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第一批丁克开始操心养老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距离“丁克”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经有三十年,而国内第一批践行丁克的夫妻,相继步入知天命的年纪。如何规划未来的养老,成为他们即将面对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我们赚的钱,应该够花到80岁了


@Black Tea,60后,现居江苏


我和先生是60后姐弟恋“丁克族”,我奔七,他今年迈入六十大关。因为家里有生意,我们经常分居两地,去年,他决定“退休”,找到信任的人接手,搬回家里住。


坦白说,他刚搬回来那阵,我挺不习惯的,我一个人住大房子住惯了,突然间多出一个人需要照料,我觉得我的日常计划受到了影响。但还好,我们都各自有爱好和圈子,他一个月左右就“适应”了我的节奏。


今年年初,婆婆生了一场病,他家里姊妹4个,除了一个不在本地的,其他都轮番去医院陪护。在医院那种环境,很自然地就会触发对“养老”问题的焦虑, 你能很明显感受到,有亲朋好友过来探望的,床边像是聚积着一股“人气”,跟医生、护士的交流也更多些。


我到现在都记得,他妈妈趁着其他人不在的当口,躺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小声嘟囔了一句,“没生孩子,你后悔吗?”我在那个场景下略点了点头,可是我心里,从没后悔过。


人在生病的时候身体虚弱,情绪会变得更加脆弱,但这些“无助”的时刻并不是促使人生孩子的原发动力,完全出于利己目的的生育,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养老怎么办,这是任何人在迈向老年生活时都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就我们自己而言,财务状况健康,可以衣食无忧地活到80岁左右,包括未来去养老院的开销等等,我们还给自己配置了医疗险和大病险,每年都在私立机构做全套体检,为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身体的潜在隐患。


他有一些家族遗传的慢性病,现在每天我都提醒他按时吃药,定期去医生那里复诊,在目前我们尚未迈入真正的高龄阶段,一切都还在我们的计划掌控之内。未来的事,担心太多没什么用,先过好眼前的5~10年,再去想更长远的事情。


另外, 我们也在考虑跟其他几对朋友“抱团养老”, 他们虽然不是丁克,但子女定居国外,可能一两年才回来探望一次,用他们的话说,“到头来还是只有老两口相互陪伴”。我们几家经济状况都还可以,这几年会结伴自驾出去旅行,同时也是在考察未来“抱团养老”的地点。


我们准备在风景秀丽、交通相对方便的地方租一个大别墅,几个老伙伴住在一起,相互照顾,过过群居的老年生活。有朋友的孩子想把他们接去国外,他们思考后婉拒了,“去国外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待着有烟火气”。


接管亲戚家的孩子,仍然对养老十分焦虑


@雪碧,60后,现居广东


生孩子这件事,需要的是一点“冲动”。 虽然这么说听上去挺不负责的,但的确是我活了大半辈子的一点切身体会。


我跟老公是很早的一批丁克族,结婚很早,25岁之前就结婚了,最开始想的是玩几年,不急,到时候再说。等到了30多岁,当时的舆论全在说高龄产妇不安全,我老公看我不那么情愿,又担心我的身体,就说算了吧,两个人过也是过。


在我心里,多少还是有那么点遗憾。后来因为一些家庭内部的原因,我们“接管”了姐姐家的第二个孩子,一开始是帮忙照看,后来就变成了我们抚养,但是称呼都没变过,还是孩子的小姨和小姨夫。


虽然没有从婴幼儿阶段开始养, 但是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的那种辛苦,我们都经历过。 从照料琐碎的生活起居,到供他读书、受教育,没少操心。而且因为是亲戚的孩子,个中关系其实很微妙,有时候自己也搞不清楚,对他好,究竟是出于亲人的爱,还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留那么一点后路。


小孩高中毕业后就去外省读书、工作了,每年回来看我们的时间就那么几个月,我跟老公时常调侃说,可能自己生一个也就这样,孩子的不确定性太大。


关于养老,我们其实不那么指望他,虽然他嘴上会说客套话,以后肯定不会不管我们,但以后的事谁知道呢?我们不是亲生父母,顶多就是尽了一些养育的责任,真指望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给我们端屎端尿,既不太现实,心里也过意不去。


所以多半的结局还是养老院,我们商量未来去一些生活成本低的东南亚国家,探索“旅居养老”的可能性, 这一切的前提,得是自己的身体还不错。


前两天看到网络上一个妇科医生发的贴子,说一个有孩子的女士生病住院,却把家人都支走了,仿佛一个“有钱没家庭的独身女人”。在我看来,她可能还是对生老病死太恐惧了,所以即便有再多的家人陪伴,她都会觉得不满足。


其实人生的暮年,不都是过好一天算一天吗?跟有没有孩子,关系不大。


成为“铁丁”后,我和老公旅居养老


@奇奇,75后,现居海南


成为真正的“铁丁”,是从我婚姻后半段才开始的。


我是国家歌舞团的演职人员,毕业没多久,就跟比我大七岁、在跨国科技公司的老公结婚了。我心态比较年轻,甚至很多时候还挺幼稚的,觉得自己还是个小朋友,所以一直没有要孩子,二人世界打打闹闹玩到了三十多岁。


我老公后来做上了公司管理层,假期也多,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出去旅游。 看到同龄人为孩子和家长里短而烦忧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活得太自由太幸福了。


但我们两家人的父母都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家长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哪怕是再有主见的人,如果随时要面对父母的唠叨,也会对未来产生焦虑。


再加上十几年前的环境并不像现在,身边比我们小五六岁的夫妻都进入了生儿育女的社会时钟。所以那段时间,我特别迷茫,常常反思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是不是应该顺应前人的传统经验,生个小孩,给我们未来的人生另一个方向?


于是在我33岁那一年,我们开始尝试备孕,但检查结果不太理想,自然受孕概率极低,医生建议做人工试管。


如果说,之前的我还对生育抱有一点点的好奇, 那么做试管的过程彻底粉碎了我对生孩子的期待和幻想。 该打的针、该吃的药都试遍了,两年试管,两次促卵,三次移植失败。家里、单位、医院成了我的三点一线,过程中身体的疼痛只是冰山一角,还要反复经历努力过后的失败带来的精神崩溃。


我的工作性质对外形和精神状态要求比较高,但那段时间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到后来甚至都有点抑郁,对“生孩子”这件事更加厌恶。


在决定放弃继续试管的前一天,我和老公进行了一场很认真的谈话:我们到底有多需要一个小孩?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吗?以后怎么养老?如果有人几年后后悔了怎么办……


我们俩都聊得泪流满面。讨论从认清不会有孩子的这个事实, 逐渐理智地拓展到了规划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要为养老做什么准备。一个月之后,我陪他去做了结扎。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趁着还抓着时代红利的尾巴,我们在南方两个海滨城市买了两套小的度假屋。现在,我的时间越来越宽裕,没事的时候就去那边住,闲来无事还能教当地的小孩演奏乐器。我老公也从大厂“毕业”了,做着自己创业的项目,我们又回到了备孕前那个无忧无虑的状态。等我真正退休以后,每年春天和秋天,都选一个陌生的城市租房旅居,试着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当然, 身体健康对于没有孩子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们现在都非常注重养生;财务方面,只要不过度挥霍,我们俩的钱都还够用,65岁以后的养老生活,我们打算55岁以后再去规划。


我记得非常清楚,放弃试管的那天,我们谈话的结论是:活在当下,不要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耗费太多心力。至少现在,我们应该是做到了。


受访者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 ,作者:Holly、ccc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