内液氢主要用于航天和军工领域,民用液氢推进缓慢,氢液化设备也主要由美国空气产品、 普莱克斯、德国林德等厂商提供。而目前日本、美国已将液氢罐车作为加氢站运氢的重要方式之一。

 

8、 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加氢站设计最大氢气加注容量通常为 500kg/天或者1000kg/天。未来几年,随着设备生产规模扩大以及关键设备如压缩机、加 氢机的国产化,压缩系统、储氢系统以及加氢系统的成本将明显下降,国内加氢站建站成本有望下降超过20%。

 

二、氢产业链中游

 

1、2020年,燃料电池商用车价格约为200万/辆,随着燃料电池系统生产规模化与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在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5-10万辆 的预期下,我们预计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价格将以每年10%的幅度下降。

 

2、2019年年产量规模达到百台以上的企业有四家,即上海神力、大连新源动力、江苏清能、广东国鸿。国际燃料电池堆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拥有较大的市场 份额。加拿大巴拉德(Ballard)公司、水吉能(Hydrogenics)公司等,以产品销售、技术许可、合资建厂等方式在燃 料电池堆输出总量上达到1400多台,占2019年国内电池堆总量的46.7%,其中仅巴拉德一家就出货1370台,占据进口电池堆的97%。

 

3、燃料电池电堆可谓氢能源车的心脏,燃料 电池电堆成本占据燃料电池系统成本60%以上,因此降低电堆成本是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关键。相比国外燃料电池电堆,国内电堆在核心材料缺乏与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短板,也是燃料电池电堆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从国产化率方面来说,空压机是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中国产化程度较高的一款。据势银(TrendBank)统计,相对于其它辅助系统产品而言,空压机已经较早的 实现了全功率段国产化,目前国产化率接近100%。

 

5、国内燃料市场目前市场区域性订单多,同时批量供货的竞争者开始增多,市场竞争开始由一向多发展,市场集中度逐年下降,2020年CR5为64%,较2019年降 低14%,预计2-3年内仍会下降。未来几年,随着国产核心零部件的规模化以及竞争加剧,未来几年电堆售价有望按照每年25%-30%的速度下降。

 

三、氢产业链下游

 

1、根据上海、北京、广东等十个省份及直辖市明确规划,2022/2023/2025年加氢站数量为420/597/927座,2020- 2025的5年CAGR复合增长率为51%。根据目前加氢站建设成本约1500万,以及未来加氢站建设成本下降幅度为每年100万进行测算,2021-2025年加氢站建设累 计新增投资约将增加95亿元,年均17-22亿元。

 

2、根据上海、北京、广东十个省份及直辖市明确规划,2023和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3.01和7.95 万辆,2020年底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7352辆。我们预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2025年销量从当前不足3000辆增长到2.5万辆,未来4年CAGR为88%。

 

3、根据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功率为100kW,燃料电池电堆当前价格为3000元/kW以及年均下降幅度为200kW/元进行测算,2021-2025年燃料电池电堆新增市场需 求的CAGR为87%。2025/2030年,燃料电池电堆新增市场分别为75/238亿元。

 

4、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其上游零部件膜电极与双极板市场需求随之增长。我们根据目前各省市发布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投放量规划预测,2021-2025年我国 氢燃料电池车用膜电极与双极板的年新增市场需求的CAGR为83%。2025/2030年前我国膜电极新增市场37/173亿元,双极板新增市场将达到12/52亿元。


光大证券-《天然气行业深度报告:碳中和加速能源转型,我国天然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一、碳中和目标加速能源结构转型,天然气替代煤炭需求广阔

 

1.2020年9月22日,“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提速,据《中国“十四五”天然气消费趋势分析》中的测算,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天然气需求CAGR有望达到5.8%。

 

二、短期供给端推动价格上涨

 

1.海外天然气供给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1)受新冠疫情影响,2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滑坡。 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球天然气产量为3.85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3%,下降量最大的是俄罗斯和美国。同时,全球天然气勘探活动有所减少,2020年世界天然气总探明储量188.1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2%。

 

2)欧洲天然气库存处于近几年的低位。2021年11月,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仅为889亿立方米,远低于2017-2020年同期平均水平1071亿立方米,天然气库存仅为满负荷水平的73.6%。

 

2.国内天然气价格高企,高峰限电开工率不足

 

1)我国进口LNG到岸价格自2021年3月以来一路走高。截至2021年11月30日, 我国LNG到岸价达到37.22美元/百万英热,同比上涨479%。

 

2)2021年上半年国内对天然气需求大增,1-6月消费量同比增长20%以上。 7月以来,我国液厂进入集中检修期,随着停机检修厂家增加,我国液厂总体开工率下降。此外,由于电力供应紧张,7月下旬西部地区开始执行高峰限电,液厂开工率进一步下滑,LNG供应收紧。

 

三、国内需求高速增长,进口依存度持续提升

 

1.近年来,由于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速度缓慢 ,主要以提高储采比的手段增加天然气产量,但是产量增速不及消费,进口依赖进一步加强。

 

2.中石油的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自2013年的最高点10.96万亿立方英尺下降到2020年的4.43万亿立方英尺,中石化的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亦从最高时的超过3万亿立方英尺缩减至2020年的1.12万亿立方英尺。 勘探速度缓慢的背后是油气勘探开发投入不足。

 

3.2011-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从1026.9亿立方米增至1888.5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速7%;消费量从1308.74亿立方米增至3250.37亿立方米,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1%。 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长不及消费需求的增长,进口依存度从22%上升至42%。

 

四、风险提示

 

1.原油价格大幅下行的风险;

2.天然气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