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看法:关于交通部专车新政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本文头图经CFP汉华易美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家长式政府在管理市场经济时总会陷入作茧自缚的两难困境,插手太多而导致寻租恶果,撒手不管却被扣上“不作为”的帽子,只是这种作风的产生有着求仁得仁的因果关系,所以群众对其同情有限,指责政府没有把事情办好仍是兼具政治正确与政治错误的万全评价。


2、交通部新近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就是一个典型的行政怪胎,就具体条款而言,它全然不似多方力量角逐博弈之后的产物,反而更像是一个充满惰性气体的保守暗箱,连本被认为是政策最大受益者的神州专车董事长陆正耀都表态“有些偏紧”,事实是这个紧箍咒并未对神州专车松多少。


3、该份行政文件最具创意之处,就是将出租车划分为“巡游车”和“网约车”两种类型,之所以要这么生造概念,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将互联网专车纳入出租车的管理体系之内,用心良苦。这笔交易的潜台词,就是在获承认的同时,互联网专车必须从新经济领域退回旧经济领域,如同让汽车成为马车的新兴品种而统一管理,把汽油与草料混为一谈。


4、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共享经济的生产资料 (车辆) 和服务业者 (司机) 相对市场有着弹性的关系,即使互联网消化了大量原本就以“非法营运”形式存在的职业黑车,但是以滴滴快的提供的数据来看——超过75%的专车司机平均每日接单数量不足4单——这个数字显然不足以构成专职收入的门槛,也就是说,互联网专车仍然是一门激活剩余资源的生意,是兼职司机共享私家车来提供服务。


相反的是,传统出租车属于投资采购和租赁经营的管制行业,车辆、人员、牌照和公司四者皆为沉没成本,一旦投放市场,则产生诸如“日均必须跑满XX公里”的回报公式,无论需求规模如何浮动,都与最优的解式答案毫无瓜葛。


5、故而将互联网专车定义为出租车的子集,更近乎于利益分配而非科学梳理的考量,就像网游《魔兽世界》曾因文化部与新闻出版总署的争权,而坍缩为既合法又不合法的量子状态一样,除了工信部这个顶头上司之外,国务院的各部委也都难以抗拒在互联网行业集约权力施以管辖的诱惑。


6、就效率而言,行政通常低于市场,但之所以公民在某些时候需要向政府授权,不外乎两个理由,其一是市场尚未形成,其二是考虑福祉的最大化。前者的适用场景之一是社会治安,虽然美国德州曾有小镇通过雇佣私人安保公司来替代警局反而效果出色的案例,但终归没有大规模复制的实践经验,所以公民需要全体承担警察等机构的成本。后者的案例则是大多数基础设施的供应,政府的配置固然低效,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公地悲剧的情况发生,当然,具体到更细则的体制差异,此处就不展开说了。


7、回归主题,把市场化的互联网专车放进行政化的出租车的口袋里,并不符合综上所述的有利原则。互联网专车的最大争议——即如何显性的解决安全问题——在管理办法里并未得到提及,大量的制约内容都在强调服从性,颇有赶尽杀绝的意味。比如,仅是车辆使用性质登记、变相发放牌照 (营运许可) 、限制司机只能选择一个平台提供服务等,都是抑制供给的规模和灵活性,罔顾需求的蓬勃而去拥抱“打车难”的古老记忆。


8、最为讽刺的是, 新规将兼职的互联网专车司机洗刷出去之后,剩下的唯有原本就以运输工作为专职的黑车司机才能满足这些苛刻的条件,只有他们,才愿意接受强制八年报废的游戏规则。 换而言之,新规的效应,不过是创造出一个寻租生财的制度,而黑车合法化则成为了交通部插柳成荫的硕果。


9、坊间传闻,北大组织了一个学界的研讨会商谈新规,交通部的官员主动报名参会,结果没能顶住全场的反对意见,不得已将高德地图的一组数据拿出来声辩,称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在限购的情况下“拥堵指数”不降反升,而罪魁祸首就是互联网专车。这套说辞的荒诞之处在于,交通出行作为基础性刚需只有设法满足而无剥离权利的道理,何况既然互联网专车本身没有“巡游”机制,它的上街必然是响应用户需求,指责这种需求的过错,无异于将灾年歉收归咎于百姓吃得太多。


10、据说交通部得意于新规是“世界上第一个希望从国家层面规范专车”的做法,认为这是获取最大公约数的积极做法。坦诚地讲,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影响,冀望短期做出判断的正确几率并不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在面对Google扫描图书、面对比特币的兴起、面对UberAirbnb时,总是将包袱抛给诉讼主体和地方法院花上多年时间拉锯的原因。中国虽然不是联邦制的国家,但是地方试点仍是全国立法的最好前奏,把权力下方到地方,让不同的城市自行选择拥抱和反对的态度,最后再来看检验结果,说服力必然要比一时的争辩高出不少。


作者 阑夕 微信公众帐号:techread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阑夕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 虎嗅网 )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http://www.huxiu.comhttp://www.huxiu.comwww.huxiu.comhttp://www.huxiu.comarticlehttp://www.huxiu.com128658http://www.huxiu.com1.html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虎嗅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 叮当快药:AI赋能轻微病症防治,打造百姓健康管理的“超级节点”

    砍柴网  •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联合制定的《常见轻微病症健康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下文简称“《共识》”)在人民日报发布。叮当快药相关负责人受邀出席《共识》发布活动,并作为行业代表分享了在服务用户轻微病症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以及如何应用AI 科技 推广、宣传
  • 滴滴将在巴西重启外卖业务 已拥有70万活跃骑手 | 速途网

    速途网  • 
    速途网4月5日消息(报道:李楠)今天上午,滴滴宣布近期将以“99 Food”的品牌,重启巴西外卖业务,通过协同巴西本地出行和支付等多元化服务,持续提升用户“一站式“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滴滴于2018年通过收购出行平台99进入巴西市场,为当地用户提供出行、金融和配送服务。经过7年的发展,滴滴目前在巴西拥有5000万
  • 鸿蒙生态全球化迈出重要一步!Grab境外打车元服务正式上线

    砍柴网  • 
    近日,随着首款全面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的 手机 Pura X正式发布,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与此同时,华为在鸿蒙生态拓展方面再下一城,与东南亚家喻户晓的网约车服务平台Grab携手推出Grab境外打车元服务,可为境外用户带来更智能、流畅、便捷、安全的打车体验,并为鸿蒙生态的海外发展注入新动能。
  • “2025过敏季”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早一些 叮当快药平台过敏药销量大增

    砍柴网  • 
    近期,过敏问题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在 社交 媒体 上,一位用户分享了自己的过敏经历:“已经连续十几年每年都会季节性过敏,但今年刚三月就开始过敏,每天都在打喷嚏流鼻涕,最折磨人的还是过敏性结膜炎!眼睛每天都好痒,呆在家里不出去也好痒,痛苦,不知道今年又要维持多久,感觉每年时间和开盲
  • 广汽联手滴滴自动驾驶:首款L4级Robotaxi量产车年内交付,构建“AI+智造+运营”商业生态

    雷锋网  • 
    3月18日,广汽集团在北京举行“广汽星灵智行行动计划暨昊铂HL预售发布会”,宣布智能科技品牌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升级至6.0版本,并正式启用中文名“星灵智行”。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透露,首款有全球化能力的 L4级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于年内下线交付,标志着广汽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的Robotaxi项目迈入
  • “木头姐”凯茜·伍德点赞萝卜快跑,中美正在引领无人驾驶的发展潮流

    i黑马  • 
    近期,“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发布了年度展望报告《Big Ideas 2025》,强调中美正在引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潮流。随后,“木头姐”在相关节目中表示,10年前预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运营,分别是美国的Waymo和特斯拉以及中国的百度。截至今年1月,百度旗下
  • 雕马快租:直播设备租赁新趋势,低成本重构传统营销模式的破局之道

    砍柴网  • 
    引言:直播电商浪潮下的设备成本困局 随着直播电商渗透率突破60%(艾媒咨询2025年数据),企业与个人主播对直播设备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然而,一套专业直播设备的采购成本动辄数万元,叠加设备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的行业现状,传统 营销 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成本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此背景下,雕
  • 雕马快租:电脑租赁新范式,解锁企业与个人的轻资产设备革命

    砍柴网  • 
    引言: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办公需求激增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与远程办公普及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电脑设备市场规模突破8000 亿元(IDC 2025年数据)。然而,传统购买模式导致企业IT成本占比高达25%,个人 游戏 设备年均支出超8000元,成为制约发展的新痛点。雕马快租以 "智能租赁 +
  • 做不好自动驾驶,滴滴就到头了

    虎嗅网  • 
    出品 | 妙投APP作者 | 丁萍头图 | 视觉中国 近期滴滴 (ADR) 出现一波调整,截至3月21日收盘,短短三个交易日内股价下跌了10.39%。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滴滴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财报不及市场预期。尽管滴滴宣布将在未来24个月内启动不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试图安抚投资者的
  • 美网约车巨头Lyft今夏将提供无人打车服务 人类驾驶员也不会失业

    砍柴网  • 
    Lyft北京时间3月21日,据彭博社报道,美国第二大网约车公司Lyft周四表示,计划“最快在今年夏天”在其平台上提供无人驾驶车辆。Lyft认为,随着自动驾驶出行日益普及,人类驾驶员将转向车队管理等其他工作。 目前,Lyft在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方面处于落后,正在追赶对手,该公司花费了更多时间宣传其零工 经济
  • 评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