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儿:升维思考,降维执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作者:拓跋勇,头图来自:AI生成
今年带了不少小伙伴的团队,帮他们过流程,梳理概念,纠正细节,我发现一个问题: 绝大多数的工作其实没有技术上的难度,有的只是没有完全意识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缺的是知识树以及从头到尾彻底跑通的流程,太阳底下,压根就没什么新鲜事儿。
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儿,先升维思考,再降维执行。升维思考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行业寻找相同的做事逻辑,拿搜索来说,我每次在讲搜索逻辑时,都会跟小伙伴讲解图书馆的案例,如何把一堆新到的书以最佳的方式放置在最合理的书架,图书管理员如何做到快速的查询和筛选实现高效准确地帮助借书者找到他想要的书籍。
很多小伙伴每天都在忙着埋头做事儿,忽略了这种比较本质的东西,但恰恰就是这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帮我们理清了搜索的逻辑,排序的逻辑,甚至连我们需要如何去做执行,都能够找到最佳的答案。
帮助大家理解广告的时候,我会讲电梯广告,讲户外的大屏广告,甚至会讲扫楼发传单这样的广告形式,从传统的广告到互联网应用平台如何划分用户,给他们打标签以及如何给品牌匹配受众,如何向品牌方,向商品背后的卖家收费,站在平台的角度如何考量多方利益最大化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到底应该如何出价,广告位置是不是越靠前越好以及从一个新产品到一个稳定的老产品,我们的思维逻辑,投放策略要有什么样的变化。
互联网上的每一次展现其实都是一场主动的营销,主动的推销,我们想要在网上获客,话术很重要,同时“外在颜值”也至关重要,因为绝大多数客户不会购买一个自己从第一眼就没瞧上的产品。所以我举例说明的时候往往会开玩笑说:这有点儿像相亲,“第一眼”很重要,紧接着拼的是个人实力,然后才是上进心,事业心,最后才是“内在”的东西,正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如果不能让用户被第一张图片或者是一个视频吸引,再好的产品,都不会有太好的销售成绩。
我们就是通过对平台的流量拆解,对用户的真实需求拆解,一点一点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先建立整个产品的框架和获客的框架,然后才是后边的应用部分。很多朋友都吐槽现在的跨境电商越来越难做,在我看来,核心是没有抓住本质,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产品体系和获客体系,实际的操作,可以这么说:丝毫没有技术含量。
每一次带团队过流程之前,大家都好奇:你们怎么会投那么多广告?流程过完的时候,大家又开始惊叹:原来犄角旮旯里还有这么多广告类型,这么多之前没有太关注过的广告类型,你们居然是真的手工一个一个捋搜索词的。坦白讲,我也想省事儿,其实我比大多数朋友都要懒,但这行拼到最后,就是个力气活,体力活,熬的就是看谁能够抓细节。
昨天发生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儿:在过流程的过程中,小伙伴发现他们品类有一个新卖家进展神速,于是我们刚好学以致用,挨个分析他们的文案、视觉、广告投放、价格变动、流量结构。一通分析下来发现,他们除了违规操作评价之外,在广告投放的范围上的确是要比绝大多数的“业余卖家”好那么一丢丢,比较可惜的是在全渠道投流方面,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儿意思,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已经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了。
做电商,或者说做任何事儿,看到是一方面,能够挖出背后的逻辑,找出有价值的东西,然后拆解成每个人都能执行下去的流程,高强度复制有价值的点,放大自己的优势,会让我们成长的速度,突飞猛进。
应该这么说:过去的这两年,其实我们并没有研究太多的“新东西”,一直都在玩儿命地弥补底层的框架,然后就是玩儿了命地在做执行和复制的工作,我也几乎中断了所有的社交,不是在做词库,文案,就是在广告投放和优化的路上,因为对我来说,如果新东西,新知识,无法被复制和放大,那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