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诞生第一位女总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 ,作者:高欢欢,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明天过后,香港证监会将迎来首位女掌门。
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公布,梁凤仪 (Ms Julia Leung) 将于2023年1月1日出任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接替即将离任的欧达礼,任期3年至2025年12月31日。
今年62岁的梁凤仪,自2018年以来一直担任欧达礼的副手。在加入香港证监会之前,她在当地政府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工作近20年,职业生涯早期曾做过10年财经记者。
过去一年,港股留给大家太多一言难尽的回忆。作为首位女性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未来香港证监会将加倍努力,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从女记者到女总裁
资料显示,梁凤仪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新闻硕士学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梁凤仪成为华尔街日报在亚洲的首批本地记者,专注报道内地新闻。长达10年的记者生涯,为她日后在香港金管局及港府工作期间的表现打下了基础,“我亲眼见证了国内经济在80和90年代的改革开放”,梁凤仪曾表示。
1994年,即记者生涯的第十年,梁凤仪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邀请,考入该局任与媒体相关的新闻及出版处高级经理,后担任助理总裁一职,负责与内地及其他国际监管机构的金融合作事宜。
2003年“非典”期间,梁凤仪和香港官员多次飞往北京商讨相关事宜,尤其在香港与2004年初实现人民币办理业务一事上功不可没。
在加入香港证监会之前,她曾分别为三间政策研究及学术机构担任顾问工作;2008至2013年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
2015年3月,梁凤仪加入香港证监会,出任投资产品部执行董事,主理中港基金互认项目;2016年,梁凤仪转任中介机构部执行董事;2018年3月,兼任证监会副行政总裁,成为行政总裁欧达礼的副手。
时至今日,香港证监会这样介绍梁凤仪——“在20多年的公职生涯中,梁女士一直负责金融市场监管、发展及国际合作事务,对此经验丰富。她曾筹组各亚洲中央银行推出亚洲债券基金;协助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促成中国财政部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及其他投资产品。”
此外,梁凤仪曾担任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员,现任香港货币及金融研究中心应用金融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2014年,梁就亚洲如何抵御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并撰写了《失序的资本》一书。
10月31日,梁凤仪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2上发表主题演说,其中重点阐述了创新与监管对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她表示, 传统金融业乃建基于信任,而信任则有赖于一个平衡各方的监管制度。 但有部分去中心化金融营运商刻意闪避规管,务求尽量减少法律责任及/或监管机构的监督。
她认为,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引领下,各地监管机构将会努力不懈地就如何监管去中心化金融和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其他环节,寻求解决方案,以保障投资者和维持市场廉洁稳健。妥善的监管有利于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并有助建立在公众与传统金融业的对手方之间的信任。
此前,中国证监会宣布支持香港研究推出国债期货,这是继7月公布开展互换通之后的又一举措。
在梁凤仪看来, 互换通是内地与香港市场联通机制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让全球投资者得以从香港接通到内地的银行间衍生工具市场。 互换通和离岸国债期货将一同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管理内地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的高效方法,从而让他们能更广泛地参与庞大的内地债券市场。
“所有这些新的对冲工具都能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额外的流动性,以管理他们对内地市场的风险承担,特别是在波动的市况中减轻抛售压力,因而将可鼓励他们在香港作出长线投资。这个经强化的金融生态系统将引来新的资本,促进稳定的市场发展,及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领先风险管理中心的地位。”梁凤仪曾对外如是说。
港股2022,百感交集
相较于港交所,大众对香港证监会可能会相对陌生。具体来看,港交所本身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监管工作由香港证监会实施,而香港证监会作为独立法定机构,负责监控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运作,能量不容小觑。
回顾2022年,港股留给外界太多复杂的感受。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共44家中企登陆港交所,总融资金额约合人民币536.82亿元。根据德勤中国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截至今年12月底,以集资总额计,港股方面今年预计约82只新股上市,集资约1020亿元,分别跌15%及69%。
水大鱼大。回想2021年,港交所的高光时刻是“短视频第一股”快手敲锣,上市就募资412亿港元,万亿市值的神话不断被打破,尽管现在都已成为历史的尘埃。
而2022年的“集资王”则是在港双重上市的中国中免、天齐锂业,还有七年磨一剑赴港IPO的中创新航,但融资额仅超百亿人民币。
港股流血上市一幕已经习以为常。 作为今年唯一一支成功上市的造车新势力,9月29日,零跑汽车上市首日开盘即遭破发,低开14.58%,报41港元/股,跌破发行价。零跑汽车最新总市值超300亿港元。
曾经被称为造富盛宴的赴港IPO,似乎失效了。
即便这样,港交所的大门前仍然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比如,初代网红餐饮公司——绿茶餐厅堪称最坎坷,一年来已经3次递表港交所,前两次接连失效,终于在今年3月通过上市聆讯,然而其材料再一次失效,至今未能如愿上市。
另一边,还有IPO“钉子户”正在焦灼地等待。鹿晗、黑豹乐队等艺人的老东家风华秋实已经第五次递表港股,背靠周杰伦的巨星传奇第三次递表港交所,还有KEEP、达美乐披萨中国、乐华娱乐......截至9月30日,港交所有140宗上市申请等待处理中。
“其实最难受的就是这些在排队的公司,它们已经关闭了一级市场融资的大门,却迟迟打不开二级市场那扇窗。”北京某知名机构创始合伙人曾担忧道,“今年整个IPO速度放慢,我们有一些项目在年内没有发出来,比较遗憾。”
找不到基石投资人——此前访谈了一圈投行、券商以及创业者人群,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答案。“基石投资人暂缓出手,这应该是目前不少公司中断IPO的主要原因。现实摆在眼前,IPO发不出去了。”
找不到基石投资人,就得不到理想中的估值和定价,继而影响IPO的时间进度。即便勉强能够发出来,也是融资缩水,被视为“丐版”IPO。
但IPO的时间轴一旦被拉长,一些公司干脆就此偃旗息鼓,重新调整上市时间表,某总部位于华东的独角兽因为找不到充足的基石投资人,不得不暂缓港股IPO进程,甚至直接撤回IPO;还有原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冲刺港交所的生鲜电商独角兽,也开始摇摆了。
2023,港交所拼了
正如梁凤仪表态,未来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随着竞争城市虎视眈眈,港交所也感到危机已来。早在10月19日,香港联交所正式刊发了有关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条件的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规范,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建议。
这一次最大亮点在于: 港交所将通过修改主板上市条件,吸引无盈利、无收入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而面向的是五大特专科技行业的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及新食品及农业技术。
门槛堪称“史上最低”。咨询文件的主要建议也包括五方面。一是 商业化收益门槛 方面,已商业化公司的定义为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
二是 上市市值 方面,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80亿港元 (已商业化公司) 或150亿港元 (未商业化公司) 。
三是 研发 方面,所有申请人均应于上市前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应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 (已商业化公司) 或50% (未商业化公司) 。
四是 第三方投资 方面,港交所要求上市申请人应获得来自资深独立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
五是 商业化路径 方面,未商业化公司应在上市文件中披露其可达到商业化收益门槛的可信路径。
同一时间,《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也同步出炉,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及减少IPO门槛并表示,这一举措将便利尚未有盈利或营业额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筹资,同时构思活化GEM,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筹资平台。
香港的愿景是,期望将来五年能吸引不少于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当中包含至少20间龙头创科企业,以期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投资及创造以千计的当地就业职位。
“ 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最新消息是,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目前计划于1月15日前落实“通关”,并宣布优化香港防疫措施,包括取消检疫令,并不再甄别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取消所有入境强制核酸检测等。
今天 (12月30日) ,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5家新股在港交所同时上市,还有8家新股也同时启动招股,加上还有另外3家正在招股中。 换言之,同一时间有11家齐齐招股,港股这一年很少有这么热闹。
起起伏伏,2022终于过去。大家对即将到来的2023多了一份期待与想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ID:pedaily2012) ,作者:高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