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谈《聂隐娘》:好莱坞电影工业下的自知之明
由侯孝贤导演、舒淇、张震主演,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聂隐娘》的武侠电影《刺客聂隐娘》,在历经近两年的制作后终于上映在即。日前,侯孝贤导演与编剧之一的谢海盟在京举行活动时,谈到本片的制作故事,也对比了台湾地区及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的不同。
不明觉厉的电影艺术
主持人梁文道调侃说,虽然不少观众在看过影片之后不免顿生不明觉厉之感。与好莱坞大片中的明显的因果关系不同,侯孝贤本人并不相信太过于线性的因果论。北美工业体系中的物料和流程都安排得非常准确,如《终结者》系列类大片,对主线的设置非常明显,不准备在电影里给观众的东西也就不会赘述。
侯孝贤笑称这是其“第一部商业片”,意即要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这部电影,但他也在发布会上强调,自己并不喜爱前后接叙。商业片信息的呈现非常重要,因为漏了信息后面就看不懂。但是如果他认为某些信息是“为了信息而信息”,就会将之去掉。一般人如果没看懂,这也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得那么仔细。
果断取舍,只留冰山一角
侯孝贤说,这部电影前后进行了13年的铺垫,那么对素材的取舍也就自然成了问题。作为编剧之一的谢海盟就说:现在呈现的电影,“可能只占我们最早的规划的1/3。这跟台湾的电影拍摄环境有关,台湾市场一直养不起电影工业,大家都是单干户,都是手工业的,大家各自努力,散兵游勇...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在拍摄的过程中,随即就会发现这个东西拍不到,你在这样子的条件下,要迅速的改换,去赶快拍摄可以拍摄的东西。(电影的)那条主线一直是很清楚的在那边的,只是我们用不同的角度,试图逼近这种冰山,用不同的叙事方式。所以,尽管《刺客聂隐娘》不是一个人人都懂的商业片,但也不会说是局外人看得一头雾水的。”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和台湾的电影“手工”作坊
在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每年自己制作和研发的电影很少,而本身又兼备着发行公司角色的"六大",擅长的是系列片这样的品牌电影。拿剧本为例,在好莱坞精准的工业体系中,会有专门的故事写作和研发团队围绕某个创思或IP来依市场所需写出电影、真人秀、电视剧等形式的剧本。
在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公司体系中,编剧的水平甚至剧本本身都被弱化,因为体系中总会有相关的人来为剧本把脉。而侯孝贤的作风,却颇有“去好莱坞化”的风格。他表示自己“非常讨厌用分镜”,甚至笑言“分镜是漫画”,在剧本的取舍上也是“很主观的。这种主观才会有我的电影。”
《聂隐娘》所有的镜头都是胶片拍摄,光、景、色彩全部是实拍,并没有加入后期。侯孝贤说:“你所有的要件的组合,包括演员还有其他种种,其实都没有办法能够那么精准和设计那么完备地拍到。而且有时候即使很精准到时候也是不要,因为太准了。太准就没有空隙,也没意思。“
侯孝贤的投资者散布在全世界,因此拍片也就有余裕从拍出的众多素材中提炼一点精华。他说:”我劝台湾年轻人,你们假使要做到(我)这个地步的话,其实要有这个过程才可以。不然的话现在投资那么多钱就那么多钱拍吧。“不管是剪掉的、拍坏的、后来没用的,花那么多钱,编剧那么久,到最后电影成品出来只是为了呈现那一点点,因为现实就是如此。
而这样“慢工出细活”的工序,在好莱坞“确定项目-组成团队-项目收工-团队解散”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制作体系中是几乎不会见到的。侯孝贤也表示,“(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太厉害了,他们光选演员这些就已经非常非常厉害了。他们有这种节奏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剖析的很清楚的。我们没有这个电影工业......我常常在幻想,中国大陆有一天可以,为什么?因为市场够大。”
在被虎嗅君问道“如何权衡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时。侯孝贤表示:“市场和艺术只能择一。大卖座是意外,不卖座是正常。假设没有这种理解,是没办法做的。所以你就本乎你自己,打动我自己,这个东西一定会不错。这是绝对的。”
侯孝贤也会去看商业片,对其中的脉络套路也很清楚,但是其中也会有一部分动人的地方打动到他。无论是从文字还是影像,所有的累积都是常年的。“对于好莱坞完备电影产业下的生产出的东西,有时候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聂隐娘》由银都机构、光点影业、华策影业、中影国际、中国梦、寰亚电影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