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房、无车、无导游”,旅游业资源荒的真相是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劲旅网(ID:ctcnn1) ,作者:孙志永、陈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旅游业当下讨论最多的话题,必然是“无房、无车、无导游”的旅游资源荒,供给端的乏力传递到需求端,造成供需严重失衡,影响游客正常出行。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供需失衡不是局部地区的短期问题,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的长期矛盾。
在“无房、无车、无导游”的喧嚣背后,我们好奇,旅游业资源荒的核心原因是什么?这一现状还要持续多久?又是否有破解之道?
一
引爆“无房、无车、无导游”旅游资源荒的直接原因,是 旅游业有效供给大幅减少。
酒店方面,2019年,国内共有酒店数量33.8万家;疫情爆发后的2020年,国内酒店数量暴跌至27.6万家,同比减少6.2万家;2021年略有回升,达到29.3万家;2022年勉强重回30万家,达到31.3万家,依然与疫情前有不小差距。
酒店属于重资产投入,即便2023年疫情结束,想要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酒店数量,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至少需要1~2年缓冲期,才有可能让国内酒店保有量稳定提升,恢复到2019年水准。
旅游用车方面,以旅游大巴车行业为例,和酒店业一样,疫情迫使一大批旅游用车企业倒闭,致使市场有效供给减少。即便疫情结束,旅游大巴行业的复苏却极为缓慢。
一方面,随着高铁游、自驾游、租车游、小团游等新旅游方式出现,市场上对旅游大巴的需求尽管始终存在,却并非足够急迫。另一方面,旅游大巴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旅游大巴驾驶员要持A照上岗,门槛高,压力大,薪资低。这种情况下,很多旅游大巴驾驶员即便持照也不愿重回行业, “有车无司机”的情况尤为普遍。
导游方面,三年疫情迫使很多优秀导游转行他去,再加上导游在旅游行业一直处于生存链条底端,常年面临薪酬低、保障难、压力大等问题,一旦他们在其他行业稳定立足,基本就不会考虑再回归。此外,疫情让导游资格考试时断时续,新导游补充速度过慢,造成导游明显短缺。
二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直接原因更多是诱因, 导致旅游业供求不匹配的根本原因则是:旅游资源分配不均。
从宏观视角看,国内旅游资源供给整体上是相对充足的,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总量和市场总需求大体是吻合的。但是,旅游供需关系是实时变动的,尤其在一些特定阶段,这种供需矛盾会被快速放大,造成阶段性或局部性的供需失衡,例如:
政策性因素影响。去年底我国防疫政策全面放开,这一政策变化导致旅游需求集中爆发,让今年一季度旅游淡季直接变成旅游旺季。然而,需求端的爆发并未与供给端联动。一方面,供给端还处在疫情期间的休眠状态,另一方面,供给端临时调配资源时间不足,造成供需严重失衡,价格飞涨。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前几天频繁冲上热搜的黄山、泰山等知名景区,由于它们发布门票优惠甚至免票措施,以求刺激旅游经济恢复,却也导致短时间游客蜂拥而至,远超当地住宿、导游、餐饮、交通等环节的接待量,甚至曝出一系列负面新闻。
重大事件集中占用资源。前不久,有一个朋友所在的城市旅游大巴和酒店资源高度紧张,业内一片哀嚎,大呼“无房无车”。但我和朋友细聊之后发现, 所谓旅游资源紧张,主要源于当地彼时连续有几个大型展会,短时间内对当地酒店和大巴车资源集中占用,导致常规旅游业务资源紧张。 这种情况在国内很普遍,好在重大事件对旅游资源的占用是短期的、可控的。不过,这提醒旅游从业者,要多考虑不确定性高的重大事件对产业链带来的潜在影响,早做准备。
新需求刺激新供给。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一大变革,就是游客旅游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别是当游客对传统跟团游需求逐步转向小包团、半包团、定制游后,这一变化让旅游供给更加碎片化,无论是供给数量,还是供给质量,都提出更多要求。
例如,原本一个传统的50人跟团游,基本旅游资源配置是1辆大巴车,1个司机,1个导游,25个双标房+1间司陪房,1个大巴停车位就可以;而现在50人的跟团游变成10个小包团游,那就需要10辆商务车,10个司机,10个导游,25双标+10间司陪房,10个小车停车位。看似只是旅游形式的小小变化,背后却是旅游资源十倍百倍的增加。
网红经济下的旅游资源不确定性。因烧烤而爆红的淄博再典型不过,在3月份之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淄博会大红大紫,当地又怎么会在相关旅游资源方面有充足准备?因此,时至今日,淄博人满为患、一房难求、一串难求,即便是政府出手快速调集大量资源救场,也很难满足游客需求。
网红经济之下, 旅游目的地爆红造成的资源紧缺几乎要成为常态,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一个旅游目的地是否能成为网红,进而提前配置资源。 这也同时造成“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淄博烧烤红极一时,旅游资源短缺,旁边同样有名的徐州烧烤,旅游资源大把闲置,空有羡慕。
三
很多人迫切想知道,旅游资源荒是否有破解的方法?
旅游资源紧缺的情况,并不是今年才有,其实一直存在,只是今年格外凸显。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每到周末时,这一区域内的景区、酒店、交通、导游都会紧张,而且这种资源紧张从三月开始,持续一整年,只不过此前这些业内的资源调配问题,很少被外界关注。
只能说,过了今年“五一小长假”和暑期旺季之后,旅游资源荒会相对缓解,供需矛盾缓和,但不会被根本性解决。
而且,有些旅游从业者遭遇到的恐怕并非真正的“资源荒”。尽管业内一片“无房、无车、无导游”的呼声,实际上,很多旅游从业者不是真的找不到任何可用的旅游资源,而是找不到“高性价比”的旅游资源。举个例子,原本合作的酒店价格是500元/间夜,如今价格上涨到800元/间夜,房间的确还是有,你要不要?如果要,你的成本大幅上升,所赚利润减少;如果不要,你只能去找更具性价比的酒店资源。
此时,这些旅游从业者就开始忙忙碌碌的“找房、找车、找导游”,营造出遭遇旅游资源荒的现象,特别是从事低价游业务的从业者。他们的产品原本就是利润率极低,如果资源端价格飞涨,他们在不能提高售价 (低价格是其唯一竞争力) 的基础上,只能选择少赚甚至赔本经营。
所以,“无房、无车、无导游”的呐喊,他们最卖力。
旅游资源荒背后还存在一个业内难以根治的“商业诚信”问题。旅游从业者高呼“无房、无车、无导游”还有个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被“放鸽子”放怕了。
旅游资源稀缺,资源方自然待价而沽,择价高者而服务。原本导游A答应旅行社B以400元/天的价格带团,旅行社C此时愿意以600元/天的价格挖导游A过来给自己带团,旅行社D干脆向导游A开出800元/天的超高价。这种情况下,导游A大概率是会选择旅行社D,甚至不惜跟旅行社B毁约,不顾商业诚信。
在赤裸裸的利益面前,旅游行业上下游之间“商业诚信”的脆弱暴露无遗,加剧了旅游从业者对资源紧缺的恐慌。
四
站在旅游从业者角度看,破解旅游资源荒,最有效的破解之道是“资源控制与锁定”,即不管淡旺季,亦或是经营好坏,你都有能够控制或锁定最需要的那部分资源的能力,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 与资源方建立利益关系。
通过投资、入股、参与经营等方式,与资源方产生强绑定。这也是为什么大型旅行社普遍都会不遗余力在目的地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建立自己的资源链条的原因。再比如,旅游业内流行的飞机包仓、游轮切仓等玩法,也是通过提前锁定紧俏资源,以从容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手段。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旅游从业者,这一点很难办到,不是谁都有足够的资本,能够往上游资源端掺和一脚。
我曾经思考,“预约制”是否能成为缓解旅游资源荒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景区实名制线上预约曾一度很好缓解了头部景区资源紧张的问题。然而,单一的、孤立的“预约制”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预约制”基础上还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能力,通过产品、服务、渠道和流量的数字化,将价格日历和实时库存数字化,经营和管理数字化,横向并联和纵向串联,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与此同时,在旅游资源端应加强宏观调控,从资源数量、质量、种类、配套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大平台的流量垄断也要高度关注,旅游资源紧张,本质上也是流量引导的问题。 长期来看,光靠旅游市场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配给,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层面有更多引导。
很多人都说,旅游从业者现在赚疯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貌似供需两旺,实则水涨船高。
绝大多数旅游从业者还在缓慢回血阶段。以旅行社为例,当利润率不变,导游价格涨了,用车价格涨了,住宿价格涨了,门票恢复原价了,在旅游产品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上涨的前提下,真的赚钱吗?再比如酒店,重投入的酒店赚的是长期收益的钱,这几个月的火热,能填补多少此前的亏空?
当我们认清了这些真相,才会作出正确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劲旅网(ID:ctcnn1) ,作者:孙志永、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