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娱乐、体育、旅游,进去就大有钱赚
如何评价刚刚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作为中国首富的王健林只说了四个字——“好事,晚了。”
王健林10月29日下午在哈佛公开课的讲堂上做出的回答,这只是现场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之一。王健林在演讲中以坦诚直率闻名,他在这堂课上相继回答了这些问题:万达到底有没有“背景”?万达的海外投资是否涉嫌资产转移?对中国经济下行如何评价?美国大选和中国有何关系?如何看待万达西班牙大厦项目在当地遭到抵制问题?……
王健林的演讲介绍了万达27年发展历程中的四次转型,主题为“万达国际化之路”,“我们依然没有放弃追求财富的激情。我觉得,我只是在路上。”可容纳900人的哈佛商学院伯登讲堂现场爆满,一位中国企业家如此受欢迎的场景,在哈佛很少见。
演讲现场的火爆场面
演讲结束后,王健林现场与学生进行了开放的互动。提问者并没有失望,王健林没有回避任何一个尖锐问题。虎嗅节选了王健林回答得比较精彩的问题呈现,小标题为虎嗅所加。
王健林最看好体育、娱乐和旅游产业
提问: 万达正在从房地产行业向其他两个非常不相关的行业转型:体育和文化。您收购了瑞士盈方、马德里竞技,最近还从普罗维登斯私募股权手里收购了铁人公司。这些都是跨度非常大的收购,您能聊聊在这方面的想法吗?
王健林: 现在以单个公司收入论,万达体育产业公司已是全球最大规模。我们的梦想不是说把这个体育公司做到多大,而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把中国的体育产业做上去。当然在中国体育产业做上去的过程中,万达可能获得公司规模的扩张和利润的增加,然后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中国有13亿人,但如果用美国标准衡量,体育产业只是指体育比赛、体育经纪、比赛转播等,不包括体育服装等制造业,中国真正的体育产业收入不到300亿美元。美国只有3亿人,体育产业收入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人均只是美国的六七十分之一。所以中国体育产业是一个刚刚萌芽的行业,极具增长空间。今年年初,国务院做出一个规划,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要做到5万亿人民币,如果人民币那时有一点升值,可能就相当于1万亿美元,至少是8000亿美元。所以我不仅买了刚才你说的这几家公司,接下来万达还会有一系列体育公司的并购。而且我们要求被并购公司的业务能在中国落地,能促进中国这一类型体育产业的发展。
学生在现场提问
提问: 这几年毕业的学生就业机会在哪?
王健林: 中国最大的机会在服务业,不是传统服务业,开个饭馆,做个裁缝,而是现代服务业。具体说,我个人认为三个行业是最有希望的。
-
第一个是 娱乐 产业,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只有7%左右,但是娱乐业的增长连续六年40%以上,今年超过50%的增长,娱乐业在中国一定是有远大前途的行业。
-
第二个是 体育 产业,体育产业在中国只有两三百亿美金的收入,要做到美国现在的规模,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现在中国人都追求健康、长寿,体育产业绝对有大前途。你如果能学会体育营销、体育经济、体育传媒等等,那一定不愁找工作,我们现在找这样的人都找不到。
-
第三个就是 旅游 行业,特别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中国叫O2O,不是单纯线上公司,也不是单纯线下传统的旅行社,而是将目的地、线下渠道、线上融合一体的创新的旅游行业。
这三个行业,起码今后十年之内,收入都会处在大幅增长的阶段,不管你原来学什么,不一定是学以致用,进入这三大行业就有大钱赚。
中国需要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是有钱
提问: 我们注意到最近中国的海外投资增长很快。我听说有人质疑万达快速增长的海外投资,包括大量的收购,其实是向海外转移资产,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健林: 对此我有三点回应: 第一、海外投资的结果确确实实就是“资产转移”或者说是资产在海外的新增。但资产转移或者在海外投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法和不合法之分。 比如说吃饭,那吃饭是对还是错?用公款去吃就错了,自己出钱吃就没事,海外投资的道理也是一样。所以你问海外投资是不是转移资产?确实是转移资产,但关键要看是合法还是非法,这才有对错。
第二、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民营企业到国外去发展,这是国家号召。 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有关规范意见,号召我们到海外去投资。我到海外投资,往大说一点,这是响应国家号召。
第三、万达的钱既不是偷的抢的,也不是自己印的,完全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赚出来的。我们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企业的投资自由或者资本流动自由本身就是国家法制水平的基本衡量标准。企业如果没有投资自由权,这个社会也就无所谓自由和公平了。
提问: 我想问一下万达在海外的发展,它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您对于对海外市场不熟悉这个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王健林: 万达在海外的 第一个核心竞争力是有钱。 为什么这么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金流量越来越多——最主要还不是资产的多少,才有能力收购。所以说有钱就是第一核心竞争力,你想买,没钱买不成。
第二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我是绝对的大股东、控制人,我做事看得比较长远,我不会像有一些基金,买是为了卖,我是通过管理提升利润,来提升公司的价值,所以我会出台比较长远的政策。 买AMC后,我就给它定了一个规矩,只要有净利润我们跟管理层一九分成,立马把管理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如果是短视的公司或者投资类型的公司不可能出台这种政策,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主人翁精神。
第三个核心竞争力就是做企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点点管理能力 ,知道如何通过信息化远程控制的手段来核算每一天、每一周的成本和利润,而不是到年底去算总账。
消费占中国GDP三分之二时,中国经济问题就解决了
提问: 您觉得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王健林: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经济转型的压力。中国过去常说拉动经济有“三驾马车”,一驾马车是投资,一驾马车是出口,还有一驾就是消费。现在前面两匹马累病了,跑不动了,投资少了,出口也在负增长。消费虽然上来了,去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达到51%,已经是值得惊喜的一件事情。但毕竟消费增长抵消不了另外两驾马车往下拉的影响。所以,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下来了,欧洲人、美国人就觉得中国经济要崩盘了,要出大问题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这是经济转型期必须经历的阵痛,这个过程长则十年,短则六、七年。我觉得起码还有五年,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走出经济转型期的阵痛。到消费占中国GDP三分之二以上的时候,可能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王健林退休之后做慈善,希望别成为仇富对象
提问: 您退休以后希望别人记住您哪一点?
王健林: 我希望退休后大家别恨我就行了,而不是记住我。中国的文化,你希望大家如何爱你,怎么记住你,恐怕比较困难。现在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人也比较浮躁,都想发财,但是又有些仇富。将来退休后,如果大家记得我这个人是个大慈善家,而不是大企业家,做了一些善事,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提问: 您能评价一下中国政府刚刚放开的二胎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何影响吗?
王健林: 要我评价,第一好事,第二晚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