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共同成长比钱更重要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离婚综艺《再见爱人3》播出时,傅首尔和老刘的婚姻引发了很多讨论。


最后的36问,俩人互诉真心,看哭了很多网友。


傅首尔在这个环节中坦承和老刘分开的真相是:


以前老刘是照亮她的灯光,但现在她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害怕走夜路了。


简单来讲就是她成长了,但老刘并没有成长。


似乎看上去,这种“失衡”是导致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


从第一季的王秋雨朱雅琼,到这一季的傅首尔老刘、老纪王诗晴,都在告诉我们:夫妻成长不同步,婚姻必定会岌岌可危。


但真的是这样吗?


所谓婚姻中共同成长,难道一定要是事业上的势均力敌吗?


做了1年多全职太太后,我发现,婚姻中共同成长的关键,并不在经济上。


情绪成熟度,比钱更影响关系


影响夫妻关系的第一个维度, 是情绪成熟度。


它比钱更能决定婚姻满意度和夫妻感情。 


很多夫妻刚进入婚姻时,很甜蜜。


但一碰到不开心的事就炸了。


比如我身边一对好朋友,结婚头一年一直在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


丈夫给妻子做油泼面,最后一步浇了生油。


妻子炸了,觉得怎么能浇生油呢?这怎么吃啊,面肯定要浇熟油啊。


丈夫瞬间没有了兴致,觉得自己满怀爱心做的面,竟然被嫌弃了。


两个人不欢而散,几天都没说话。


因为很难识别自己的情绪,只会把情绪发泄给对方,并让对方来买单。


这其实就是情绪不够成熟的表现。


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这样的小事:


孩子哇哇大哭,两个人都很累,谁去处理?


生活习惯有差异,如何从总是抱怨到互相接纳?


忙了一天回到家,还要应付满屋子的家务,如何给伴侣睡前的温柔?


……


情绪成熟的人有三种特质:


a. 负责


既知道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也愿意为自己给他人造成的情绪负责。


比如自己情绪很糟糕,ta会知道真正要为这个情绪负责的人是自己。


ta不会单纯发泄给周围人,也不会觉得他人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b. 有适应能力


指的是有能力根据场景的变化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在情绪中的行为反应。


这样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发火,不会总是冲动误事,ta知道哪怕是处理情绪,也有合适的场景。


c. 付出


表现为在情感上除了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会考虑他人、同理他人感受。


当伴侣出现负面情绪时,情绪成熟的人不会躲起来。


而是会去主动去关心对方,去同理他人的感受。


具体怎么做呢?


同样是菜做得不合口味。


情绪成熟的妻子会明白, 对方没有让自己满意,不是他故意的。


她先肯定丈夫今天特别用心,这个菜很难做,他准备了很久。


接着才说出自己的感受,油太大了,可能她吃不了,但应该会有人喜欢。


丈夫听到妻子指出问题,没有觉得是妻子太挑三拣四。


他说:“谢谢老婆的支持,下次做的时候我一定让你提前来把把关,争取成功。”


不过,这里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情绪成熟上共同成长很重要,但并不代表夫妻成长的内容、速度是一致的。


研究发现,男性的情绪成长更多体现在“情绪自觉性”上。


结了婚的男性要更能够识别对方的情绪、能主动去关心伴侣的感受、承担一些责任。


而女性的成长更多要体现在“情绪稳定性”上。


也就是不那么波动,能在情绪冲动的时候学会调节自己,让情绪处于更平稳的状态。


当一个丈夫学会更多体贴对方的情绪,妻子学会独立调节自己的情绪时,两个人的关系便能朝一个更稳定的状态进行。


真正的成长,是互相成就


很多人羡慕那种成双成对打拼的夫妻,一起白手起家,一起干事业。


在精神上是伴侣,工作上也是战友。


似乎共同的人生规划,才能让彼此精神共同成长。


但实际上,比形式更重要的是:


夫妻双方是否都能朝着“过上有意义感的生活”去奋斗。


你可能会觉得“意义感”这个词很虚,但实际上它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Baumeister教授提出,生活的意义感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


  • 目的性: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想过的生活是怎样的


  • 重要性: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 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擅长做某件事,能感到成就感


  • 连贯性:现在所做对未来是有益处的


当一个人在这四个方面都能找到答案时,他每天就能活得精神抖擞,而不是得过且过。


但是夫妻双方,如果只有一方找到意义感,两个人就会出现精神鸿沟。


我刚辞职在家带孩子时,最痛苦的,就是没有意义感。


看到丈夫忙了一天回家,收获满满的样子;


或者看到他在球场酣畅淋漓的时候,我就特别沮丧。


为什么你活得那么充实,而我每天却只能面对一地鸡毛?


当我处在这种状态时,我们经常是无法交流的。


好在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们开始有计划地来探索我自己生活的意义感。


老公很支持我,他开始帮助我规划每天要做的事。


并尽量早下班分担家务和带孩子,让我有一些个人的时间,做一些兼职,见见各种朋友。


我越来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有了清晰的规划。


我生活的目的性得到确认。


自我效能感也提升了。


老公也有了他的成长。


虽然工作不错,但其实他并不自信,因为他的研究很难出成果。


但我每次总是鼓励他,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就会给他确认。


慢慢他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升了。


所以结婚后,如果想在生活意义感上共同进步,或许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开始思考:


1、什么是我真正喜欢、擅长的事?


2、我可以如何支持伴侣找到他喜欢、擅长的事?


3、当下有什么事情是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更有益处的?


4、我们可以如何一起来完成?


真正的成长,不是各自飞翔,而是互相成就。


当我们愿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也愿意支持伴侣时,我们的婚姻就会朝向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共同成长,有两个基础


说完了共同成长的两个维度,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些在我们家太难做到了。”


朋友小玲说,每次我想学点新的技能,老公就会怼回去:


“学这些就是费钱,一点用都没有”


“你也不可能靠它养家,还不如去上班赚钱。”


确实, 共同成长的第一个基础是互相尊重。


如果夫妻两个人不能在各自的决定上互相尊重,那么就很难互相成就。


有研究者调查了181对长期伴侣,发现由收入带来的相对权利并不能影响婚姻质量,而个人的决定被尊重的感觉,才是影响婚姻质量的关键。


换言之,一个人可能没什么才华、事业也很平淡。


但如果ta能在婚姻中被尊重,ta就能与伴侣共同成长。


相反,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婚姻里总是被打压,也会慢慢失去光彩。


而这样的婚姻基础本身,就是不牢固的。


另一个基础,是互惠。


实际上,婚姻中的共同成长存在一个“短板效应”。


如果一方停滞不前,必定会影响两个人的共同前进。


但如果走得快的那方愿意等等另一半,看到另一半的进步对自己的益处,也自然就能更好地一起走下去。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 “互惠过程”。


伴侣愿意理解对方,关心对方。


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一部分自我。


于是,他的爱就会发展成对方的生活动力。


只有当两个人都愿意互相扶持往前走了,这个成长才是真的有益于整个家庭的。


写在最后


《幸福的婚姻》里说,每一桩婚姻,都面临着一定的情感任务,需要丈夫和妻子共同完成。


这些任务总结起来就是: 让婚姻稳步成长,双方感情不断深化。


我想,爱情里真正需要匹配的,外在的条件只是其一。


更多的是,我们愿意一起走下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