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接近30万亿,能否再现“大象起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 ,作者:汪青,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4日,上海地区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李聪告诉经济观察报,今年以来,前来网点咨询或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明显比去年多了起来。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还是固定收益型和现金管理型产品,尽管这两类产品今年的收益有所下滑,但客户对收益的预期值也在下调,稳健的产品更受青睐。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截至6月中旬,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一度接近30万亿元大关。随后,受季末回表压力影响,整体规模有所下降,但整体影响较小。
华西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肖金川测算,6月银行理财规模合计下降了6402亿元,但远低于2020年以来同期降幅。历史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每年6月理财规模分别下降了1.47万亿元、1.40万亿元、0.80万亿元、1.18万亿元。
多位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受存款利率下调、“手工补息”行为被禁带动下的“存款搬家”,以及银行理财产品降费等措施的综合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有望在下半年突破30万亿元。
逼近30万亿
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旬,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已超29万亿元,达29.85亿元。截至6月末,受回表影响,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回落至28.06万亿元,不过仍较2023年年底增长约1.26万亿元。
从产品类型方面看,上半年固收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显著增长,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则出现下降,这也意味着,投资者避险情绪仍然较高。
在李聪看来,银行存款利率一再下调,以及“手工补息”被监管明令禁止,是导致存款资金开始向银行理财产品倾斜的重要因素。“现在三年期的定期存款产品利息只有两个多百分点,以往客户特别喜欢的大额存单,现在各家银行是否发售都存在不确定性。退一步说,即使有发售,客户能不能抢到,以及只有两个多百分点的利息对客户的吸引力又有多少?这些问题都需要客户考虑清楚,对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可能是当下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李聪说。
对于本轮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存款利率的下调降低了存款对理财产品的替代效应,并且经过前期市场调整和修复,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心逐渐回升,因此投资意愿也在增强。同时,债券市场的良好表现也为固收类理财产品提供了稳定的收益来源。“当然,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的行业政策以及加大查处力度,也在不断规范和引导银行理财市场朝着更合规、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江瀚称。
6月28日,因理财业务存在违规行为,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和中银理财在内的5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罚单,合计被罚2900万元。罚单信息显示,银行理财产品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以及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已成为监管部门处罚的重点。
华东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信息披露其实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规范、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导致投资者难以全面了解产品风险和收益情况。此外,投资者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也可能会让一些潜在的风险被忽视或隐藏。
在江瀚看来,季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下调也在意料之中,由于银行季末对存款需求有所上升带来回表压力,但今年数据可以看出来受季节性影响不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相比往年,大行6月末理财回表可能高达1.5万亿元。由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财产品到期设置等因素,历史上季末理财规模多为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这一现象在母行存款压力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显,两者在2018年—2023年环比降幅均值分别为1.30万亿元和1.27万亿元。
理财规模回落后能否再度攀升?对此,明明认为,从历史数据看,银行理财公司有在下半年冲量的惯例,其中国有银行旗下理财公司最为明显。预计在国有行带动下,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重新站上31万亿元的历史高位。
李聪表示:“目前看来,客户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既往业绩表现不错的产品,一般发售很快就能卖光。再加上近期有消息说银行定期存款还要迎来一波下调,因此预计下半年银行理财对客户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强,规模也将继续增长。”
李聪称,今年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能达到3%以上,甚至有部分可以达到4%,对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
随着理财产品客户群体的逐年上涨,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应运而生。宁银理财方面表示,自2024年年初以来,风险评级R3以上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以及募集规模较去年有所提升,多家机构已经开始布局红利、高股息、黄金、量化等主题型产品。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布局多元化的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银行理财降费留客
除了外部因素影响外,银行理财公司主动下调产品费率,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因素之一。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6月份以来,包括农银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上银理财在内的十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下调部分产品的费率,甚至有部分产品推出“零费率”。
比如,招银理财此前推出的“招银理财招赢日日金20号现金管理类理财”“招银理财招赢日日金8号现金管理类理财”等多只现金管理产品将管理费率调至0。
银行理财通常会收取以下费用:固定管理费、托管费、销售费、超额业绩报酬、认购费、申购费以及赎回费。其中,认购费和申购费在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收取,赎回费在赎回产品时收取。
普益标准统计,今年以来,收取认购费和申购费的理财产品比重不及1%,收取赎回费的理财产品比重不超过5%。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固定管理费率和超额业绩报酬计提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而托管费率和销售费率则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下调费率的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主要是以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为主。
对此,李聪表示,考虑到最近业绩比较基准整体有所下调,银行理财产品主动下降费率也是给到客户一定的收益补偿。
江瀚认为,受国内“资产荒”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理财产品的“阶段性降费”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从盈利角度考虑,后续下调空间有限。“降费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投资者,但并非长久之计。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投资者理财意识的提高,银行理财公司需要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江瀚表示。
实际上,为了应对市场变化,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加大公司投研、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宁银理财方面表示,公司沿袭母行基因,大多擅长固收类资产投资,但在混合、权益或衍生品类等其他多元投向产品方面,与公募基金相比存在一定短板;同时,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的市场环境下,客户的理财需求也日益丰富,对财富多元配置的要求逐步提升,对理财子公司全方面的经营提出了挑战,理财子公司在投研、营销、风控和科技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
“数字化转型赋能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大资管行业竞争中实现突围的发力点。得益于数字化转型,不仅升级了我们的业务模式,还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提供了助力。”宁银理财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