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对举办演唱会音乐节不感冒了?
最近和一位演艺行业的朋友聊天时,他向劲旅君叹息:今年很多国内城市对在当地举办演唱会音乐节愈来愈不感冒了。
这让劲旅君大为诧异。
这两年演唱会音乐节以黑马姿态横空杀出,在刺激城市文旅新消费方面可谓引擎般的存在。在国内,2023年仅仅是周杰伦海口演唱会,以一己之力给当地引来近10万人次异地客流和足以媲美海口全市半个端午节体量的文旅综合收入。在海外,今年3月泰勒斯威夫特新加坡演唱会给这个城市国家带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就达到26.7亿元,助力新加坡一季度GDP同比暴涨,更不用提新加坡为此在全球获得的海量曝光量与关注度。
按照正常逻辑,迫切希望快速且有效刺激文旅新消费的国内城市应该疯狂内卷,拼命鼓励与扶持演唱会音乐节在当地举办才对啊,怎么就态度180°大转弯,突然由热转冷了呢?
一
2024年,国内演唱会音乐节出现一个明显趋势,那就是越来越汹涌的“取消潮”。
截至目前,今年宣布取消的明星演唱会就超过30多场,其中既有陈奕迅、张学友、郭富城、五月天、凤凰传奇等国内当红一线大咖,也有品冠、谭咏麟、光良、梁咏琪、金志文等老牌实力派歌手,还包括“来吧摇滚演唱会”和“天籁女生穿越经典”音乐会这类拼盘演唱会,涉及到的城市包括上海、苏州、深圳、南宁、济南、武汉、杭州、金华、合肥、深圳、郑州、乌鲁木齐、南昌、福州等地。
今年宣布取消的音乐节更是一大堆,公开可查询取消公告的就有重庆醒春纪嘉年华、重庆永川云谷音乐节、宁波鲜氧音乐季·春见、广州星巢秘境音乐节、泰州飞龙湖迷笛音乐节、温州楠溪江星巢秘境音乐节、佛山爱玛追星·海潮宇宙音乐节、新乡太阳星球音乐节、无锡太湖九龙湾音乐节、宜昌稻田麦谷音乐节、无锡荡YOUNG音乐节等。
仔细查阅这些演唱会音乐节取消的原因,除了个别场次是因为歌手身体、天气等常规原因之外,绝大多数给出的理由都是“不可抗因素”等模棱两可的理由。
所谓“不可抗因素”只是一个幌子,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卖不出去票。
演唱会音乐节卖不出去票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例如报复性消费热潮渐退、缺乏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等,但请大家注意,国内城市并不关心原因,它们只在乎结果。
虽然国内没有明面上的统一标准,但各个城市对于在当地举办演唱会音乐节应该带来多大的客流量和刺激多少潜在文旅消费收益,多多少少是有一个心理预期的,这一点在各地对演唱会音乐节的补贴标准上有隐晦表达。
以国内某热门旅游目的地对演唱会音乐节补贴标准为例,对于在当地举办演唱会音乐节,累计售票总人数不低于2万人次时,会给予最低档次50万元奖励,分别达到3万人次、5万人次和10万人次后,会有1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的奖励。
这里的潜台词很明显,该旅游目的地原则上支持大大小小所有类型的演唱会音乐节在当地举办,但是每一场演唱会或者音乐节最好能够吸引超过2万人次的客流,这样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特别是对刺激当地文旅新消费格外迫切的国内中小城市,对演唱会音乐节到底能刺激多少客流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它们甚至希望通过某一场演唱会或者音乐节让城市“一炮而红”,实现文旅经济弯道超车。
只不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去年一批国内城市就在报复性演出的浪潮下快速上马过一批演唱会音乐节,举办过后已经发现,大部分演唱会音乐节的真实表现与预期相差悬殊,这是今年上半年大批演唱会音乐节不再受国内城市青睐而纷纷取消的直接促因。
二
退一步来说,就算演唱会音乐节无法给国内城市带来充沛客流量,至少也在文旅营销上帮这些城市们宣传了一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说真的,有国内城市的确这么想,但打脸总是来得很快。
去年至今,演唱会音乐节的负面舆情就没断过,泛滥的黄牛票、混乱的会场组织、实名不符的演出阵容、猫腻不断的票务系统……河南南阳举办的中原迷笛音乐节就是个典型案例,虽然南阳的确因为这次音乐节在舆论上出圈了,但出圈方式着实让所有国内城市再也不想办演唱会音乐节了。
一位国内城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向劲旅君抱怨,原本想着在当地落地一场演唱会音乐节,最起码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文旅政绩”,谁承想,整场演唱会音乐节的口碑基本毁在购票者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种种差评上,而且问题全部出在细节,最后导致领导认为举办演唱会音乐节浪费太多城市公共资源,大众认为演唱会音乐节水平太差,只有坚持引入演唱会音乐节的文旅部门受夹板气,自此再也不敢轻易再提演唱会音乐节举办事宜。
明目张胆地骗补贴行为是让国内城市对演唱会音乐节心生不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操办一场演唱会音乐节有多轻松?
大多数国内城市依靠自己的知名度和市场基础,是请不起一线大牌明星或者乐队来当地开演唱会音乐节的。但是这些国内城市又急切想通过演唱会音乐节实现文旅破圈,至少也在大家都内卷的时候不落下风,所以对演唱会音乐节的要求不会太高,原则上能搞即可。
有些人抓住了国内城市这一心理,根本不用专业团队操盘,通过层层转包的方式,东拼西凑的快速搞出一场有模有样的演唱会或者音乐节,尤其是拼盘类的演唱会或者音乐节,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拼盘演唱会或者音乐节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这种拼盘演唱会或者音乐节,赚钱的大头是国内城市通过当地文旅国企或者旅投公司对此类项目的补贴或者投资。只要拼盘演唱会成本相对控制得不错,加上一部分卖票收入,最后再拿一笔政府补贴,最后至少是能小赚一笔的。
至于演唱会音乐节口碑如何,是否能刺激文旅新消费,不好意思,没有人为此事负责。
今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地方拒绝文旅内卷,这类拼盘演唱会音乐节率先被国内城市抛弃,成为取消浪潮中的一大主力。
三
让国内城市对演唱会音乐节态度转冷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政策因素。
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 (以下简称《“新形象工程”问题工作提示》) 中明确提出,要限制国内城市豪华“办节”,片面追求“人气”,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节、以城市命名的论坛、旅发大会等,为场地建设、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
文旅业内曾热议过一个话题:中国城市是否可以复制泰勒斯威夫特新加坡演唱会的成功经验?
劲旅君与多位演艺行业资深人士交流后得出一个明确结论是:不能。
新加坡为了能够引入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动用“举国之力”,不惜为此“得罪”周边国家坚持拿下东南亚独家举办权,而且围绕“泰勒斯威夫特”这个全球顶级IP进行多轮国家级文旅营销宣传,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国家形象工程”。
此外,新加坡大搞“泰勒斯威夫特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凑齐了“天时” (疫后东南亚旅游大复苏) “地利” (新加坡全球旅游目的地城市定位) “人和” (官方强力主导+当地民众全力支持) 。
国内城市想要复制“泰勒斯威夫特经济学”,有两个问题根本回答不了:
如何避免此类项目成为官方背书“新形象工程”?
如何避免国内城市内卷大肆跟风“新形象工程”?
过往两年,从文旅局长COSPLAY秀到各地文旅局疯狂内卷,再到淄博引发的城市文旅竞赛,乃至哈尔滨引发的东三省、山河四省文旅大乱斗,已经充分说明,“新形象工程”存在很强生存土壤,国内城市们尤其是着急文旅出圈的中小城市非常容易把这条路走歪了。
《“新形象工程”问题工作提示》就是给国内城市泼了一盆凉水,让大家冷静冷静。
从这个政策的发布机构到言语之间的态度,都能够看出国家层面对这一问题格外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城市愿意当出头鸟,今年演唱会音乐节的热度必然会受此影响大幅降低,市场回归理性。
四
如此说来,国内城市今年是不是干脆别搞演唱会音乐节算了?!
这倒不至于。
无论是市场自我调节,还是官方政策引导,目的都是为了让演唱会音乐节与国内城市文旅经济之间形成更良性的循环。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 (不含娱乐场所演出) 场次达11.90万场,同比增长72.71%;票房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6.87%;观演人数3886.99万人次,同比增长77.88%。
中国演出市场整体还是欣欣向荣的。
不过,今年下半年,演唱会音乐节与国内城市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演唱会音乐节的举办会更加尊重市场逻辑,国内城市直接参与或者涉足的力度会大幅减弱。说白了,官方依然鼓励演唱会音乐节在城市举办,但这更多是商业机构的市场行为,而非官方政府行为。
国内城市对于演唱会音乐节的补贴政策会更加严格,而且会进一步明确补贴获取的详细要求。简而言之,依靠政府补贴的演唱会音乐节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各类低品质拼盘演唱会音乐节将被大洗牌。
“二八法则”之下,演唱会音乐节的头部资源会进一步向超一线、一线城市聚拢,三四线国内城市的演唱会音乐节会大幅度洗牌,一批低品质的演唱会音乐节会被淘汰出局,外界看到的取消的演唱会音乐节场次持续增加。
迫切着急利用演唱会音乐节文旅出圈的国内城市会更注重一些小众、创意、创新的玩法或者形式,谋求“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华晨宇的山东日照日出音乐节,成都的春游音乐节等,都是通过创意取胜,同样也能帮举办城市实现文旅破圈。
劲旅君希望国内城市、演唱会音乐节操盘手们能够理性看待当下行业现状,共同推动国内城市文旅新消费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劲旅君(ID:gh_f91d3cb50cdb) ,作者:陈杰,编辑: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