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更多年轻人爱上了对抗性运动?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拳击、巴柔、攀岩、网球,相比起泡在健身房孤独举铁。 都市白领开始选择越来越多小众,但更具有对抗性的运动形式。


不拘类型,有些对抗来自对手之间,有些对抗源于运动本身。100次专注沉浸练习的网球正手击打,是从自我的能力博弈到与对手的技术对抗;多年攀岩的人缠满胶布布满老茧的双手,背后是沉默的与高墙对抗;反复练习的巴西柔术地面缠斗没有模式化的对练套路,而是技术和身体的周旋对抗。


在不断发起挑战、不断失败的过程中从被碾压、到适应、并积蓄力量、缓慢成长, 现代人通过运动学会「擅长对抗」


对抗性运动,并不是在阐述如何通过绝对力量达到运动目的,满足减脂增肌。


相比工作中更多的服从顺从、社交应对中容易出现的情绪化问题。更多人意识到, 爱上对抗性运动更像是一场释放天性的过程, 女生通过搏击操学习重新获得攻击性;男生在拳击台上学会控制对手、控制情绪、控制自己。


从数据来看,年初的《热辣滚烫》上映后,2月份的短视频平台中,壶铃销量暴涨1055%,拳击沙袋等销量涨幅都在75%以上。从keep到小红书的各种签到和打卡笔记,各地拳馆预约量火速上升。


而攀岩馆的数量在北上广疯涨,中国登山协会官方网站发布的《2023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攀岩馆数量达636家,首次超过美国。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12月,国内现有商业攀岩馆数为636家,同比增长31%。


除此之外,仅在上海各家巴西柔术馆已经组成一片「武林」,风格彪悍的Absolute MMA;分馆众多的老牌巴柔馆SHBJJ上海巴西柔术学院,自综合格斗比赛MMA的走红, 巴西柔术便不再局限于专业武术领域,逐渐风靡于大众健身圈。


从减脂增肌到释放自我,现代人开始通过对抗性运动来「找自己」。


对抗性运动,越来越受欢迎


很多人的运动选择不再局限于走向健身房。选择更加具有竞技性和挑战性的对抗类运动,开始成为流行。


搏击、柔术、网球、拳击、攀岩, 对抗类运动在这几年的大众化属性开始越来越明显。


在地垫上满地打滚的柔术课、拳拳到肉的格斗拳击、击球声悦耳解压的网球、用自我和高墙对抗的攀岩。


巴黎奥运会中的郑钦文夺得女子网球单打金牌,让网球的受众也突然翻倍。北京很多网球馆的微信公众号页面表示:咨询的电话和微信消息多了好几倍,黄金时段更是「一场难求」。甚至连非黄金时段现在也很难空出来。


攀岩馆的规模越来越多,岩馆的定位、性质也在细化,随着奥运会赛事中攀岩项目在小红书、抖音的走红,攀岩变得大众化和年轻化,原本25-40岁的年龄区间开始左移,小白、户外人和健身人也在走进攀岩馆。


巴西柔术馆已经不止是彪形大汉的聚集地, 从6岁开始的儿童课程到以女性为主题的缠斗对抗课,不是纯粹的精神放松和肢体引导,巴柔格斗是一场依赖技巧和心智的脑内沙盘推演,并进一步外化为武道,给人带来战斗和思考的快乐。


女性消费者的加入,也让对抗性运动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运动类目。让人心动的不仅仅是有趣的运动技巧,还有与孤独举铁不同的解压、发泄情绪、带来成就感、「爽感」等各种性质。


可以看出来, 对抗性运动已经走出了从前的「暴力、绝对力量、无脑运动」等的标签,被「技巧、抗压、磨练韧性」等取代


抗压、释放,对抗性运动的吸引力


「玩得开心」 或许是对抗性运动最开始留住消费者的原因。


举例来说,巴西柔术练习者需要经常练习的技术包括摔投、上位压制、背部控制、以及基于各种位置下的降服、逃脱、防守姿势。这是与健身房训练完全不同的健身体验。


而拳击带给玩家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比其他健身类运动更强。 “不是要教你怎么打人,而是如何控制,控制自己,再控制对手。”拳击教练Sam告诉GymSquare。


并且,它还具有充分的多样性,“拳击不仅只有格斗的形式,它还可以作为有氧训练,通过打沙包、手靶等来达到不同的锻炼需求。”


但留下来, 更多的是对抗类运动带来的解压、沉浸和每一次获胜的「喜悦感」。 “打网球对我来说,每一次顺利接到球,击球声带来的畅快感都很悦耳。”


业余网球爱好者乔乔告诉GymSquare,“在球场上奔跑,蹬转,每一次的挥洒汗水都仿佛在跟压力说再见。击球的声音,就像是打开了快乐的闸门”,而现阶段对她来说网球这项运动已经脱离原本的健身、减脂等目的,“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涨球。”


不仅仅是单纯的力量博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对抗性运动更在于在运动时的沉浸感、进入心流与自我和解。


攀岩过程已经获得了很多爱好者的认可,“很容易进入心流,并且由于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差别,我更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径和出口。有时需要反复在脑子里模拟很多遍上墙的动作、运动轨迹和身体发力,这是独属于自己的时刻。”在攀岩爱好者群聊里,网友coco分享到。


而反观几乎所有的对抗类运动中,其上瘾的特性,都源于获得成功后快速给予的反馈机制。 成功或者失败都是即时反馈,沉浸式体验,也不缺从头再来的可能性。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也能够解释对抗性运动对个体带来的满足感和持续性激励。


提高心理韧性: 对抗性运动往往要求挑战自我,逐步克服更大的阻力。这种挑战和克服过程不仅增强身体力量,也增强心理韧性,帮助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更加坚强。


增强自信和自我效能感: 随着运动性能的提升,个体的自信心也会增强。感觉自己更加有能力控制生活中的各种方面,可以显著降低感受到的压力水平


不是迷恋绝对力量,而是重获身体掌控感


对于没有接触过对抗性训练,以及可能从小就会被规训要温柔待人的女性来说,对抗性训练可能是充满挑战的。 不仅来自客观上的身体力量,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以及畏惧。


对抗性运动虽然叫「对抗」, 但更多的其实是一种博弈的状态。 对于普通人的练习来说,明面上的训练并不会特别激烈,基本是很安全的。更多训练到的其实是大脑和身体的配合、智慧与力量的双重博弈——这也正是对抗性运动的迷人之处。


比如说,巴西柔术被称为「人体象棋」。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特定的棋子如四肢、关节、躯干以及特定的位置 (防守、控制) 以制服对手。


“巴西柔术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棋力去攻击对方一个弱点 (比如双腿控制单腿、双手控制躯干) ,战术千变万化,高阶玩家逐渐发展自己的体系,走一步看三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特别对于进阶玩家,体验感也会同步升华,“ 玩巴柔就像是打dota ,我需要去布置战术,在博弈的过程中找到对方的漏洞,引导他们进入我的陷阱,它是高级乐趣。”精练GymSquare采访的一位紫带巴西柔术教练说到。


而网球也有侵略型、防御型等,需要通过快速的移动和防御,以及及时对于球速旋转的判断达到落点控制,本质都是对于身体和脑力的掌控的练习。


现代人通过对抗性运动打破工作和高压生活裹挟的日常, 起码在运动的这一刻,「我能够主宰自己」。


对抗性运动不是迷恋绝对力量,而是重获身体掌控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精练GymSquare (ID:GymSquare) ,作者:碧纹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