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疗+磷酸锰铁锂电池+地源热泵】基因治疗的发展阶段和商业化挑战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每日研报精选」这个栏目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直观、易读、易懂的研报解读。你可以简单理解成精选版的脱水研报,每天花5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当天的热点研报,以及研报中最需要关注的投资点。

 

来看5月24日的3篇精选研报:

 

基因治疗的发展阶段和商业化挑战

 

本文选自:中金:基因治疗引领下一代创新药研发

 

本文核心观点:

 

1、基因治疗成为治愈罕见病的新希望,并扩展至肿瘤等常见病;

2、基因治疗的成本使其定价高昂,诊疗体系和商业支付手段的成熟是基因治疗产业链发展的基石;

3、风险: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持久性仍需验证、伦理问题和政策风险、审批和商业化可能不及预期、药物临床进展存在较大风险、竞争可能超出预期,公司持续亏损可能影响产品的研发和推进。

 

一、基因疗法治疗罕见病

 

1)WHO统计,全球数亿患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病患者中,超过95%的人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罕见病因为种类多、单一病种患者人群小,成为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难题。 基因治疗有望从基因突变层面根本解决致病因素,近年来探索罕见遗传病治疗引发行业关注。

 

2) 基因治疗应用于临床的关键在于疗法的持久性和临床数据的一致性。得到差异较小的患者临床数据则是基因疗法的主要临床价值。

 

二、基因疗法治疗肿瘤等常见病

 

已获批的CAR-T细胞疗法 运用体外基因工程技术为治疗末线血液瘤提供了新疗法,而近期直接应用体内基因疗法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

 

还有其他方式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包括溶瘤病毒和体内细胞疗法等。创新的体内细胞治疗技术近年来也引领临床前研发热潮。

 

三、基因治疗产业迎难而上蓄势待发

 

1、由于基因疗法临床开发时间长、原材料成本高、产能受到病毒质粒或脂质生产的局限,导致单剂量定价高昂。而随着上游产业链的成熟,未来基因疗法也有可能降低价格惠及更多的患者。

 

2、现在获批上市的基因治疗均是采用AAV递送方式, AAV产能成为临床研发和药物生产的关键。

 

3、下游提纯占AAV生产成本的60%左右, 压缩成本的同时保证稳定的生产批次质量是量产的目标。

 

4、市场对基因疗法的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专业的CRO和CDMO服务降低成本,但细胞治疗相关CDMO也处于探索阶段。

 

由于基因工程和递送系统等技术发展迅速且不同药企产品差异化较大 ,CDMO对于这一新兴领域也需要时间学习和积累生产经验, 全球产能较为紧张。

 

一些药企在寻找CDMO时可能需要18-24个月的等待时间,而另一些药企选择建立内部GMP生产,以更好的控制项目研发进度并且优化生产工艺。

 

中金团队认为,虽然产品端的发展有望为CDMO提供大量订单,但是 CDMO的专业度和成本优势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5、与小分子或抗体药物不同,基因疗法在 研发、制造工艺和用药后对患者的持续监测成本 都决定了其价格在短期内可能仍会保持高位。

 

Zolgensma已于近期获得临床默示许可,更多的商保和惠民保已经加入到细胞治疗例如 药明巨诺的倍诺达 的覆盖中,未来也有可能将基因疗法纳入报销范围。

 

中金团队认为, 诊疗体系和商业支付手段的成熟是基因治疗产业链发展的基石

 

降本趋势明确,磷酸锰铁锂电池有望放量

 

本文来自: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磷酸铁锂正极行业深度跟踪报告:从成本优势到性能优势,新技术有望打开铁锂长期成长空间

 

本文核心观点:


1、特斯拉及比亚迪等热销车型的大规模应用促进LFP电池的渗透率快速提升,逐渐超越三元电池。

2、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领域,随着全球主流车企铁锂车型的发布,LFP电池将占43%份额;储能领域,未来LFP电池预计将占据85%份额,需求有望达到267万吨。

3、磷酸铁锂产业链未来降本趋势明确,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各家均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磷酸锰铁锂材料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4、风险因素:上游原料涨价给行业盈利带来波动;新技术客户验证与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一、复盘:具备较高性价比,受益电池结构创新

 

1、橄榄石型 磷酸铁锂(LFP) 具有循环寿命高(2000次以上)、安全性高、原料资源丰富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

 

2、2014-2016年国内磷酸铁锂出货量分别为1.4/3.1/5.2万吨, 2015/2016年分别同比高达+121%/+68%。

 

3、随着CTP与“刀片”等结构技术进步,提升了LFP电池的体积效率(提升50%以上),克服了短板, 加速推动LFP在乘用车的应用。

 

4、到2022年Q1,比亚迪和特斯拉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分别达36.9%、22.0%, 二者合计占比高达58.9%。

 

二、空间:受益于储能行业成长与海外动力渗透率提升

 

1、202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8GWh,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500GWh。

 

2、 海外头部电池厂如LGES、SKI等也陆续宣布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未来磷酸铁锂电池有望加速实现全球配套。

 

3、预计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约为267万吨,对应2020-2025年CAGR84%,增长迅速。

 

三、格局:历史格局稳定,新玩家纷纷入场

 

1、进入磷酸铁锂市场较早,伴随市场近些年发展而逐步成长。代表企业有: 德方纳米、安达科技、湖南裕能、湖北万润、北大先行等。

 

2、磷酸铁锂市场中新面孔代表企业有: 中核钛白、龙蟒佰利、川恒股份、川金诺、万华化学、云天化 等。新玩家主要通过 延伸产业链方式 打造成本优势。

 

3、2021年底,磷酸铁锂行业合计产能达到89万吨;2022年磷酸铁锂产能扩张加速,目前产能已高达103.4万吨,我们预计 2022年底全国磷酸铁锂可利用产能将达到约300万吨。

 

四、趋势:降本趋势明确,技术升级打开未来空间

 

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成本中, 锂源占比超70%、磷源占比超10% ,锂源成本占比高,如果获得突破将成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降本方向。

 

2、锂源降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1)通过与锂资源相关企业合作;2)通过工艺改进,减少使用电池级碳酸锂的使用。

 

3、 磷酸锰铁锂较磷酸铁锂能量密度高15%-20%, 电芯单体质量能量密度达到220-23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60-480Wh/L, 与三元NCM5系高电压基本一致,是磷酸铁锂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地源热泵高速发展,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

 

本文来自:招商证券-《建筑工程行业深度报告:地源热泵助力节能减排,政策暖风催发市场前景》

 

本文核心观点:

 

1、地源热泵可以高效的转化地热能为可利用的清洁能源;

2、地源热泵显著降低建筑运行阶段供热与热水供应碳排放;

3、地源热泵市场百亿空间蓄势待发;

4、风险提示: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行业技术标准建立不及预期,相关资质要求不及预期,市场预测偏差风险。

 

一、地源热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之一

 

1、地热能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地热能可用于 供热、制冷与发电,其能量利用系数高达70%以上,能够全年全天运作,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地热能有了量化指标,确立了新增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m2具体目标。

 

二、地源热泵技术日趋成熟,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

 

1、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分为 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和中深层地热能地源热泵

 

2、由于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浅层地热供热目前在整个地热供热中仍占据较大比重, 但该技术地埋管管群占地面积大,并且存在冬夏热量不平衡问题,实际应用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3、中深层地热能属于 较为可靠的可再生资源,藏量丰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在实务中,地源热泵常与其他系统耦合,互补优劣势,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例如,目前已有研究提出地源热泵-BIPV/T耦合系统的研究。

 

5、建筑用电和建筑供暖用热力这两项构成每年15.5亿吨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占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6%。 地源热泵与其他热泵技术作为利用清洁能源供暖制冷的技术,正是减少这方面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6、综合热泵对建筑供暖与建筑热水供应的减碳效果,在热泵高增速下,2060年减排量达到7.65亿t/年,其中热泵减排量为4.09亿t/年,达到53%,是热电联产和低碳热力贡献的1.42亿t/年减排量的2.8倍。

 

7、在热泵低增速下,2060年减排量达到5.57亿t/年,其中热泵减排量为1.6亿t/年,达到29%,与热电联产和低碳热力贡献的1.42亿t/年减排量相当。

 

三、地源热泵经济性提高,生态效益进一步彰显

 

地源热泵一度因为初始投资过高而推广受阻,近年随着技术更迭,其经济性逐渐提高,加上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的生态效益优势得到彰显。

 

(1)建造环节: 单位造价波动较大,但已能展现经济性

 

(2)运行环节: 供热成本较低,优势显著

 

(3) 清洁电能转化地热能,生态效益突显

 

四、地源热泵清洁优质,百亿市场蓄势待发

 

1、地热资源存量丰富,据粗略估算, 全球地热资源是化石能源所提供能量的5万倍

 

2、 地源热泵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在十四五期间成为明确推广对象。

 

3、“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2亿m2, 2026-2030年期间每年平均新增1.57亿m2。

 

4、我们估计2020年单位面积综合平均工程造价360元/m2,以造价年均下降2%的速度估算,地源热泵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有约379亿市场空间,2025-2030年间每年将有481亿市场空间。

 

研报原文可以添加妙妙子微信(huxiuvip302)获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