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近在看伯克希尔股东会问答,经常有股东问到:我们如何抵御通货膨胀?巴菲特的答案就是:抵御通胀最好的方式就是你自身的真本事,比如你是当地最好的律师,或是当地牛逼的医生之类的。第二个方式就是投资一个不需要太大投入就能有高回报率的公司。


这个答案,就好像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一样,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理解?所以这个问题在股东会上提到的频率很高,巴菲特每次的答案都一样,只不过表达方式和详细程度可能不同。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在此我谈下自己的理解,大神可能觉得这是很简单的问题,下面就可以不用看了。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小时候100元比现在100元能买到的东西多得多,所以,即使你们家这些年的钱翻了几倍,却不一定更富有。货币的价值来源于它背后能换取的东西,货币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是多少数额也不重要。


为什么你是当地最好的律师,就不怕通胀呢?现在大家愿意花1万元请你写一份合同,如果货币贬值十倍,大家就愿意花10万请你写合同。如果货币是贝壳,大家还是愿意花同样购买力的贝壳请你写合同。如果没有货币,大家愿意用同样价值的实物请你写合同,比如给你一头牛啥的。所以无论通胀啥样,无论用什么做货币,作为最好的律师,你的劳动都能换取相应的购买力。


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你能涨价,作为最好的律师,你的服务费当然要随着通胀不断提价了,甚至提价幅度高于通胀。但是在通胀的背景下,绝大部分东西都在涨价。没啥差异化的生活必需品,吃的、穿的、用的,也在涨价,其实通胀更多就是以这类生活必需品的涨价来衡量的。如果只是茅台那些奢侈品不断涨价,其他东西没涨价,那对货币购买力没啥影响,对老百姓生活也没啥影响。


既然是通胀,就是大部分东西都在涨价,虽然它们也能随着通胀而涨价,但不一定能抵御通胀。提价能力很强,长期能以高于通胀的幅度提价的产品,当然有助于抵御通胀。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原因是:投入产出比。律师的投入是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写一份合同一个小时,收1万。未来货币贬值了,写一份合同收10万,还是花一个小时。尽管未来的10万和现在的1万是一样的购买力,但是他花的时间也是一样的,也就是他的投入是一样的。所以他的价值不会因为通胀而下降。


这就是巴菲特说的抵御通胀的第二个方式,投资一个不需要太大投入就能有高产出的公司。


为啥这样的公司能抵御通胀?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赚钱能力10%的企业,相当于你有100元,今年赚了10%,到年底就有110元了,但今年货币贬值了10%,那你差不多等于没赚钱。赚钱能力100%的企业呢!相当于100元到年底就有200元了,尽管贬值了10%,但还是比年初富有得多。


公司的赚钱能力,在财务上就是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会因为高负债率,或账上大量现金或其他原因,不一定体现公司真实的赚钱能力) 。赚钱能力的商业实质是投入少,产出多。我们这里就暂且用净资产收益率来代表这个商业实质。


为什么净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即使产品能随着通胀而涨价,也很难抵御通胀呢?


假设有一个净资产收益率10%的公司,是生产鞋子的,产品可以随着通胀 (10%) 而不断提价,每年也提价10%。公司净资产1000万,年产10万双鞋,售价100元每双,净利润10元每双,也就是年销售额1000万,年净利润100万。由于鞋子每年可以提价10%,十年后就是现在的2.6倍。因此,即使公司没有扩张,还是生产10万双鞋,十年后销售额已经达到2600万了,由于成本和费用随着通胀也在上涨,因此净利率还是10%,年净利润就是260万了。


你可能会说,我利润的上涨是因为产品涨价而获取的,我还是生产10万双鞋,规模没有扩大,我不需要更多的投入。你依然只需1000万净资产吗?那你的净资产收益率岂不是会越来越高?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即使你没有生产更多的鞋,你没有扩张产品线,没有买更多机器设备,没有请更多工人,你的投入依然会越来越大。


通货膨胀,不只是你的产品涨价了,别的产品都在涨价。10年后,你的机器设备在不断淘汰更新,现在一台机器10万元,十年后就是26万了。所以你生产同样多的鞋,同样多的机器设备,你要付出2.6倍的代价。存货呢?以前你存100万的货,现在同样的多的货,需要260万元了。应收款呢?客户以前1万双鞋的订单,100元一双,欠你100万,现在还是1万双鞋的订单,欠你260万了。同样是生产10万双鞋,以前你只需要1000万来运营,现在你需要2600万。你的净资产收益率还是10%,不会上升到26%。


净资产从1000万增加到2600万,你就要再投入1600万。十年里面所有的利润都要投进去,虽然这些钱在利润表上显示为利润,长期来说经营现金流也和利润一样多,实际上十年来你没有得到一毛钱现金,但你得到了一个利润增长2.6倍的企业。问题是,在通胀10%的背景下。现在利润260万的企业,和以前利润100万的企业,是一样的购买力。


等于你十年的努力,只是维持了财富没有贬值,并没有赚钱。实际上这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你没有变穷,也算是抵御了通货膨胀。如果你把钱存银行,在10%的通胀下,十年后你还剩多少购买力?所以光是保持不倒退就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了。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实际情况是通胀一直在继续,而你的产品不一定能随着通胀的节奏均匀涨价,在某些行情不好的年份,可能还要降价,而同期成本和投入不一定会降,这就出问题了,最终并不能抵御通胀。


顺便谈一个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有些人会说,折旧费作为费用已经扣除过了,相当于我每年已经投入了相应的钱去抵消固定资产的贬值了。为啥我还要投入新的资金 (净利润) 去购买固定资产来维持原来的生产力呢?


比如说我公司有一辆卡车,价值50万,使用寿命十年,每年折旧费5万元。相当于我每年都往这里面放了5万来反映车的贬值速度了,我的利润是扣除了这个5万后的利润。你以为你的利润就到你口袋了吗?没错,你每年放了5万,十年后折旧账户就有50万了,这时候你的车也报废了,你得重新买个车,只不过这个时候物价涨了2.6倍,需要130万才能买一辆同样的卡车,你还要再从口袋里面掏出80万 (净利润)


如果公司有一个100辆车的车队呢?那每年都会有一些车淘汰,每年都会买一些新车,来保持100辆车的规模。虽然车的数量没有增加,但在财务上你会看到,固定资产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你每年要投入比折旧费多得多的钱,被迫把利润都投进去,只是为了维持原来的生产力。你觉得利润进入口袋了,肉吃进去了,实际上你都要吐出来。你如果想把利润留在口袋,不把肉吐出来。那你的车队规模会越来越小,最后被市场和对手淘汰。


对于以固定资产为代表的非流动资产是如此,对于存货和应收款那些流动资产依然如此,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你必须投入更多流动资金来运营,才能维持原来的生产力,保持不倒退。


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很高的公司,维持同样的生产力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因为他十年后买一辆新车也会更贵。只不过他只需要10辆车,就能赚到你100辆车那么多钱。他只需要投入利润的10%来维持原有的生产力,就能在未来十年让利润翻2.6倍,保持购买力不贬值。剩下90%的利润,都是自由现金流。如果公司有超出通货膨胀的成长空间,他只需要额外再投入一些利润,就能让公司未来价值的增长远超2.6倍,打败通货膨胀。即使这样,公司还剩下很多利润。这才是抵御通胀的关键。


通货膨胀实际上是每个人都在面对的事情,只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太多的资产,即赚即用,他们对通胀的感受是物价上涨,生活成本更高了。而对于有更多资金的人来说,比如你有一百万,一千万存在银行,每年都在贬值,这个贬值的威力时间久了是巨大的。


我身边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为此而焦虑,他们每年都有不少的钱进来,但不知道这些钱该放哪里去。并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是巴菲特,都很擅长投资,都能找到资金有效保值或利用的好去处。这样的人,在中国有很多。不是中国有钱人更多,而是中国没有什么投资的渠道。


所谓闲钱投资,指的就是这个,就是你未来多年用不上的钱,不管这个钱是多少,是十万还是千万,关键是你用不上。因此,投资的首要目的也不是赚钱,而是保值,就是抵御通货膨胀。当你有一千万闲钱的时候,你对保值的需求就会特别强烈。不要以为保值的目标太低,在我国,这种闲钱的体量是巨大的,而相应能保值的投资方式极少。


我们的资本市场很不成熟稳健,很难让这些闲钱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过去,巨量闲钱最大的去处,可能是买房,因为房子一直涨,他们觉得房子至少可以保值,而且这个房地产市场体量很大,能容得下很多闲钱。


对于不用闲钱投资的人,他们肯定不满足于只是保值,毕竟钱也不多,保不保值不重要,而且可能三个月以后就要把钱拿出去满足生活需要了,因此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短期内大赚一笔。长期平均来说,他们大概率是亏的,还不如目标只是保值的人。但你要他们以保值为目的,不太可能,都是想用小钱来发财的。所以投资很有意思,有钱人只想保值,觉得自己不懂投资。没钱人觉得自己能获取超高回报率,发家致富,因此总在里面不断尝试,前仆后继,永不放弃。


不过,你怎么想不重要,实质才重要。把投资回报预期降低,门槛就是打败通胀,实际上这个门槛很高,因为很少公司能做到,而股票的实质就是公司。如果你的投资能力很强,能识别竞争力强,长期能打败通胀的优秀公司,并持有之,这样你才有可能跨过这个门槛,这就是投资的实质。


实质不会在乎你资金量多少,也不在乎你的目标有多坚定,虽然你发财的欲望差不多要从鼻孔里流出来,但是,你依然要尊重实质。这就好比婚姻,你越是对爱情充满各种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你越是会失败。降低预期,降低对彼此的要求,也许还要接受很多你不喜欢的事情,最终能携手到终点,就是成功跨越门槛打败婚姻通胀了。也许,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梁孝永康 ,作者:永康赞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