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业绩还能打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AI制图
20年前的2005年1月,陆华裕上任宁波银行董事长,至今执掌这家城商行已经20年,在“赚辛苦钱、赚小钱”的差异化思路下,宁波银行成为成长性最好的上市城商行之一。在银行业经营压力大的2024年,宁波银行依然保持着不错的增长。
4月9日晚间公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宁波银行2024年总资产31252.32亿元,同比增长15.25%;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母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
这样的业绩增速与高峰期20%以上的业绩增长已经下降,但与同业相比,已经非常出色。比宁波银行体量大、全国布局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大多营收小幅下滑。与优质城商行相比,增速略低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不过差距不大。
隐忧在于,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在遇到挑战,不良有增加趋势。同时,主要业务在浙江,外贸经济发达,也可能受到贸易摩擦波及。受此影响,宁波银行在4月7日市场大跌时,跌幅要大于其他知名上市银行。另外,长期以来管理层稳定,是宁波银行的核心优势之一。但随着董事长陆华裕年过六十,未来一段时间势必会出现管理层的交替。
资产扩表与信贷增速好于其他优质上市银行
2024年无疑对于银行业来说殊为不易,信贷需求不足,资产质量遭遇挑战,降息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净息差继续下行,能实现增长并不容易。特别是全国布局的银行,受到冲击更大。即使是长期业绩出色的招行,也已经连续两年营收下降。不过对于区域布局的城商行来说,受到全国宏观环境的影响会小一些。
宁波银行主要资产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各项业务数据依然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
资产扩张是业绩增长的引擎,宁波银行2024年在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总资产实现了15.25%的增长,而且 与一些银行靠证券投资驱动资产增长不同,宁波银行增长主要靠信贷增长,2024年贷款增长17.83%,体现了不错的资产获取能力。
与规模接近、地域接近的江苏银行相比,略好一些。江苏银行2024年资产增长16.12%,稍高于宁波银行,但江苏银行信贷增长10.67%,低于宁波银行不少。支撑宁波银行信贷更高速增长的,是存款增长了17.24%,负债有效驱动资产增长。相比之下江苏银行的存款增长12.83%,略低于宁波银行。 存贷款增长都比较不错,表明宁波银行在公私客群运营上依旧良好。
信贷增长不错,同时在负债端继续压降成本,宁波银行的净息差控制得很好,只降了两个基点,从1.88%降到了1.86%。其他优秀上市银行如招行、兴业银行,净息差分别降了17、11个基点。 与宁波银行规模接近的江苏银行还未公布净息差,但从信贷增速来看,净息差降幅应该会大于宁波银行。 因此只有将资金铺到收益率更高的贷款上,才有可能提升资产的收益水平。也是 因为信贷增长较好,宁波银行在净利差下降10个基点的基础上,净息差只降两个基点。 净利差代表着资产收益率与资金成本率之间的差额,净息差则是生息资产带来的收益与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
受到降息的影响,以及信贷结构需要向更优质客群集中,宁波银行的对公与零售贷款收益率都有不少下降。零售贷款平均收益率从6.34%下降到5.76%,下降58个基点,比招行高出不少。招行下降了44个基点。 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小,为10个基点,表现出色 。而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依然下降了31个基点。
在零售业务遭遇挑战的2024年,宁波银行对信贷结构做了微调,扩大了对公领域的投放。对公领域贷款占比从2023年的52.72%上升到2024年的55.53%,零售贷款占比从40.49%下降到37.79%。这对于控制净息差下滑幅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资产扩张速度好,净息差控制得当,使得净利息收入高增17.32%。这也是较好的水平,相比之下招行的净利息收入2024年是下降的。
中间业务收入上,宁波银行倒是并无惊喜,与业界一样继续下滑。受到资本市场调整、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等因素影响,宁波银行也是无力回天,代销类的收入下降,使得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19.28%。
资产质量存在压力,不良核销规模大增
不过在银行业资产质量普遍遭遇挑战的情况下,宁波银行也没能独善其身。不良率为0.76%,与2023年持平,且在上市银行中是非常好的水平。资产质量较好的招行,不良率也达到0.95%。不过宁波银行也是出现了不良增长的局面。不良率得以维持稳定,核心原因是加大了不良资产核销的力度,2024年不良资产核销了139.69亿元,较2023年的83.36亿元增长了68%。
核销大幅增长,消耗了不良资产拨备。宁波银行2024年新计提只是从107亿元增长到116亿,增幅8%。因此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从2023年的461.04%下降到2024年的389.35%。依然是较好的覆盖率,但未来调节利润的空间也缩短了一些。
另外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也是逐年上升,2022、2023、2024年分别是1.65%、2.10%、3.17%。202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信贷按五级分类来看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每一级贷款向下一级贷款迁徙的比例称为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上升意味着贷款从正常类向关注类转移的占比在提升。 虽然关注类不算是不良,但也意味着风险有一定提升。好在2024年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有所下滑,从59.62%下降到52.60%。
2024年,宁波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依然有所增长,从1.50%上升到1.68%。对公贷款中,教育类贷款不良增速加快,不良率从3.65%升到5.33%,不过好在规模小,占比低。
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在对公贷款中占比分别为21.37%和17.17%,占比较高,这两大领域也会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 未来贸易关系走向,很难预料。这两大领域的资产质量需要保持关注。目前来看不良率还都比较低,2024年分别为0.31%和0.40%。
董事长接近退休年龄,未来势必有人事更迭
综上所述,宁波银行是最优秀的上市银行之一,2024年表现依旧出色。长期增长更是优异。妙投此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从2013年到2023年,宁波银行营收增幅382%,净利润增幅427%,好于招行和平安银行。
长期保持业绩出色,主要源于几方面:
管理层稳定,成立以来行长经历过3任,董事长陆华裕作为核心人物,更是2000年左右就来到宁波银行任行长,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董事长。他所制定的“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找准了方向,且战略一直得到很好延续。
在此基础上,宁波银行形成了比较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比较高的激励水平,带来良好的客群经营能力,比如通过企业端的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企业 APP等数字化系统,提升客户体验,使得对公存款至今仍能保持高速增长。贷款端围绕小微企业等客群,形成了收益率较好的生息资产,且不良率还能保持较好水平。
此外多家持有不同金融牌照的子公司、参股公司也经营不错,成为了利润中心。如妙投曾经提到过的永赢基金,虽然成立较晚,但规模持续增长,截至去年底已经居公募基金行业第17位,行业颈部公司的地位逐渐稳固。这是近十年来公募行业的最强逆袭案例。
这一切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陆华裕的战略能力。不过1964年出生的陆华裕,今年已经年过六十,未来淡出是迟早的事。毕竟宁波银行不是民企,是地方国企。未来宁波银行迟早会有管理层的更迭。未来人事如何安排,核心战略能否持续,各项能力能否依旧,都可以继续观察。现任行长庄灵君生于1979年,2006年就加入宁波银行,升任董事长的可能性大。但也不能排除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