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回血”卖股权,创新药企求生欲很强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凌馨、辛颖、孙爱民,编辑:王小,原文标题:《套现“回血”卖股权,Biotech们求生欲很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8月31日,是2022上半年上市公司公布业绩的最后一天。随着各公司陆续发布的业绩,公司管理者们和股民们一样,心情也起起伏伏。


8月29日晚间公布半年报后,新兴的生物技术药企开拓药业的股价,两天跌去20%。截至2022年6月30日,开拓药业尚有现金及等价物约3.37亿元,而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就有4.61亿元,没有产生任何收益。如果算上关联方借款等,尚有现金及金融资产5.1亿元。


这5.1亿元,按照上半年的速度投入研发,还够开拓药业花至少7个月。


财务数据公布首日,开拓药业成交量由中报季前的每天几百万股,放大到8月30日的1600多万股,换手率超过4%。这意味着,大量原有持股者离场。截至9月5日收盘,开拓药业股价较8月29日晚间公布半年报之前,跌去近30%。


对有些创新生物药企 (Biotech) 来说,真正的考验来了。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前两个月,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泽璟制药、乐普生物、复宏汉霖及开拓药业等至少五家企业都有增发或配售动作。


能够增发,至少说明还有人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想抄底,或者老股东还有信心撑一撑。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财经》记者,这些上市公司面临的,未必是最艰难的境遇。


一、押注“神药”,输赢难定


开拓药业曾是一家明星公司,股价一度高至89港元,如今,它的价格是13.42港元。一切都源于一款“神药”。


2020年5月,开拓药业以20.15港元的价格上市。 市场对这家未盈利生物药企反应并不热烈,当月股价下跌近30%,2020年末,跌至8港元水平。


开拓药业需要一个新的概念引发市场关注。于是,一款原计划用于治疗前列腺癌或乳腺癌的药物——普克鲁胺被选中了,因为有研究称,此类 AR 拮抗剂可能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普克鲁胺属开拓药业上市时在研的五类主要产品之一,2020年7月,开始被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研发。2021年3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开展相关三期临床研究,开拓药业股价当月暴涨115.94%。


此事走得颇顺利,该药在巴拉圭获紧急授权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并且,开拓药业与复星医药就相关商业化达成合作,获1.1亿元首付款、约定4.5亿元里程碑付款。


为了适应新冠用药产能需求,开拓药业2021年建成一个新的车间,年产量两亿片左右,CMO合作最高产能可达20亿片。此前,普克鲁胺研发用于前列腺癌治疗时,设计年产能约两、三千万片。


2021年9月,国家药监局 (CDE) 批准就普克鲁胺用于治疗新冠开展两项临床试验后,开拓药业股价攀至历史高位。


然而,大跌来得和暴涨一样快。


仅三个月后,普克鲁胺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一项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由于事件数较少而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自2021年12月,数月间,开拓药业股价探底,最低至7港元。


开拓药业股价再次翻盘,还是受普克鲁胺拉动。2022年4月6日,该公司公布另一项新冠口服药治疗轻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称该药物可有效降低新冠患者住院率、死亡率,暂未公布详细数据。当日开盘,股价即涨200%,不过,再未回到50港元以上。


伴随普克鲁胺用于新冠适应症的研发,开拓药业研发成本一路高涨,2020年为3.288亿元,2021年达7.679亿元,增长率133.5%;2022年上半年,又较去年同期再涨63.4%。主要原因分别是“报告期内公司主导开展的三项普克鲁胺治疗新冠的三期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推进普克鲁胺治疗COVID-19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如今,真实生物的口服新冠药阿兹夫定已获批上市,平均每个疗程用药不超过300元。普克鲁胺能否带来可观收入就要打上一个问号。


《财经》记者就口服新冠药上市及商业化时间表、公司现金流、未来是否考虑收缩管线或裁员等“节流”措施等问询开拓药业,截至发稿,相关负责人暂未回复。


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


与普克鲁胺类似,君实生物的VV116,也曾被一些人认为有望成为最早获批的国产口服新冠药,目前亦未上市。


8月31日,君实生物公告,上半年亏损9.12亿元。当天股价下跌1.25%,换手率未见明显提升。


仅看绝对值,君实生物的总亏损额是开拓药业的1.76倍。但是,君实生物尚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4亿元,就算1分钱不挣,按2022年前六个月的研发投入推算,至少还能花三年。 但君实生物挣了9亿多元,与研发费用之间的缺口,是1亿多元。


2022年上半年,开拓药业没有产生营收。


该公司在8月31日有关配售的公告中称,“拟将认购事项全部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普克鲁胺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以及福瑞他恩的临床开发”。


对于公司持续地“烧钱”,一位开拓药业内部人士表示,投资人能够理解,“而且必须得持续烧钱,因为成本已经投进去了。既然投到生物医药赛道上,应该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


押注“神药”的赌局,在美国,有人刚刚赢了。


蓝鸟生物于8月17日宣布,美国FDA批准Zynteglo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这是第一个针对需要定期输血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疗法。 定价280万美元的“史上最贵药”,让原本因为Zynteglo迟迟未批而出现财务危机的蓝鸟生物一下子“复活”过来。


不过,一位财务顾问机构 (FA) 生物医药团队负责人认为,中国市场很难出现真正的“神药”。就像抗肿瘤药物PD-1,几个月内数个产品上市销售,在医保这个最大的买方面前,“以价换量”就成必然选择,“就看你的商业化能力,你的追赶者离你有多远,他们的商业化能力怎么样”。


君实生物2022年上半年挣来的9亿多元中,2.98亿元来自PD-1的销售,与2021年全年销售4.12亿元相比略有增长,2020的10.03亿元仍有差距。


“赌”过一次PD-1的君实生物,在2022年8月31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关于新冠口服药VV116,暂无进一步信息披露。9月1日,曾有股民在投资者关系平台向君实生物提问,VV116项目是否已经失败?公司表示,“VV116项目正在照常推进研发活动。”


2022年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君实生物把更多篇幅留给了在研产品,其中近30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超过20项处在临床前开发阶段。


君实生物相关人士明确表示,未来将对一些新药做重点投入,“比如tifcemalimab,人体早期数据挺好的,所以接下来二期会多开一些研究”。这是一款计划用于肺癌、黑色素瘤治疗的BTLA抗体药物。


至少目前,这家公司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长期的壁垒一定是一个综合体系,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梯队。”前述FA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是否有自我造血能力,是否能够不断做出临床需要的产品,才是2022年打动投资机构的关键。前提是,先活下来。


三、为活下去努力


开拓药业正为活下去努力。


该公司8月31日公告显示,创始人童友之将以13.94港元的价格出售2844多万股,同时认购上市公司有条件发行的1991万股,实际减持约853万股。


这套金融操作的意图,或为给开拓药业“回血”。根据公告,童友之套现所有款项近1.18亿港元,预期将用于偿还应付给上市公司的贷款及利息。而上市公司还将因有条件发行新股得款2.73亿港元。


目前,交易已完成,开拓药业从这次配股交易中募集资金约3.9亿港元,相当2022年上半年五个月的研发费用。


通过配售或增发“回血”,是Biotech上市公司近来的常见操作。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以来,康方生物、泽璟制药、乐普生物、复宏汉霖及开拓药业等至少五家企业,通过这一方式募资5亿多港元至40亿港元不等。


在上述一级市场投资人看来,只要还有东西卖得出去,股份也好产品也好,公司都没有到最后时刻。


8月16日,云顶新耀发布公告称,与吉利德全资子公司Immunomedics签订协议,将其此前从该公司引进的核心的Trop-2 ADC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疾病) Trodelvy在大中华区、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转回给Immunomedics。


根据此次协议,云顶新耀将获得总额 4.55 亿美元,其中包括预付款 2.8 亿美元 (需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和未来潜在的里程碑付款 1.75 亿美元。


该药2019年4月引进时,包括6500万美元的首付款、2.4亿美元研发里程碑付款、5.3亿美元销售里程碑付款,已产生交易金额1.25亿美元。


一来一回,云顶新耀已经先把1.55亿美元的差价赚到手,最高差价则达3.3亿美元。公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该笔交易将显著地延长云顶新耀的现金流至少到2026年”。


卖不动的Biotech上市公司似已出现。


8月共23个交易日,港股上市公司迈博药业,有14个交易日成交量为零。整个8月,这家公司的股票总成交额是87.2万港元。


中报显示,2022年截至6月30日,这家公司拥有现金及等价物8028.6万元,同期研发开支7799万元、营业收入2884.7万元、亏损1.17亿元。


8月26日公布财报至今,迈博药业没有披露下一步融资计划。《财经》记者致电其官网公布的总机意图咨询。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总公司公共关系部门联络方式,投资者关系联络电话亦无人接听。


资本市场的寒意正传导至Biotech行业的神经末梢,有从业者告诉《财经》记者,“听说某大公司研发中心已经裁员80%,今年我们公司已经明确,至少不会再涨薪了。”


和所有人一样,这位Biotech从业者希望,寒冬能够顺利渡过。


(赵天宇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 ,作者:凌馨、辛颖、孙爱民,编辑:王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