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海昨天放了个王炸, 说是在达到一定级别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打分”,符合基本条件就可直接落户。
要理解这事意味着啥,得先理解为啥上海这种城市不让大家随便落户。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如果彻底放开落户,那大家都去上海,上海不是得被挤爆?
其实不是,因为现在你想去上海,也没人拦你,你一辈子没户口在那里呆着,也不会有人赶你走。你去问别人为啥不去上海,估计基本不会有人跟你说户口的事,大概率是嫌压力大房价高什么的。
那问题来了,这个户口到底有啥影响吗?
主要有两点, 一是子女上学, 其实这个问题在一线也不是大问题,一线有很多人,他们的孩子在国际学校,将来也不准备高考,要直接出国; 另一点是养老, 这一点对于有钱一些的人来说也无所谓,因为你要不在体制内,养老金真没多少,指望不上。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那个户口对于有钱的人来说没啥用,对于穷人来说也没啥用,因为穷人留不在上海的主要问题可不是户口。 主要是针对那些中间层,他们可能不指望领养老金,但是孩子入学问题非常麻烦, 国际学校去不起,想参加上海高考又不让,到了三十来岁可能要被迫离开。
那为啥以前管那么严呢?
这个又比较复杂,因为这玩意是历史沿袭过来的,然后对沿海大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就保留下来了。
啥推动力呢?
在1978年以后,我国慢慢就不大管制老百姓自由流动了,你跑去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上班,肯定没人管你,但是等你老了,需要领养老金的时候,如果没有沿海城市户口,人家就不用支付你养老金,因为你户口不在我这里嘛,这就太爽了,可以省下一笔钱。
大家可能纳闷了,那人口输出地区没意见?当然有了,意见大了去了,劳动力年轻时候去沿海打工,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了,回来让我们给养老?合适吗?
但是编户齐民两千年,也不能说废就废,为了平息愤怒, 沿海地区一般得给内地一些财政转移。此外每年从一线逃离的那些人,还可以带一部分钱回到小地方, 所以这么多年尽管一直在谈,但是也没做根本性的改变。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上海为啥这些年又愿意接纳这些人了呢?
大家搜一下新闻就能发现, 上海不是今年第一次降低门槛,最近这些年对人口的门槛总体是越来越低的, 2020年有大规模降低过一次,今年继续加码,不出意外,2030年之前,大概率只要有大学学历,就让你落户,至于你在上海能不能买得起房,过得咋样,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为啥会有这种趋势呢?
我想了一个词,叫 “年轻经济” ,能解释这事。
我在大概十年前第一次踏上美国,就发现一个问题,他们的企业里,哪怕在那些高科技公司,他们的工人的年龄整体是很均匀的,每个年龄段都差不多,比如十个人的一个项目组,五六十岁的有两三个,三四十岁的有三四个,二十来岁的也有两三个。后来在新加坡,香港,台湾,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只有咱们这边,都特别年轻,以至于我一度纳闷 ,老人去哪了。
后来懂了,主要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太低端了,只需要力气,不需要经验,而且人力太充沛, 年龄稍微大点就被赶了出去。这也是以往大城市的核心策略,把人当电池, 用完即扔。再说了,人太多了,更划算的策略就是尽快轮动。
我当时就觉得随着经济发展,慢慢产业升级后,产业的复杂程度会倒逼企业使用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人。
这不十来年过去了, 我发现职场和我一起变老了, 以我们公司为例,当初我入职的时候,我们部门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不到,如今已经三十三岁了。跟其他人聊了下,发现大家都差不多。
可见年龄结构越来越老,一方面跟我国的老龄化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产业越来越复杂, 开始从“精力依赖”转向“经验依赖”了, 经验不就是时间嘛。
这种趋势在工厂里不太明显,但是在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企业里,已经很明显了,上海和深圳这种我国产业前沿,以前他们搞低端制造,一茬一茬割年轻人,后来那种低端产业逐步被淘汰,开始向高端产业转进,开始依赖脑力和经验。很多领域工作两年算入门,产业结构决定了现在他们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中年人。
但是在以往的那种模式下,很多中年人到了三十来岁,可能为了解决小孩上学,就回老家去了,或者去容易落户的城市,这就造成了上海这种城市人才断档和后劲不足,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年不断降低门槛也就正常了, 让这些本来想跑路的人留下来。
此外我国的另一个趋势也很明显,以前我们愿意说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这两年大家知道了工厂里的“牛马生活”后,很多人不再以此为荣,并且抖音上“找个厂上班”也成了一句骂人的话。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强调自己是消费大国,也就是今后经济要靠消费驱动, 一个城市今后的关键,就是消费力有多强。
也好理解,消费力强,花的钱就多,他们花的钱就是别人的收入,大家收入都高,生活品质也就上来了。但是消费这事很明显不能指望年轻人,年轻人能有啥钱,还是得指望中年人。而且各省财政压力都很大,解决财政压力的办法就是扩大税基,新时代啥是税基? 人才就是税基。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大规模赶人了。
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问题,房价这玩意,本质也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需要不断有新人进来给抬轿子,而大城市的生育率,眼瞅崩得一塌糊涂,就需要外地人源源不断的输入,以前一线只留下拔尖的,这些年开始向下兼容,要的越来越多。
大家发现了吧,一旦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上层观念也开始有变化,政策也跟着变了。看着吧,其他城市很快都会跟进,如果上海户口不值钱,其他城市的户口更是一文不值。
至于你说为啥北京还在搞收缩,只能说四大一线城市,北上深杭 (广) ,北京跟其他几个完全不是一码事,思路也完全不一样。
其他几个都是“内生性”、“开放性”的,地理位置就决定天生做买卖的好手。它们通过商贸崛起,从唐朝开始就是富裕地区,当然了,上海以前没啥存在感,深圳以前也几乎不存在,但是他们所在的那片区域,已经富裕了上千年。此外八百年漕运,一直都是从杭州那一带向北方转移物资,可见那地方一直都很富。
大家注意一下,富裕地区往往是环境跟观念的相互进化,长三角和珠三角那地方适合商贸,导致那地方的人天生对商业敏感,格局打开后,利用地理优势很容易变得非常富, 富了之后对商业会更敏感,然后进入了一种稳定的正反馈。
这也是为啥历史上那地方多次在战乱中被砸了个粉碎,等到重建之后又是富庶繁华之地。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一度把苏杭那一带彻底夷为了平地,财富都搬回了湖南,但是180年过去了,那一带又发展了起来。
而北京在古代主要职责不是发展经济,它是一个要塞型城市,武装到牙齿准备随时抵抗北方游牧部落南下。它不做首都那些年,北方第一大城就是天津,面朝大海背靠平原,这就是天生富贵的造型,唯一的问题是内河系统很差。古代北京养活不了自己,需要通过运河给自己输血。
不出意外,将来长三角和珠三角会越来越大,并且那些城市都连成一片,人口可能会继续向那边聚集。
可能有小伙伴纳闷,这样下去,会不会两个三角把全国给吸干了?
也不用担心, 大家去长三角,肯定是因为待在小地方啥也干不了,还不如去一线试试,说不定将来能把一线的商业模式带回老家, 事实上我国过去这些年也是这么个发展历程,经济一直在从两个三角沿着内河和公路网向内地辐射。
此外内地城市想解决人才外流,应该想的是怎么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怎么让年轻人觉得待在你这里比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强,而不是天天担心人口外流却什么都不做。
尾声:
上海放开落户这事,可以看作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产业升级后,慢慢不再把人当“燃料”,耗干后赶回老家, 而是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那事, 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最终会改变大家很多观念, 户口制度这种千年老皇历一直持续到现在,主要也是因为我国发展还不够彻底,这种老制度还有它存在的土壤。
但是观察下它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就会发现整体是越来越松,随着上海越放越松,其他城市估计慢慢也不管了,户口制度彻底变成了一个档案系统,慢慢跟它原本的目的没啥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九边 (ID:ertoumu893) ,作者: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