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可能是愚蠢的表象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 ,作者:吴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466年,雕塑家阿格斯蒂诺为佛罗伦萨大教堂雕刻大卫雕像,在大理石上只标示出雕塑的腿、脚和衣服褶皱的大概轮廓,接下来的二十五年大理石被荒废着,直到米开朗基罗接手。不久谣言开始流传,说米开朗基罗进展甚微,会连续几个小时盯着大理石,什么都不做。有朋友问他,你在做什么?他只是简单回答,我在工作。多年后,在大理石块已经变身为大卫的伟大雕像后,他才说:我看到了大理石中被禁锢的天使,于是一直在雕刻,直到放他自由。


艺术家和匠人不同,这一点大多数人不一定清楚。匠人需要不停地劳作才能完成一批又一批的作品,艺术家却需要等到灵感喷涌而出的那一刻才能创造出佳作。换句话说,衡量艺术家,并不需要监测他每天都在做什么,灵感的捕捉与积累,很难用惯常的方法来衡量。只有最终作品才能衡量艺术家成就。


米开朗基罗的遭遇恰恰是今天的知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知识工作者包括艺术家、作家、教授、专业人士,也包括企业家。他们的工作有三个特点:非标准化,需要极大的创造性;经常要解答复杂未知的问题;很多时候思考重于行动。问题是,针对米开朗基罗的偏见今天也很普及,如果一个知识工作者无法对外展示他在做些什么,就会有人质疑他,言下之意就是怀疑他在偷懒。


知识工作者应该学习米开朗基罗,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事实上,现代的知识工作者很难这么做。他们更多的选择与管理者共谋,让虚假工作 (Pseudowork) 变得风靡一时,其结果是日常工作时间常常被各种关于工作的表现和沟通充满,真正的工作没时间做,一天到晚忙得要死,效率反而不高,思考和充电的时间一点都没有,更不用说宏大一点的创意了。


针对这一困境,新出版的《慢是一种新生产力》 (Slow Productivity) 一书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慢下来,这其实也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忙是新的蠢 (Busy is the new stupid) ,这句话曾流行一时,我几年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慢是新的快。网络流行语让很多人觉得刺耳且不通顺,其实要传达的意思是一样的。终日忙忙碌碌,结果很可能是成就有限。在剧变的时代,与其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填满,不如有张有驰,一方面许多工作需要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也需要留给自己充电和休整的时间。


在《理解生活中的情绪价值》中,彭凯平教授强调宁静的力量。他援引美国学者皮克·耶尔的话说,“每个人在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留白空间,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中国山水画喜欢留白,这是创造意境、留存想象的空间。慢、享受心灵的宁静,给忙碌的生活留白,有更深层次的意思,那就是能跳出局部和细节的当下,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大的格局,有机会思考长远,因为当我们平静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开阔、更深邃。


《慢是一种新生产力》给出了慢工出细活的三点建议:做事要做减法、做事节奏遵循“自然”节奏、专注质量。虽然中外企业管理文化有差异,但不少实用的小贴士值得我们思考。


一、做减法


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取舍,懂得放弃,懂得做减法,才能抓住工作的要点,专注于真正带来成功的工作。忙碌很可能没有喘息和自由联想的时刻,也就扼杀了可能浮现创造力和洞察力的时刻。忙碌的人未曾意识到,让无意识思维过程浮出水面,比整天忙忙碌碌于解决问题,也许更有成效。


做减法,首先要改变用各种各样的事务把自己每天的日程填满的做法。减少日程,给自己的工作留白,留下“空闲”的时间,这需要我们清晰地梳理自己的工作,分清楚到底哪些是重要的工作,哪些是“表演的工作”。


当下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中有太多“表演的工作”,或者说“伪工作”。“表演的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表演给领导或者同事看的工作,为了给别人留下自己很忙很努力的印象。哪些是“表演的工作”呢?比如说,收发大量邮件,参加各种视频会议不管与自己工作是否密切相关,各种给领导看的总结报告也可以归于这一类。现在许多知识工作者大量时间花在开会之类的“表演的工作”中,真正落在自己手头工作的时间反而不够了,加班也因此成为常态。这些都需要改进。


做减法有不少具体的小技巧:首先,要对即时沟通说不。现在许多人的工作都在微信上,期待一条微信马上及时回复,这么做貌似高效,其实是让工作变得更加碎片化,很容易打乱工作的节奏;第二,尽量减少同时做几件事情,把一件事做好比同时做几件事情相互干扰要高效地多;第三,使用软件和服务时尽量使用付费版本,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节约时间,减少干扰,增加专注力,其实非常重要。


另外,还可以向工业生产的流程管理学习。就个人而言,工作也需要分为正在做的,和即将做的。正在做的工作忙完了,才将即将做的工作安排进来。从团队协作来讲则需要改推 (push) 为拉 (pull) 。知识工作者之间的协作同样遵循木桶原则,最短的那块板是团队的瓶颈。推和拉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前者是只忙自己的,会在组织中制造瓶颈;后者是按照最慢的节点的节奏去推进,强调公开透明,反而有助于整体效率的改善。


二、遵循自然节奏


人类学家对世界上硕果仅存的狩猎部族研究发现,他们每周工作的时间很少,二十个小时就足够全家吃饱了,有更多娱乐时间。狩猎者所遵循的就是自然的节奏。


狩猎时代基本上是按照自然规律——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的规律——来规划作息。其实农耕时代也遵循自然规律,也有秋收冬藏的区别,秋天繁忙,而冬天反而是休养生息的时间,一年之中也能做到有张有弛。但到了工业时代,每天都是繁忙的秋天,反而没有休息的时间了。换句话说,我们做事的“异化”其实是过去250年工业时代才出现的。


创造不是生产,很多时候急不得。遵循自然的步伐,对于重要的工作,并不需要赶。越重要的工作越需要沉淀,让它按照瓜熟蒂落的方式推进。


撰写007系列谍战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就是如此。他在二战之后担任英国一家大媒体的国际编辑,但签署了一个特别的合同,每年只工作十个月,每当伦敦进入冬天,他会到牙买加热带海岛上的小屋子里度假放松。刚开始是享受牙买加冬日的暖阳,在海岛上无事可做,就开始写小说,007系列的第一部《皇家赌场》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这也成为他的习惯,每年秋天构思下一部007小说的框架,冬天休假的两个月完成初稿,春天回到伦敦再改定。换句话说,弗莱明找到了自己工作的韵律或节奏。


这就好比锻炼身体,每个人都知道锻炼身体一开始需要热身,等身体都灵活放松了之后才正式开始锻炼,结束之后也不要马上停下来,最好再来几分钟的缓和运动。工作也是如此,有张有弛是最好的节奏。有家常年被评为“最佳雇主”的软件公司的做法就是遵循二八定律,努力工作八周,然后两周放慢节奏 (slowdown) ,让大家休息充电。这与锻炼身体也是一样,不能一直满血冲刺,还需要慢下来舒缓运动。


偷得半日闲,其实也不错。职场就得学会偷油,老板对这样的偷油其实应该鼓励,毕竟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已经不再是朝九晚五。一个建议是每个月找一个下午溜出去看一场电影,或者逛一逛博物馆、美术馆 (在混合工作的时代,也许已经不需要溜出去了,可以直接翘班) 。这种节奏的改变和跳出惯常工作的框架对于个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另类刺激和休息。


三、专注于质量


怎样才算“专注于质量”,起码有三层意思:首先,要禁得起诱惑,为了做成大事,短期内可能要学会放弃机会,拒绝诱惑。这也是一种另类的做减法。第二点,高质量原创的结果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追潮流,这就需要有主见和定力,需要自己有判断力,需要减少外部的压力,给自己更多创造的自由度。对知识工作者,尤其是艺术家而言,高质量,其实是做好自己的代名词。但做好自己需要时间,需要坚持,当然也需要一个相对压力不是那么大的外部支持环境。


第三,高质量需要避免透支,需要有意识去充电。太忙而无暇学习,没有时间放松,就可能透支。充电需要培养自己的品味。审美很重要,因为它有潜移默化的功能。“通感”可能是更好的方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压力,缺乏自由放松;在一个全新领域去感悟,去提升自己鉴赏和审美的能力则完全不同,触类旁通,也可能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带来惊喜。


比如《慢是一种新生产力》的作者就把看懂电影作为一个培养自己审美的兴趣爱好,不仅是看电影,还从专业杂志和社群中理解专业人士对电影以及电影背后的镜头、剪辑、布景等一系列内容的评价,提升自己的鉴赏力。


四、慢食运动的启示


本世纪初,麦当劳要在罗马城内著名景点西班牙台阶附近开设一家连锁店,引发当地人的反弹。面对麦当劳所代表的快餐 (fastfood) ,当地人针锋相对地推出了慢食运动 (slowfood) 运动,强调使用本地和当季的食材,保护当地饮食文化,餐饮要节奏放慢,回归餐饮作为社区枢纽的传统地位。慢食运动的口号是:为了逃离快餐的单调乏味,让我们重新发现当地美食的丰富品种和香气。


慢食运动并不是那种一时兴起的怀旧情绪,如果单纯是怀旧根本无法长久;也不是对外来全球化餐饮的简单打压——它反对的是快餐所代表的饮食文化对意大利既有饮食文化的挑战。换句话说,如果大量传统饮食被快餐所替代,饮食文化中的多样性,本地饮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本身就会消亡。慢饮食的意思就是你不仅仅是在吃饭,你还在体验当地的食材,当地的文化,与当地的社群建立紧密的联系。慢食运动不仅仅停留在对快餐的批判上,还提出了竞争性方案,希望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重新组织起来的慢食餐饮业可以抵御快餐。


慢食运动反对的是快餐所带来的铺天盖地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恰恰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拥抱“慢是新的快”。当快成为主流,用效率的单一维度去取代工作和生活中的多个维度的时候,结果并不那么美好。快餐作为现代社会的代表,无论是文化上的简单粗暴,还是从口味到营养的匮乏,甚至引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等慢性病,都需要某种程度的纠正。相比之下,慢食运动呼唤的是恢复本地饮食文化的传统与丰富,以及饮食本身的健康。


针对当下简单图快、追求效率的工作方式,也需要慢食运动那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变。慢食运动也因此带来了两点非常重要的启发:第一,真正有效的改变需要提出一个可行的另类选项。第二,这个另类选项最好经受过历史的考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激进策略。《慢是一种新生产力》就是要对当下职场过于追求忙碌现象的矫正。知识工作者能够慢下来,最终的成果可能更好,因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其实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你到达那里的速度,或者你在中途以疯狂的忙碌给人留下的印象。


当然,置身于当下的语境,忙碌也许是不少人逃避焦虑的选择。但在经济下行、职场充满不安全感的当下,慢下来或许是更重要的。现在已经不再是“你只有拼命奔跑,才能待在原地”的时代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