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暗战香港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十年前的早春,阿里和京东几乎同时启动赴美IPO项目,争夺“中国电商第一股”。双方短兵相接,爆发了一轮轮公关和抢人大战。


十年后的初秋,零售风云早已巨变,双方又在一度远离电商战火的香港激烈碰撞。


先是淘宝宣布投入10亿元,从10月开始的一项新福利——香港地区满99元限时包邮,试运行三个月,覆盖全部轻小件商品。


京东也针锋相对:其在近期宣布,香港地区用户可享受自营满299元免运费送上门服务 (免运10千克) ,覆盖3C、家电家具、服饰美妆等自营全品类商品,最快次日达。


无论淘宝还是京东,都宣称自己这波包邮尝试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未来长期计划的一部分。在香港本土零售额已持续六个月下跌时,两大内地电商巨头却突然加码,或许是东方明珠的零售生态发生长远变化的开端。除了消费者,一些跨境电商从业者告诉骑鲸出海,在包邮的短短半个月内,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


厮杀于弹丸之城,背后更藏汹涌。


一、香港第一战:拼物流


对跨境电商从业者来说,香港一直是个充满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香港具备成为跨境电商天堂的一切条件:截至2023年底,香港人口约有753万,平均月收入29715港币,人均GDP排名全世界第18名。同时,香港陆地面积仅有1105.6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的十五分之一。


“人多,钱多,人口密度大”,对应的跨境电商标签就是“客户多,购买力强,好配送”。再加上香港地处大湾区,毗邻深圳、中山、珠海几大仓储、物流中心,香港具备从80年代的购物天堂,进化为跨境电商天堂的一切条件。


但限于本地极为发达的线下零售业,加上海关流程及人力成本,香港的电商发展远没有想象中繁荣。


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2024年7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中,网上销售占比仅为7.8%。即便扩展到今年前七个月的数据,网上销售占比也仅在6.4%~8.5%之间浮动。作为对比,内地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已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6%。


在香港读书的内地学生波比告诉骑鲸出海:“相比于内地大学生喜欢网购,香港明显网购更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香港快递速度实在太慢,而且很容易在转运过程中丢件。”


正如波比所言,港人苦快递太慢久矣。


经常来往内地的港人Wendy就表示:“用淘宝购物后,物流从北京、上海到深圳只要一两天,但从深圳集运仓发货,仍然要一周甚至半个月才能在香港收到货。从物流效率上,从深圳到香港,似乎比到新疆还远。”


除了速度慢,寄往香港的货物还很容易丢件。


据波比透露,香港的平邮件一般要半个月才能收到,期间没有物流信息可供查询。货物达到后,小的文件塞信箱,大件就扔张卡片在门口,要求几日内去邮局自提。“反正自从下单,你只能祈祷别丢件,因为快递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到,到哪里去取,你都一无所知,丢件投诉也没人会理你,购物体验极差。”


糟糕的物流体验,严重影响了香港电商市场的发展,也让阿里和京东在香江相遇的第一战,打成了一场“物流战”。


去年双11前,京东快递升级港澳快递业务,实现了最快四小时送达,送货上门及夜间派送等。物流升级后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京东“618”期间,京东在港澳地区销量同比增长了300%。


京东率先出手后,淘宝也迅速给出了回应。去年11月,淘宝香港站推出淘宝Plus服务,为指定商品提供满额包邮至香港的服务。今年8月,淘宝将这项服务范围扩大,在香港推出“大服饰包邮”,数千万款淘宝商品可免邮费运至香港。


进入今年10月,淘宝和京东的物流战进一步升级。淘宝刚在9月26日官宣,将投入10亿元上线“满99包邮香港”,适用商品数量超过10亿,覆盖全部轻小件品类。到货时间从原来的3~10日,缩短至3日~4日。


京东紧接着就在9月30日官宣,将投入15亿元,推出自营满299元送货上门服务,服务范围包括电子产品、家电家具、服饰美妆、宠物用品等自营全品类商品。时间也缩短,最快次日达。


淘宝投10亿,京东就投15亿,淘宝配送3到4日,京东就搞次日达。随着两家巨头的香港物流战愈演愈烈,不少跨境卖家反而占到了便宜。


二、中小型卖家:风向变了


在以往,中小型跨境卖家“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在香港根本跑不通。


深圳卖家阿标提到:“在淘宝、京东包邮补贴之前,商品运往香港的邮寄成本奇高,一些客户即便想网购小商品,也会对高昂运费望而却步。又因为物流速度慢,每一单成交时间拉的很长,销量也上不去,导致生意很难做。”


在包邮政策之前,阿标这样的小卖家最常用的快递方式是 集运


所谓集运,是指小商家们先统一将商品发往集运仓,出仓后安排不同车辆进行派送。


按照菜鸟官方集运收费标准,0至20千克的商品,首重17.5元/千克,续重4.3元/0.5千克。换算下来,一件10千克的货品,官方集运价格就要94.9元。如果买家想送货上门,要加20港元的住宅附加费,若是偏远住宅,还要再加20港元的附加费,运费一共134.9港元。


“一套桌椅可能就值几十块,如果不包邮,到香港运费就要上百,一来一去就赚不到钱了。”阿标表示。


如果买家嫌运费贵,还有一种费事的办法—— 北上取件


有些买家为了省运费,会选择深圳罗湖、福田等口岸的代收处代收,然后从香港过关北上取快递。据阿标透露,大促过后,深圳各个口岸的快递店,经常被寄件取件的香港人挤爆,取的大都是一些小件。


“反正原先香港网购,要么花钱,要么费事,销量很难上去。而包邮之后,很多原先嫌运费贵,怕麻烦的客户都来咨询下单,我们也更有钱赚了。”阿标告诉骑鲸出海。


当然,在真正利用“99元包邮香港”卖货后,阿标发现还是有一些点需要注意。


比如淘宝规定,参与99元香港包邮的订单,跨境运输方式要选清楚是官方直运还是官方集运,官方直运是一次下单,直接运往香港,官方集运是先运往集运仓,需手动合单,再送至香港。两者时效性存在差异。


其次,淘宝本次包邮的取货方式只能选择自提。“部分过重、尺寸较大的商品,尽管也可享受包邮,但客户在自提时非常不方便,也会影响后续购买。”阿标表示。


另一个卖家需要注意的点是时间。


此次包邮,淘宝并没有宣称是永久包邮。淘宝天猫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叶剑秋的官方表述是:“香港满99包邮活动的推广为期3个月,预计投入10亿资金提升香港消费者购物体验。”


尽管带有一定饥饿营销的意味,但老卖家阿标也认为:“一切都得看今年双十一、双十二,香港包邮能给平台带来多少新销量,如果销量不及预期,这波包邮福利可能就会取消,毕竟人家话没说死。”


三、烧钱泥潭还是业绩火箭?


无论是阿里、京东的宣传口径,还是后续跟进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包邮只是未来“香港电商大战”的开始。


比如与包邮政策一同更新的,还有退货政策。 很多跨境商家都提到,香港顾客除了担心网购收不到货,还担心网购退不了货。


在以往,香港要退货回内地要交关税,有些商品干脆就不能退。很多香港客户因为怕退货麻烦,都不愿意网购。


而今年10月,淘宝推出了两项退货服务,一个是本地退,香港用户购买带有“本地退”标识的商品,只需把货退至自提点,就能即时收到退款。另一个是跨境退货,淘宝香港站的部分商品可跨境退货,大约20%到30%的商品可在香港本地退货。


虽然可退的商品依然有限,但至少为商家补上了一定的退货能力。


淘宝也宣称,还会继续砸真金白银在香港建设物流体系。


菜鸟集团海淘出口物流部香港站总经理赵怡亮提到,从2018年开始菜鸟就在香港布局分拨中心、菜鸟自提点、自提柜以及本地物流车队,截至目前,香港菜鸟自提点及自提柜的数量已经增至800个,预计年底将增至1000个。


相比于淘宝往交易链下游的退货发力,京东则选择往交易上游的产业链砸钱。


今年618期间,京东物流在香港落地了首个供应链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的主要功能是让香港自营仓实现BC同仓 (B端和C端同仓) ,通过常温仓、恒温仓等储存区隔,满足不同商家、产品的仓储需求。根据京东物流数据,香港供应链产业基地的入库单量已同比增长了超10倍。


尽管一个向上游,一个向下游发力,但淘宝和京东“包邮、砸钱、建厂”一系列大手笔操作的目标却很一致—— 希望从香港市场找到增量。


京东和阿里两大电商巨头,当前都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困境。


今年二季度京东收入仅增长1.2%至2914亿元,创下京东上市以来单季度最低同比增速。阿里发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也显示,集团营收2432.36亿元,同比增长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7%。核心电商领域,淘天集团GMV增长有些乏力,仅有个位数。


在国内业务陷入增长瓶颈时,阿里的国际电商业务却异军突起,同比收入增长32%至292.93亿元,国际零售业务增长38%,旗下的跨境平台Lazada也实现盈利。


再结合Temu和Shein在全球市场的迅猛增长,一进一退,“加速布局海外”也就成了一门显学。


而要想做好国际业务,抢占国际化程度高但电商发展水平较低的香港,便成了关键一步。


因此,京东在宣布初期向香港投入15亿人民币用于商品价格补贴、物流补贴及服务优化后,特别强调该计划是“长期上不封顶”。


淘宝在上线包邮政策的同时,放宽了香港新用户的注册门槛,新用户可使用Google、Facebook、AlipayHK及电邮账户登入淘宝,不再限定只能用电话号码注册。还特别宣布每位香港新用户都可以领取300元 (人民币) 红包。


两家电商巨头对香港拉新的决心可见一斑。


香港目前的电商占有率虽然不高,但已入局的电商玩家却不少,竞争可谓激烈。


第一类,香港本地电商平台如HKTVmall、YOHO友和、士多Ztore等,依托本地超级市场和仓储,早已在港内建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香港最大电商平台HKTV Mall,共有40万SKU,囊括美妆、家电、零食、日用品等。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在香港将军澳、西环、屯门及大埔等地都开设了大型超市,还合作了超过400家街市商家。让消费者买满200元即可去门店提货,买满500元可送货上门。时效性相比京东、淘宝还要更快。


第二类,亚马逊、eBay等国际电商巨头,依托香港自贸港的优势,深受海淘消费者喜爱。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拥有一般进口货物免关税、通关手续简便、限制条件少等优点。因此,在香港用亚马逊、eBay购买国外品牌的手表、手提包、鞋子等产品,不仅价格相比内地电商更有优势,还可以享受香港直邮 (内地通常要转运) 的便利。


第三类,Temu和TikTok shop等新兴跨境平台,也正加紧抢占香港市场。Temu半托管目前只开放了两种资质入驻——内地主体和香港主体。香港主体申请不仅流程更简单,还可以免除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以及更低的所得税。促使大批Temu半托管商家都申请了香港主体,无形中帮助Temu进一步打入了香港市场。同时,Temu还将香港仓建成了自己第三大仓储中心,仅次于广州仓、义乌仓,足见其对香港的重视程度。


阿里和京东的香港扩张之路,面临“本地豪强、国外巨头、独角兽平台”三股力量的强大竞争,不知是否会重复十余年前内地的烧钱补贴大战。对无数中小卖家来说,巨头之争总是一件好事,毕竟包邮、本地退、价格补贴、新客户尝鲜都意味着新的收入。


参考资料:

《淘宝能用“包邮”让香港人爱上网购吗?》财经

《愉快买买买!香港进淘宝包邮区啦》香港商报

《京东豪掷15亿元加码香港市场,上不封顶!》界面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骑鲸出海 ,作者:李炜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