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被“黑”,跟喜马拉雅有关么?真相是:寒冬下FM融资都艰难
头图来自海洛创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使用
蜻蜓被曝数据造假,推动者是喜马拉雅
就在上周六,喜马拉雅的PR发给虎嗅编辑两个名为《蜻蜓伪造日活的秘密》《蜻蜓伪造广告数据细节》的文档。
《日活》这篇大致八了蜻蜓利用“普罗米修斯”在安卓手机App后台调用相关进程刷DAU数据,具体路径如下:
蜻蜓在打开后,后台相关联进程有一个名为NotificationService的进程,经过该文作者的反编译发现:
第一步:NotificationService 会在onCreate方法里面调用MessageManager类的restartThread方法。而restartThread方法中会启动一个叫MessageThread的线程。
第二步:MessageThread"执行普罗米修斯"execPrometheus的方法,普罗米修斯最后调用了一个方法doPrometheus,当然中间有一些条件判断,比如多长时间“普罗米修斯”一下,例如:
最后咱来看看这个“普罗米修斯”的最后实现方法:
启动了一个ShieldActivity,当我阅读ShieldActivity的源码惊奇的发现,这个activity居然什么事都没做,是个无界面的activity,类似透明窗口,并且2s之后销毁结束自己。
另一篇《蜻蜓伪造广告数据细节》是称蜻蜓FM用一个看不见的浏览器打开广告主的网站,接着用程序模拟用户行为点击,伪造广告的展示率和点击率数据。
具体实现如下:
1.安装蜻蜓fm后,手机会自动且频频“webview—浏览器”,因为将它设置为“不在界面上绘制”,所以用户看不见。
2.在webview—浏览器里,蜻蜓FM的Zeus(宙斯)神程序会静悄悄地打开广告主投放的广告图片,或者会静悄悄地自动触发广告图片链接并生成一次点击记录。
3.然后再把上述打开和点击的事件纪录发给第三方广告数据监测公司(秒针,admaster,doubleclick等)。
Zeus类里面主要新建了一个WebView(浏览器)对象,但Zeus并没有把webview对象添加到任何可视化界面上,比如常见的Activity/Fragment等。
继续分析,我发现两个关键函数setZeusUrl()和startZeus(),两个函数的实现如下:
原来宙斯是用来在后台偷偷的打开网页链接的,打开的网页用户还是看不到的。
毕竟涉及竞争对手,这样的内容“黑”意太明显,虎嗅抱着谨慎待核实的态度,没有立即编发处理这两则信息。
到了周日,就看见喜马拉雅的公关们都在朋友圈转发知乎的这则帖子: 蜻蜓 FM 伪造用户活跃度等数据是不是真的? 而页面下相关的帖子:“造假黑科技:蜻蜓FM吹上天的黑数据原来是这么来的”已经被删除。可以明显看到知乎这册帖子的主要内容就是和喜马拉雅PR发给虎嗅编辑的文档内容是基本一致,连截图都完全一样的,应该属于同一来源。且不说,这两篇文章由谁主笔,但无疑喜马拉雅在社交媒体和媒体上推波助澜。
周一,虎嗅找到蜻蜓PR 对以上信息进行核实,蜻蜓方面给出的回应是:
文中所提到的“普罗米修斯”是蜻蜓FM用来在新功能上线时进行AB对照测试、统计相关用户指标,以便产品决策的技术框架,事实上专业人士可以轻易的发现此文刻意忽略了其中关键的几处逻辑判断,从而把读者导向伪造日活的错误结论中。
目前更具体的数据证明截至发稿前,还没有给到。
资本遇冷,FM们融资都不容易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周末?仅仅是周末新闻少,比较容易引起大家关注么?虎嗅听到未核实的消息是,蜻蜓本来今天要签投资的,至于今天是否签定了,可以等几天看看蜻蜓是否有融资消息传出。
资本寒冬已至,投资人都希望能以更合算的价钱拿下项目,而像音频App这类型还需要花大钱烧版权、盈利难以短时间看到的项目,必然也是直面冲击。有消息传,喜马拉雅新一轮融资原本估值4亿美金,如今也下调为20亿元人民币了。
喜马拉雅版权支出巨大,变现困难
蜻蜓在融资,喜马拉雅也在。有消息称,喜马拉雅正在筹集一支专项基金来购买部分老股。这份基金的募集书显示,喜马拉雅的营收情况:2014年全年收入587.04万元,总成本5936.15万元,2014年全年亏损5439.11万元。2015年1月到7月,总收入362.05万元,总成本7496.30万元,目前亏损6877.12万元。
已经盈利的营收主要分为广告和硬件两个部分(喜马拉雅还列出了粉丝经济,不过现在平台并没有在这部分产生可观收入),现在喜马拉雅自主开发的硬件有:车载硬件随车听、儿童硬件舒克儿童故事机(与郑渊洁合作)、定位老人的听书宝。有趣的是,在喜马拉雅的宣传上,喜马拉雅上的20岁女生主播采采一年广告收益都有200万。
而喜马拉雅的主要支出是:人力成本、APP推广费用、带宽费用、版权费用、销售相关费用,其中以APP推广费用居首,喜马拉雅号称两亿用户。其次是人力成本,喜马拉雅现在有团队接近350人。对于独家版权,喜马拉雅投资最大,还是原来视频大战的那套思路。 但不同之处在于,视频广告和音频广告受限于表达形式的不同,效果差异也巨大。音频FM即使烧出了用户,目前还是不受广告主的青睐;与视频相比,音频内容终究面临的只是一部份垂直人群(想想广播收听人群规模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规模差异就明白了)。
喜马拉雅占有超过音频市场70%版权内容,其中大部分为3-5年以上独家排他版权授权。与阅文集团(原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公司)战略投资合作,获取其作品长达20年的独家排主要竞争对手的音频改编权。
而喜马拉雅的官方分析透露,喜马拉雅用户2亿,日活数据喜马拉雅是550万,蜻蜓的DAU仅为160万左右。但据消息称 双方差距并没有这么大,更重要的是!蜻蜓的收入规模居然与喜马拉雅相当!
容易以上数据为判断依据,我们可以明确两点结论:
-
喜马拉雅巨大的版权支出对于争夺用户量有成效,但转化成收入方面似乎并不奏效。
-
喜马拉雅宣称2亿用户量,现在的问题不是没用户,而是商业模式单一,而且音频节目广告市场并未启动,盈利为时尚早。
创业维艰,讲好故事活下去成为创业者的第一命题,但烧版权的重资本模式真能把喜马拉雅的故事圆到上市么?回到开头的故事,FM行业内的公关战这并不是第一遭,也不是最后一遭,但是都不能解决有效变现问题的话,只能是一场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